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里的写字者:苏州90岁老人痴解《红楼梦》,写就70万字小说

2023-10-29 10:06:44

在苏州,有一位90岁的老人吴清华,在医院里一寸圆桌上,痴解《红楼梦》,写就70万字长篇小说《木石梦碎后的林黛玉》。

吴清华说,《红楼梦》是他的精神支柱,只要还能拿起笔,就要继续解读。

6月23日,在苏州九龙医院老年医学科的病房里,我们见到了吴清华先生,鲐背之年,爷爷依旧神清气爽、面色红润。

吴清华先生的病房特别安静,没有电视的嘈杂声,也没有说话的吵闹声。从抽屉里拿出助听器戴上,听我们提到“红楼梦”三个字时,老爷子一下子精神起来。

看苏州记者了解到,因心脏早搏、高血压,这5年吴清华一直住在医院。期间,陪伴先生的除了老伴,还有“不知道看了多少遍”的《红楼梦》。

吴清华算得上《红楼梦》的资深粉丝,从十几岁到现在,反复阅读,书里的每个人物、情节故事,先生都能深入浅出、娓娓道来。

时间回到1932年,吴清华出生在南通如皋一个传统的书香世家,受到长辈的文化熏陶,先生打小就有好书之癖。

“少不看红楼,老不看三国”,因为外公的一句谆谆教导,让他反倒对《红楼梦》这本著作生了浓厚的兴趣。直到十七八岁时,吴清华被工作分配到苏州西山,在单位里的图书室里,他终于见到了《红楼梦》的真容。

先生如获至宝,通宵达旦,仅仅用了几天的时间,就将厚厚的《红楼梦》啃完了。回想起来那时的情景,吴清华依旧难掩心中激动,直言自己当时一下子就陷了进去。

一入红楼,痴梦难醒。先生几乎看了一辈子的《红楼梦》。

在吴清华先生看来,《红楼梦》中的人物是说不完的,《红楼梦》也是说不尽的,它是一部“架构恢宏,内容丰富,经得起反复阅读,再读仍有魅力”的大书。

“《红楼梦》的具体次数已经数不清了,可是依然感觉读不够,每次读都能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每个读者对《红楼梦》都有不同的看法、喜好和感悟,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境的不同,吴清华对书中情节或人物的理解、认识和评价也在不断变化。“年轻时看的是热闹,成年后读的是人生”。

每每看到对网上关于《红楼梦》不同版本的解读和改写,先生总有不认同之处。而这也成了促使他写小说的最大动机。

退休后,吴清华干脆自己拿起了笔,决定直抒胸臆,写下自己心中对《红楼梦》的解读。

吴清华的女儿吴小兰和记者回忆,写作几乎成了父亲退休生活的全部,“他经常把自己一个人闷在书房里,除了吃饭就是写作,心思都在这本书上,写到动情之处便会落泪,为此伤了不少神。”

住到医院后,先生依然坚持在病房里,伏案写作。半夜突然冒出灵感时,先生匆忙又回到书桌前记录下来,生怕第二天给忘记了。

就这样,先生终于创作完成了70万字小说――《木石梦碎后的林黛玉》。

先生向往美好,在他的著作里,林黛玉最后过上了幸福平淡的生活,而这也似乎也是他如今生活的映照。先生和夫人两人相伴一生,恩爱甜蜜,先生写作,夫人总是一路陪伴和默默支持。

看似在解读《红楼梦》,先生实则是在写自己。

先生低调自守,默默写作,没想过名利,只求自在和开心,“我爱读《红楼梦》,即使我对《红楼梦》的这番痴解不对部分红迷胃口,观点相异,我也想坦率地说出我的想法和感受。”

记者注意到,在病房里的书桌上,放着一沓厚厚的手写纸,上面写着一串串密密麻麻的数字:83,84,86,87……

原来,先生不会用电脑打字,创作只能依靠自己一字一句手写。在全家人的齐心协助下,小说在网络上发布。直到现在,先生还会打开手机翻翻看看,仔细记录下每天的阅读量。

先生可爱执着。嘴上说“无所谓的”,自己却每天偷偷关注着阅读量;念叨着“不改了,不改了”,转头又在手稿上圈圈点点。

90岁的吴清华先生,是万千世界里一位平凡的写字者。

他把病房变书房,把灵魂寄寓在《红楼梦》的世界里,活出了几分自在与诗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华书店古典小说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