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7 10:31:09
元宵节当晚,贾母在花厅设宴招待家人,李婶娘和薛姨妈都出席,一大家子热闹到极致。
这次元宵节要严重注意,是贾家的“乐中悲”,兴亡的分水岭!元宵节之前大多是“乐”事,此后则大多是“悲”情。
元宵夜宴发生了很多故事和情节,被曹雪芹作为伏笔影射后文故事。最受人瞩目的一件事,却完全没有伏笔的情节,给人的震撼效果更大更直接。
(第五十四回)贾母又命宝玉道:“连你姐姐妹妹一齐斟上,不许乱斟,都要叫他干了。”宝玉听说,答应着,一一按次斟了。至黛玉前,偏他不饮,拿起杯来,放在宝玉唇上边,宝玉一气饮干。黛玉笑说:“多谢。”宝玉替他斟上一杯。
林黛玉用自己的酒杯,将喝剩下的残酒,当众喂给表哥贾宝玉,无论如何都是“不对”的,也让人惊诧。
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会尴尬,最尴尬的则是贾母、王夫人、李婶娘和薛姨妈。
贾母尴尬在林黛玉和贾宝玉“做错了”,她这“祖母”教育出了瑕疵,不好看不好说。
喂酒这件事也逼得老太太不得不借《凤求鸾》掰谎,说“我们家再没这种事”。为宝黛打掩护,也是即时教育。
王夫人立场最尴尬!自己儿子与外甥女在客人和家人面前“亲密”,母亲作为旁观者,在那个时代几乎相当于赤裸裸被人看清了一般。
李婶娘尴尬在看到了主人家不该客人看到的事。贾宝玉和林黛玉亲密到“共用”一只酒杯,在当时的礼教绝不允许。
尤其李家是诗礼大家,李纨的教育以“德”出发,他们才是绝无“这种事”的人家。
李婶娘内心不认可,却旁观了别人家的事,立场太尴尬。
薛姨妈也尴尬,她带着女儿来贾家住了五六年不走,就是要图谋金玉良姻。
贾宝玉是她心中的“准女婿”,却与林黛玉仿如“夫妻”一般亲昵,她能做何感想?
于是,王熙凤急忙打圆场,说什么“宝玉,别喝冷酒,仔细手颤,明儿写不得字,拉不得弓。”宝玉忙道:“没有吃冷酒。”凤姐儿笑道:“我知道没有,不过白嘱咐你。”
王熙凤这话说得很突兀,又显得不咸不淡,就是仓促之下的解围话。
“喝冷酒写不得字”,之前薛姨妈也说过。那时候是贾宝玉说要喝冷的,薛宝钗劝他不可时,薛姨妈说过的话。
如今贾宝玉喝了林黛玉的“冷酒”,王熙凤再“旧话重提”,代表这个说法是“王家老话”。也代表贾宝玉不听“王家话”,遵从了林黛玉的意愿。是贾宝玉在宝黛姻缘和金玉良姻之中的自主选择。
王熙凤的解围并不成功,反而增加了尴尬。但毕竟有人垫了话,随着贾宝玉去外头敬酒,这事也过去了。
但是林黛玉作为名门闺秀,为什么会做出当众喂酒这般不恰当的举动,却值得读书人深思!
林黛玉和贾宝玉从小亲密,按说“喂酒”不算大事。但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不能因为他们是主角,做什么都合理。这次逼出贾母“掰谎记”的喂酒行为,毫无疑问就是不对。
分析林黛玉的行为,很难说是她故意为之。这与后文贾宝玉因紫鹃的谎话而“疯癫”还不同。林黛玉这次“喂酒”,显然是没有预估的情不自禁更恰当。
当时贾母吩咐所有人都把杯中酒喝了,只有林黛玉不喝,反而喂给了贾宝玉,是黛玉“特立独行”的表现。
林黛玉有好胜心,人多了会在意表现。当日贾元春省亲,她也抱着要“一展才能”的心理,没得施展而已。
如今当众只有她违背贾母的意愿不喝酒,也是黛玉少女“童心未泯”的体现。
而“喂酒”举动的不恰当,在好胜心的驱使下被忽略,也是林黛玉缺少母亲教育的不足体现。
《大戴礼记》:丧妇长子不取。意思是死了母亲的长女不能娶,一般被认为“教养”有一定的缺失。
林黛玉前有“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说错酒令浑然不觉,后有当众喂酒的不妥也浑然不觉,都代表她是“无意识”犯错,皆因没有得到母亲的谆谆教诲。
“喂酒”毫无疑问是林黛玉的不足之处,也是贾宝玉对宝黛姻缘的选择。
这件事对王夫人和金玉良姻来说是个打击。宝黛的感情如此堂而皇之,让她深恨林黛玉,并与之彻底决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