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趣闻:郁达夫先生“快短命”

2022-07-30 07:39:55

郁达夫是一位情感丰富,性格直爽,易于冲动,不太善于与人相处的人。他的儿子郁飞说:“我的父亲是一位有明显优点,也有明显缺点的人,他很爱国家,对朋友也很热心,但做人处世过于冲动,以至家庭与生活都搞得很不愉快。”


或许正是由于这样的性格,导致了郁达夫在教师岗位上频繁跳槽。1922年三月,郁达夫获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毕业回国,在安庆法政专校教授英语;次年辞职,转任北京大学讲师。1924年,郁达夫赴国立武昌师范大学任教,但仅过一年,郁达夫又于1926年前往广州中山大学文学院任教,年底又辞职,返回上海。1930年,郁达夫任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也仅四个月。此后,就再没有郁达夫从事教育的记录。

由此可见,郁达夫并不能算是一名成功的教师,但这并影响郁达夫成为一名成功的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郁达夫的文学创作生涯,起始于念中学时期,成名于留学日本时期。1911年,十五岁的郁达夫进入蕙兰中学读书,开始尝试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十年后,郁达夫与同为留日学生的郭沫若、,同时发表了自己的首部短篇小说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轰动国内文坛。

此后,郁达夫在文学创作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发表了《茑萝集》、《小说论》、《戏剧论》、《文学概说》、《日记九种》、《孤独者的愁哀》、《在寒风里》、《屐痕处处》、《闲书》、《我的忏悔》等小说、散文和文学理论著作。

与此同时,郁达夫还先后主持创造社的出版工作,主编《大众文艺》,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担任浙江省政府参议,福建省参议兼公报室主任,“福州文化界救亡协会”理事长,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新文学大系》内的《散文二集》主编,《福建民报》副刊主编,《救亡文艺》主编,,新加坡《星洲日报》主笔等工作。


,郁达夫还以自己极大的爱国热情,、军事形势的政论和杂文,宣传抗日,,还身体力行,成立“星洲华侨文化界战时工作团”,创建新加坡南洋学会,担任“星华文化界战时工作团”团长和“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总会”执行委员,组织“星洲华侨义勇军”,,成为新加坡华侨抗日领袖之一。

郁达夫的作品,感伤而不悲观,以自己饱满细腻的情感,开创了“自叙传”式的自我表现,最为坦诚的创作方式,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对当时一大批青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一股浪漫派的壮观潮流。


正如郁达夫的好友、艺术大师刘海粟所说:“郁达夫感情饱满细腻,观察深切,才思敏捷,古典文学、西洋文学根基都雄厚。从气质上来讲,他是个杰出的抒情诗人,散文和小说不过是诗歌的扩散。他的一生是一首风云变幻而又荡气回肠的长诗。这样的诗人,近代诗史上是屈指可数的。在新文艺作家的队伍中,鲁迅、田汉而外,抗衡者寥寥。”


关于郁达夫的创作思想,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据说有一次,郁达夫应邀演讲文艺创作,他上台在黑板上写了“快短命"三个大字。台下听众见状,都觉得十分奇怪。

郁夫达写完三个大字,接着说:“本人今天要讲的题目是《文艺创作的基本概念》,黑板上的三个字就是要诀。‘快’就是痛快;‘短’就是精简扼要;‘命’就是不离命题。演讲和作文一样,也不可以说得天花乱坠,离题太远,完了。"

从郁达夫在黑板上写下“快短命”三个字,到他说完话的时间,总共只用了不到两分钟,正合乎他所说的三原则——“快短命”。

台下那些见惯了文山会海的听众,在片刻的愣神和诧异之后,终于回过神来,无不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就是郁夫达,一个表里如一、坦诚而纯粹的人!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华书店古典小说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