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肯定的回答,是!
在我看来,《儒林外史》是仅次于《红楼》的优秀作品,我读过的次数甚至比红楼还多,越读越觉得余味无穷。
实际我觉得不仅仅是《儒林外史》,即便是《红楼梦》,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即便红学养活了很多专家,《红楼》真正的价值,并没有广泛的被国人所知。这其实是整个语文教育的问题,我们从小就被教偏了。
我们教材节选过《红楼》也节选过《儒林》,然后反反复复告诉我们他们是讽刺揭露封建社会的作品,一定要在书里分出好人和坏人,歌颂一批,再鞭笞一批,这种生硬的解读,又怎么能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其中的美与真正的价值呢?
很多人只知道《儒林》是讽刺科举制的作品,范进中举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对文人精神的摧残与戕害,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范进中举之后,确确实实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一个年已五十,穷得没米下锅,怂得当屠户的老丈人都能随意搓揉,毫无靠山的人,切切实实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有了科举,至少有了这条出路,如果没有,他只能在贫穷中到死。《儒林》中,不乏寒门学子一朝登科改变命运的例子。
实际这种不拼出生家世,只靠个人努力就能改变命运,,在我们今天又有几个人能做到?这有什么可笑的,我们又有什么资格笑?
《儒林》根本就不是一部讽刺小说!即使它笔法幽默,穷形尽相,但是作者的本意,从来就不是讽刺。这其实是一部世情百态画卷,这里的人,大多数是小人物,这里有迂腐世故与凉薄,同样有真正的正直高尚与相知。越读下去,越能体会到作者的爱与悲悯。
《儒林》最精彩的地方在于人物的刻画。和《红楼》视野不同,这本书的着眼点在市井,用笔极简而刻画极为传神,人物言动举止,历历在目,我认为这是文笔的最高境界。不引用原文,强烈推荐大家自己去读。
而我格外喜欢读这本甚至超过《红楼》的原因,是因为作者是个达观的人。吴敬梓身世和曹雪芹有共通之处,出身于名门世家,都经历过前半生的富贵和后半生的凄凉,只不过,《红楼》写的是富贵时的恍然一梦,《儒林》写的是潦倒后的市情大观。
读《红楼》时,觉得悲剧难以避免,大厦将倾后众生皆苦,读《儒林》时,才发现山穷水尽处别有洞天。作者写商人,写戏子,写升斗小民,他们有市侩势利也有善良纯朴,终有那么一群人,可以在贫贱中依然高贵。
吴敬梓在书中的化身杜仪是一个比宝玉还名副其实的败家子,无论谁找他帮忙都慷慨解囊,很快散尽家财,但即使潦倒后,他依然能带着发妻看花买酒,读书取乐,依然能和朋友高会谈文,怡然自乐。
很喜欢书中的一个情节,杜仪在潦倒之后一次出去访友,中途钱花光了,碰到一个朋友,得他资助才得返家,回家后,他把这件事当笑话讲给妻子听,妻子也笑。
这一瞬间我看到了爱情。
补充:,,我只是不喜欢把作品和阶级和制度强行联系。任何时代,人性都会有趋利的一面,社会就会有阴暗面,那个时代有,现代依然有。
把所有的社会问题都归结于那时候的制度,目的性就过于强了。我以为,朝代会更替,制度会变革,但人性中的善与恶,为人处世的情和理,其实是不变的,这才是真正的好书能超越时代的原因。
《儒林》里知识分子身上的种种毛病,几乎全都能在现代找到,学术造假,山寨品牌,为成名自费出书,小圈子里互相吹捧自我陶醉,怀才不遇怨体制的愤青,总觉得某种制度更好呼吁改制的公知,功成名就就忘本的渣男,你会发现,时代变了,人还是那些人,人性,没有变。
这就是我喜欢《儒林》最大的原因。
注:文章仅供分享,本平台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投稿信箱:tg@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芾声(微信:cn1571083180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鲁迅全集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用高亢的笔调,唤醒国民沉睡的灵魂;用深沉的目光,审视人们麻木的思想。最大的鲁迅研究爱好者社区,欢迎您加入!
鲁迅全集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用高亢的笔调,唤醒国民沉睡的灵魂;用深沉的目光,审视人们麻木的思想。最大的鲁迅研究爱好者社区,欢迎您加入!
三国演义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然,热血三国,谁堪魁首?
三国演义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然,热血三国,谁堪魁首?
明朝那些事儿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一起来领略大明王朝的疆域风光,读懂300年的兴衰成败。
明朝那些事儿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一起来领略大明王朝的疆域风光,读懂300年的兴衰成败。
挑选好书,优选红枣文化书店,点击『阅读原文』立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