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7 10:37:50
《西游记》里,牛魔王一家的戏份,是极其重的。
牛魔王、红孩儿、如意真仙、铁扇公主、玉面狐狸,一家人悉数登台。从人员安排上看,《西游记》里,有哪一家能够与之比肩?
一百回的一本书,从牛魔王出场亮相,到他们家族的故事彻底翻篇,前后共占了十二回:
第三回,牛魔王与学成归来的美猴王义结金兰;第四回,他在花果山响应孙悟空,自封“平天大圣”;第四十——四十三回,是红孩儿的戏;四十九回,做了善财童子的红孩儿再次出场;第五十三回,老牛亲弟弟如意真仙登台;第五十九——六十一回,老牛、牛妻、牛妾一起登场;第六十三回,又顺手提了一下牛魔王。
而为了收服这个家族的成员,看看吧,都惊动了些什么人:四海龙王、观音菩萨、灵吉菩萨、金头揭谛、六丁六甲、护教伽蓝、四大金刚、托塔天王、哪吒太子等一干人众。要知道,这些人可都是要么奉了如来法旨,要么奉了玉帝圣旨的。一部《西游》,能够同时惊动佛、道二界最高首领,让人如此兴师动众的,还真没见过几回。
看样子,这真是一个势力强大、关系盘根错节的豪强家族——姓牛,还真没姓错,人家可不就是牛嘛!
牛魔王,当然是一个老牛精,一个牛逼哄哄、牛气冲天的草莽英雄,但是来历如何,武艺为谁所教,兵器从何而来,书中没有具体的交代。在《西游记》里的妖魔中,这可是为数不多的凭借自身武力、不靠法宝与孙悟空匹敌的角色,手持混铁棍,“也有七十二变,武艺与大圣一般,只是身子狼犺些,欠钻疾,不活达些。”深知牛魔王、孙悟空本领的火焰山土地——这位曾在兜率宫太上老君处看守八卦炉的道人称"牛魔王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正是孙大圣的敌手!"
想当年,孙猴子反下天宫,回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七兄弟中,他是第一个相应的——“内有牛魔王忽然高声叫道:‘贤弟言之有理,我即称作平天大圣。’”不是英雄,何敢如此出声!《西游记》以情节和说理取胜,在塑造人物性格上不太注意,但是就凭老牛这一声高叫,他的性格就跃然纸上了。
除了孙猴子历经磨难走上了正途,与老牛结义的花果山其他几位兄弟,也还是占山为王的草寇。另一个跟他交情甚好的碧波潭老龙王,也是个不干不净的鸡鸣狗盗之徒而已。跟他交往的,多数都是这样的货色了——正所谓物以类聚吧。
铁扇公主,老牛是怎么娶到手的,不清楚;二房狐狸精玉面公主可是自己赶上门来招赘的——这老牛虽然吃了嫩草,但是没有抢占美眉的恶霸行径,顶多算是色迷心窍吧。
只可惜,他脑子不灵光,肚子里没有多少墨水,又没有高大上的追求,没弄出点大事儿来。再加上黑道朋友多,白道朋友少,关键时候没有保驾护航的,要不是老妻求情,而佛祖又有意收了去,这老牛就断送在李天王父子手里了。
可见他在妖怪中可算一位武功高强、红黑两道通吃的一代枭雄。不过,造化弄人,竟然招惹了取经人,搞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好歹保住了性命,去了佛祖身边。
铁扇公主,看来品性不坏,这一世已然修成人形。虽说法力不够高强,可是有芭蕉扇这个宝贝,掌管着火焰山,靠接受这一带百姓的孝敬取利生活。然而,这点微薄的收入看来是不大管用。所以那玉面狐狸才“一听铁扇公主请牛魔王之言,心中大怒,彻耳根子通红,泼口骂道:‘这贱婢,着实无知!牛王自到我家,未及二载,也不知送了他多少珠翠金银,绫罗缎匹,年供柴,月供米,自自在在受用,还不识羞,又来请他怎的!’”这也是够委屈得了。
不过呢,有牛魔王罩着,外人眼里也还算是风光——毕竟是“牛夫人”嘛。
老牛的亲弟弟如意真仙,也真是个不出息的样子。估计也是仗着大哥的威风,还有自己的三脚猫功夫,霸占着落胎泉,靠收取打胎人的一点好处费搞一点小钱糊口。这也是看看就要破落的光景了。遇到孙猴子这样的狠角色,仅仅被打断胳膊,也算是不看僧面看佛面了。
偏是这红孩儿,不但名字取得有趣儿,性格、行为也着实耐人寻味。父母的基因好,家庭背景好,自己本领又高,他可不就是一个“牛哄哄”的“红孩子”吗?
这小家伙儿在编造谎言欺骗大善人唐僧的时候说的那些话,其实很有趣:“……我祖公公姓红,只因广积金银,家私巨万,混名唤做红百万。年老归世已久,家产遗与我父。近来人事奢侈,家私渐废,改名唤做红十万,专一结交四路豪杰,将金银借放,希图利息……”童言无忌,虽然他是在撒谎,可这谎言也不是凭空而来的,必然是有所根据的,这应该就是他们家的发家史和现在的真实境况。
算来,这熊孩子应该是“红三代”了。但是,恰恰问题就出来了:发家之后,第二代上,牛魔王就混迹江湖,狐朋狗友,花天酒地,不顾家庭;铁扇公主虽然一身本领,可是架不住老牛有了外心,自己一个妇道人家,既管不了丈夫,管不了这小家伙儿。这小家伙生在这样一个问题家庭,在溺爱与逆反的双重作用之下,还有个不出事儿?
你瞧瞧这小家伙儿,把个周围的山神土地给折腾的:
“一伙穷神……都披一片,挂一片,裩无裆,裤无口的……少香没纸,血食全无,一个个衣不充身,食不充口……还常常把他们“拿了去,烧火顶门,黑夜与他提铃喝号。小妖儿又讨什么常例钱。”“正是没钱与他,只得捉几个山獐野鹿,早晚间打点群精;若是没物相送,就要来拆庙宇,剥衣裳,搅得我等不得安生!”
这个无法无天的小少爷,不闹着吃唐僧肉才怪。
好在,我佛慈悲,这熊孩子又命好,被观世音菩萨收了去,做个善财童子,带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儿,一辈子笑嘻嘻地,估计是永远也长不大了。这样的结局,挺好玩儿的。
也许,她本来可以不死,可偏偏又遇见了猪八戒——多少女妖精,都死在了这呆货的铁耙之下。我就不说了,命不好啊。
这正是:“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叫你牛,牛什么牛! 不做好事,焉有好报?!
《西游记》里,作为村长、保长的山神土地,一般都是一副神仙、妖魔都得罪不起的怂样儿,可这一次收拾牛魔王一家子,却是玩了命地往上冲,看样子真是给牛氏家族压迫得太狠了——狗急了跳墙,兔子急了蹬鹰。对此,牛公子们,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说句题外话,火焰山土地的行为,除了出口他娘的恶气,似乎更多的是抓住机会、拼命表现、立个小功、快点结束上山下乡的苦逼日子,“赦我归天,回缴老君法旨”。要不然,整日抬头不见低头见,谁敢如此决绝?
不过,戏剧性的是,眼见着老牛一家子土崩瓦解,这位火焰山村长不失时机地说:“大圣,趁此女深知息火之法,断绝祸根,还他扇子,小神居此苟安,拯救这方生民,求些血食,诚为恩便。”看来是财贝动人心,宁为鸡头不做凤尾——毕竟,回去,也还是一个卑微、清贫的小道人。
为了老牛这一家五口,吴承恩不惜笔墨地写他们的所做作为,从第三回到第六十三回,横贯大半部书,不但没有赶尽杀绝,竟然还安排了一个近乎完美的结局——牛爸归佛祖;牛儿归菩萨;牛妈不仅要回了扇子,还最终修成正果,经藏中万古流名;牛弟也仅仅断了一条牛前腿。
特别是他还安排了这样戏剧性的一幕:
大结局的时候,面对押在一旁的罗刹女,行者道:
“那罗刹,你不走路,还立在此等甚?”
又道:“老孙若不与你,恐人说我言而无信。你将扇子回山,再休生事。看你得了人身,饶你去罢!”
转念一想,就明白了:要不是这泼猴参加了“盼普天下劳苦大众都解放”的取经大业,兄弟还是兄弟,嫂嫂还是嫂嫂啊。这回可倒是好,兄弟反目,一家五口,全毁在自己手上了。
再狠,不也得有点恻隐和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