2023-05-25 17:04:50
前几天出了篇文章,把我吓出了一身冷汗,标题是《下不了手开除70、80后,公司死了谁负责?》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周喆吾,92年出生,现在才26岁,已经在摩拜单车担任移动端负责人。
周喆吾上电视时的截图
在文章里面,他分享了一个故事:
公司有个资历很老的员工C,一开始就跟着创始人,快三年时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然而,随着公司业务扩展,C开始变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业务不思进取,还不断打击新员工的积极性。
在多次谈话无果之后,周喆吾只能把他炒掉。
虽说这种情况可能是特例,但我们也可以看出,70后、80后工作人在职场上的位置,确实越来越尴尬。
比上,比不了自己的上司们,他们往往位高权重,握着深厚的人脉、资本,再不济,还握着公司的股票;
比下,比不了那些年轻人,他们学历高、体力好,学东西也快,不少曾经的毛头小子还爬了上来,成为了自己的领导。
30岁出头的年纪,正是娶妻生子的时候,一方面家庭压力增大,一方面职场上的地位却越发尴尬。稍不留神,就会在这两个战场节节败退。
那么,在这个时代,想给自己一份保障,让自己能够从容地活着,到底应该怎么办?
哪怕你还没到30岁,也应该好好看下这篇文章。毕竟,人总有30岁的时候,未雨绸缪,总是不会错的。
30岁的老员工,
到底有多惨?
我们先来看几条新闻:
去年年初,有华为内部人士发帖称,华为中国区开始集中清理34岁以上的交付工程维护人员,研发开始集中清退40岁以上的老员工。
虽然华为官方随即否认了这条消息,但网上曝光的华为老总任正非的一篇讲话,却还是看出华为对于员工的态度和要求:
“华为是没有钱的,大家不奋斗就垮了,不可能为不奋斗者支付什么。30多岁年青力壮,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数钱,可能吗?”
去年年底,42岁的中兴程序员欧某从中兴通讯的大楼顶上一跃而下,留下四位老人和一对年幼的儿女。
的原因,是他被领导谈话,说公司要大规模裁员,要求他主动离职,并回收股权。
妻子没有工作,在家当家庭主妇,两个年幼的孩子嗷嗷待哺,四位老人要照顾,还有车贷、房贷...全家老小的生活,都维系在欧某一个人身上。
重压之下,他选择了一条不归路。
除此之外,身边更是不少这样令人心碎的案例:
一个百度出来的总监,40岁左右,因为人事斗争被架空,一气之下辞职创业,觉得自己有人脉有资源能混口饭吃,没想到啥都没做成,最后只好在家里蹲着,每天接送孩子上下课,偶尔给人做做行业顾问赚钱。
一个外资公司中国区销售总监,因为外资撤离,公司倒闭,他失业了,因为超过45岁,没有中国公司敢要他,他只能自己创业,半年就亏掉了100多万。
一个普通白领,30岁,公司倒闭了,在家蹲了大半年,每天洗衣做饭,急得晚上睡不着觉,但也没办法,只能日复一日在招聘网站上投简历,最后终于有公司要他了,但工资只有之前的一半,还只做了三个月,又被开除了。
这些故事里,不少人都会说,都怪他们没有危机意识,完全是咎由自取;也有人觉得,他们懒惰、不努力,才会陷入这样尴尬的地步。
事实上,每一个面临裁员的人,并不是不努力,而是他们天真地认为,自己只要勤勤恳恳干活,就能有丰厚的回报。
之前有一条新闻,某地收费站被撤销,,其中一位放声痛哭:“我今年36岁,除了收费啥都不会!”
据报道,收费员们也很辛苦,逢年过节也没得休息,经常在收费点一坐就是一整天。
然而,时代变了,这是一个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时代。
把自己人生的所有希望,赌在一家企业、一个老板身上,却不为自己打算和规划,那一旦被抛弃,受伤最深的一定是你。
很多人错把平台当作自己的价值,你在平台上,还有价值,但是放到社会上,却没有价值。
唯一的办法,就是千万别把自己交出去,时刻为自己打算。属于平台的价值根本不属于你,属于你自己的本事,谁也拿不走。
财富的关键:
为自己打算
“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在《专业主义》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你凭什么胜出?未来能够牵动世界大势的,是个人之间的竞争。能否独霸世界舞台,锻造他人无法超越的核心竞争力?你唯一的依恃,就是专业。”
大前研一
无论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最重要的是给自己找到一个专业定位,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这样以后你的职场发展,就会有更多的筹码。
2016年,有一部非常热门的网剧叫做《法医秦明》,这部网剧是改编自《法医秦明》系列小说。
这套小说的作者,就是一名职业法医,名字就叫秦明。工作之余,他写小说、和网友分享自己的办案经历。
秦明
久而久之,他成了中国最有名的法医,小说火得一塌糊涂。
论做法医的专业技能,秦明一定不是最好的,但他聪明之处就在于,将自己的经验,打造成一个有强大变现能力的IP。
这样一来,任凭周围的环境怎么变化,只要“法医秦明”这个牌子还在,他就永远不怕没有饭吃。
由此可见,把握财富的根本,就在于跳出本职工作,挖掘更多让自己财富增值的可能。
老实说,光靠给老板打工,你这辈子就能安稳过去了?
想要过上好日子
你还要知道这四点
除了在职场外把握赚钱的机会,还有一个问题是,如何避险?
有时候,钱还没有赚够,公司突然就倒闭了,一家大小都得喝西北风了,这该怎么办?
除此之外,你还应该做到:
1、多把自己代入那些新闻里
这个是最重要的事情,很多人日子过得风风光光,就忘记了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现在越是顺利,越要为未来而担心。
但是,很多人只有在危机到来时,才会意识到危机的存在,那时候已经为时已晚。
唯一的办法是,多想象,把自己代入到那些悲惨的新闻里。
想象自己34岁就被公司解雇;想象自己是欧建新,站在大厦顶层,生无可恋地想要跳下去...
想象得越真实,细节越多,效果就越好。
只有这样,你才能真实地感受到,失去一切是什么滋味,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你踏踏实实为未来做准备。
2、过得了好日子,也要过得了苦日子
有个总监朋友失业了,找我诉苦,一想起自己面临的巨大压力,他差点要掉眼泪:“现在我供着两套房,每个月房贷就要三万多,我的压力大啊!”
我说:“你把一套卖掉,把另一套的贷款还上就好了。”
他像吓了一跳,立马反驳我:“再穷也不能卖房子!”
你看,都到了这种关头,他还放不下自己过去的生活。有一套房子,他已经比大部分好很多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很多人失业了感到绝望,不是因为走投无路,而是他回不到过去。
开惯了奔驰,就不能忍受大众;住惯了120平的房子,就不能住60平米;赚够了年薪50万,就不能忍受一个月只领8000。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众依旧是好车,60平米已经很大了,一个月8000已经不少了...普通人的生活,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差。
过得了好日子,也忍受得了普通日子,能忍受住这样的心理落差,才能在未来东山再起。
3、节制欲望、学会投资理财
有点钱,先不要花出去,看看周围有没有合适的投资机会,如果没有,那就最好把钱交给专业机构,成功率自然会高很多。
很多稳定的工作,年薪最多就10万,30年的工龄,一辈子也才赚300万。
300万的收入,在一线城市买套好点的房子都不够,更何况你要吃要穿、要教育子女、要照顾家人。
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会理财,靠工作以外的收入,度过自己工作上遇到的难关。
不少人平时不理财,工作没了,才发现自己根本没赚多少钱,这个时候就想着胡乱靠投资来翻本,最后钱都打了水漂。
还有,不少人本来家底就薄,买车买房不说,还要生二胎,生二胎不说,还要让妻子做家庭主妇,
40岁之后,你拿什么承担“车贷+房贷+2个小孩+2个大人+4个老人”?铁打的汉子也撑不住啊!
所以,不要牺牲另一半的事业,这样起码有个人和你分担压力。
不要盲目追求二胎,要考虑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现实情况。
4、要有强大的内心
每个人的成长路上,都不会是顺风顺水的,即便是马云、马化腾,在创业路上,也是饱经风雨。
拥有强大的内心,能让一个人在绝望中看到希望,而消极悲观,只会让你丧失能量,在希望面前也坐失良机。
创业“”《创业维艰》就说:
“一个人是英雄还是懦夫,由行动决定;而怎么行动,由他的内心决定。”
所以,无论如何,你一定要成为英雄,让自己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不管你已经30岁,还是在通往30岁的路上,请始终告诫自己:
这世界上没有铁饭碗,请别在本该为未来蓄力的年纪浑浑噩噩地荒废人生。
如果你现在生活安逸、工作清闲,那你更应该提高警惕,请问一下自己:
如果我现在被裁员了,怎么办?
我现在的资产,够不够我应对未来的变故?
当你问自己这些问题,你就会知道,自己在现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去做什么——提高自己、做兼职或者搞理财。
切记,一辆自行车,骑起来的时候,才是最稳定的;同样道理,一个人,动起来的时候,也才是最稳定的。
这样的“稳定”,才是真正的稳定。
Ξ 附:“下不了手开除7080后,公司死了谁负责?”
现仅26岁的周喆吾,已在众多炙手可热的互联网新贵积累了不少关于管理的心得。
自2010年起,他辗转亚马逊,领英,优步,位置从西雅图到山景城又换到旧金山,而职位也随着这些“搬迁”而节节攀升。
到2017年周喆吾放弃千万股权,离开优步选择加入摩拜单车担任移动端负责人时,他才25岁。
从刚开始在面临开除老员工时的心脏狂跳、手脚冰凉,到后来遇到诸多的职场上颇具经验的上级对于自己在管理上面的耐心教导和历练。如此年轻的他已积攒了许多对于管理的心得和看法。
在互联网时代的遍地机遇面前,管理这个岗位已变得越来越年轻化,也变得比以前远更有挑战性。
如何做好准备将来做一个好的管理者,同时又避免成为一个拥兵自重的“军阀”,这篇文章里,周喆吾给出了他的感悟和看法。
01
“你们中有多少人开除过下属?”
一句话掷地有声,全场面面相觑。斯坦福商学院系主任站在我面前,扫视了一圈未来的商界精英们,缓缓地说:
所有新晋管理者最害怕、逃避做的事情就是Firing。
至今,我对这句话都记忆犹新,却没想到仅一年以后就轮到我来唱黑脸。
公司有个资历很老的员工C,第一波跟着创始人,快三年时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可是随着团队变大,业务稳步增长,C逐渐变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业务上不思进取,并且不断打击新员工的积极性。
我拉着副总裁和他几次谈话,每次谈完好转几天,很快又固态复燃。我和他私交很好,但是事到关头也不得不就事论事。
约定的时间到了,HR陪着坐着,我手脚冰凉,心脏狂跳,脑海中准备了十几种对答,没想到C早有预感,问好赔偿金,默然地在协议上签字,然后头也不回的走下楼去。
那一刻,副总裁跟我讲,你经历了人事管理的全过程,上完了最后一课,“出师”了。
这一课的名字叫做,“you’re fired.”
02
人事管理需如履薄冰
当Manger是一件听起来很cool,看起来很威风的事情:普通员工 (Individual Contributor) 长期伏案、加班,经理似乎每天都在开会、做决策,想想都轻松很多吧?
其实不然,人事管理是一份依靠天时地利人和,需要兢兢业业、如履薄冰的工作。
我很幸运,刚回国就汇报给久经阵仗的副总,他在我履新之前推荐我读一本书,《The First-time Manager》,里面详细讲述了各种新晋主管可能掉进的“坑”。
从被架空、被拆分团队、被改组,到空降高管的排异反应、事必躬亲的反作用,应有尽有。
读完以后,他给我上了作为管理者的第一堂课:你的成功从此取决于所带领的团队,需要给团队每个成员最大的支持。
业务骨干初为管理者最不适应的,是当下属做得不如自己好的时候,忍住不去代劳。
每当这个时候,都是最考验人。道理很简单,大家都需要在点拨中独立,方能成长。
这是管理的第二节课,“放手,让Ta飞得更高”。
03
人人都在谈论的领导力到底是什么?
哈佛商学院前学生会主席给我讲,大家觉得听起来很玄乎的领导力 (Leadership),绝对不是发号施令,而主要是两件事:Make tough decisions & Motivatethe team。
翻译过来就是:
1. 做艰难的决策
2. 激发团队士气。
刚开始做管理的时候,我发现我的时间主要被做短期的小决定占据了:产品细节、任务规划、招聘Head Count、技术选型,不一而足。
很快我发现,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做决策的能力会随着精力摊薄而下降。
这时,大老板抓住我谈心,细碎的决策不一定有很大的价值,要学会授权 (delegate),只做艰难的决策,并且把剩下的精力着重花在每个人身上。
副总裁教导了我团队管理的三个进阶:决定 (Decision),流程 (Process),文化 (Culture)。
初级主管很容易陷入巨大的沟通压力中,各个兄弟部门、第三方合作、早期的缺陷、CEO的新方向,业务需求像是四面八方的“乒乓球”飞过来。
越是在这样的压力中,越要挤出时间,把自己升华到制定流程的高度,才能举重若轻,不成为各方的瓶颈。
公司规模上千人之后,,只能寄希望于企业文化能感染到每一个人,给每个个体最大的宽容度,做分布式的判断。
我发现,文化这第三层境界,和哈佛商学院说的激发团队士气是一回事,端的是知易行难。
说起这虚无缥缈的领导力,不得不提我很小的时候的一个疑惑,“权力”从何而来?
我理解中层的权力来自于上层的授权,那么顶层的皇帝、将军凭什么能统帅千军,号令天下?
《权力的游戏》里,瓦里斯太监说:
权力是个障眼法,就像墙上的影子 (It's a trick, a shadow on the wall)。
在基层,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居移气、养移体,有些人靠殚精竭虑主动争取,有些人天生气场强大,“感觉未来跟你有肉吃”的重要性比“过去你勤劳有贡献”来的更大。
一般人有五年业务经验,就可以思考往管理岗位努力,这个过程中切记:一定是在普通员工岗位上越级展现领导力,才会取得头衔。
第三课,想要做主管,首先就要“多管闲事”。
04
职场上绝不要做“军阀”
在Uber的时候,我的老板是带领四个团队的总监,早年间毕业于麻省理工斯隆商学院 (MIT Sloan)。
他的管理方式是我极为推崇的:他对下属极力栽培,先派我和战略咨询公司对接,看我表现出色,决定破格给我负责一条业务线。
后来,听说我要回国,他试着挽留;见我去意已决,就决定把人事管理最后一片拼图传授给我。他教我避免成为一个党同伐异,拥兵自重的军阀(Kingdom Builder)。
首先,下属人数不应过多,以五到七人为宜。如果做不到和每一位直系下属做每周 1-on-1 会议,就是时候提拔业务线负责人了。
其次,,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
每个人头上仿佛顶着一个“光环” ,一旦努力的方向变质,为了扩大权力不停招人揽项目,光环的颜色就会变质,大家也再也不会跟你精诚合作。
那时候,隔壁事业部分管增长的总监,就已经被所有同事打上了“军阀”的标签,他无论如何努力钻营,也是徒劳了。
05
只有热爱才去管理
在摩拜单车的时候,我幸运地不到25岁就带领了三十多人的团队,队伍里大部分人都比我年长。
虽说我经验和能力都足以担当,但是俗话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年轻的管理者总让人难以放心。
我在硅谷的导师Vasily临行前给我锦囊,叫我刻意克服年轻管理者的刻板印象,比如别人问你一个问题,即使心中已有答案,也不要脱口而出,一定要花三十秒条分缕析,再把答案吐出。
再比如高管会担心把重要的事情交给你,那么一定要注意长期滴水不漏,任何细小的任务全都有始有终,这样才能逐步建立信任。
许多人因为错误的理由或梦想成为高管。其实,管理是一份需要寄托热爱的工作。
只有用同理心对待下属,真切地了解他们的想法,为每一名员工的职业发展负责,才能打造一个出色的团队。
很多人尝试当经理之后,又主动转职到了业务岗,因为从琐碎的管理工作中,容易感到极大的压力,很难收获满足。
如果你不是为了追求高薪,而真的是想承担责任,因他人的成长而快乐,那么你很适合这个职位!
记住,只有热爱,才去管理.
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