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31 11:50:08
贾雨村判断葫芦案最关键的一点,体现出的是“人性”和“人心”。
葫芦案之前的贾雨村,尚有书生意气。他恃才傲物心有底线,缺点是穷怕了很贪财。
但经历了被同事排挤罢官后,让他认识到官场靠山的重要性,以及官场倾轧的残酷性。只靠他孑然一身,注定没有好结果。
贾雨村罢官后四处碰壁、求告无门,如果不是凑巧得了林如海“有事相求”,想要官复原职比登天还难。
对他难如登天的事,贾家不过轻而易举就处理了,也让贾雨村更加认识到权力的重要。与之相比,道德底线不值一提。
所以,贾雨村判断葫芦案,不只是他对甄士隐忘恩负义,对甄英莲见死不救。而是一个寒门官员的彻底“堕落”。
但现实的骨感,让贾雨村认识到不存在“出淤泥而不染”,只可能是同流合污。
于是,他泯灭了良心,倒向了现实。
其实,“葫芦案”里的人心,体现的不只在贾雨村一人身上,更讽刺的还有“老相识”的门子。这个小人物才是人性的最集中体现。
贾雨村是成年人变化不大,门子却由当初的佛门小沙弥,长了头发还俗成了官府的衙役。且从姑苏来到了南京。
贾雨村的意外就是门子的“惊喜”。贾雨村当了老爷,他是当年的旧相识,岂有不发达!
所以,门子得意忘形之下,连续做错了几件事,让他由喜到悲,真正彰显出人性之丑。
(第四回)那门子笑道:“老爷真是贵人多忘事,把出身之地竟忘了,不记当年葫芦庙里之事?”雨村听了,如雷震一惊,方想起往事……雨村笑道:“我如何得知?”门子冷笑道:“这人算来还是老爷的大恩人呢!他就是葫芦庙旁住的甄老爷的小姐,名唤英莲的。”雨村罕然道:“原来就是他!闻得养至五岁被人拐去,却如今才来卖呢?”
门子与贾雨村相认没有问题。问题出在他擅自去考验人心和人性。
拐子拐走了甄英莲,长大后出来待价而沽。租了门子家的房子后被认出来。
门子却并没有“举报”拐子,拯救甄英莲。他的凉薄心性就暴露出来。儿时的感情在他心中并不如金钱重要。
以贾雨村的枭雄性格,一想就通,不可能不防着门子。
贾雨村被放到应天府,本就是处理薛蟠打死冯渊一案。就算没有门子,他也会想办法处理。
门子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强出头”,看似为贾雨村好,却犯了大忌讳。
门子自己“不救”甄英莲,明知甄家是贾雨村的大恩人,反而劝贾雨村“见死不救”。
贾雨村“不知道”也罢了,如今明知恩人受难,他却要徇私枉法违背良心。把柄被门子抓在手里,岂不是寝食难安!
门子将贾雨村陷于不义之地,又逼着他不得不掏出良心自我践踏。他却在旁边看着、笑着并不齿着……
贾雨村固然是小人,却也恨让他变得更脏的人,门子是自掘坟墓。
此时的贾雨村,不再是当初落魄的穷酸,而是从三品的应天府知府。
门子以“旧相识”对待官老爷,官老爷就会以蝼蚁对待他!
那段艰难的日子对贾雨村来说一点都不励志,甚至是“耻辱”。
他之所以对甄士隐“忘恩负义”,也在于他以小人之心,认为甄士隐明明可以早点帮忙,却看尽了他的洋相,低三下四乞求后才掏钱给他。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贾雨村如今贵为从三品的应天府知府,当日的狼狈如何会让门子抓在手里。
门子以为拿住贾雨村的过往、徇私枉法的现实、再同流合污与之狼狈为奸,从此就是“一伙”了。
如果贾雨村还是当初的穷求生,门子尽可以为所欲为。如今贾雨村是朝廷从三品的知府,一方大员,又岂能是门子能够要挟的!
对付门子这种小人物,贾雨村都不需要自己动手。在绝对的权力面前,门子就是蝼蚁。
所以,门子的富贵痴心就像那黄粱一梦,终究不复存在。等他梦醒时,已经是在搭配千里之外的“囚车”之上了。
觉得文章不错,一定请帮忙点赞,收藏再离开,若能关注作者更好,每日都有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