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6 11:20:20
神鬼传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或者可以说,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悠久历史中所孕育的文化结晶。虽然对于现在很多人而言,一些神鬼传说荒诞离奇、神秘旖旎,但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它同样具有非凡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极其悠久的国家,神鬼传说的数量可谓是数不胜数。但在浩如烟海的神鬼传说之中,除了神龙、凤凰以及钟馗等形象被视觉化之外,绝大多数神鬼形象只有文字记述,而并没有图像形式。即便有些存在图像形式,版本也是多种多样并不统一。
譬如说,中国坊间流传极广的“黑白无常”,他们背后的故事,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但凡提起黑白无常的话,大家都会率先想到一黑一白两位地府勾魂阴差的形象。这或许是因为大家经过影视剧的洗礼,才有的下意识反应。不过,若是深入思考一下何为无常的话,那便又不太清楚了。
事实上,无常之说在中国是非常早的。《周易》当中便有上下无常之说,从这里便能看出,此无常之说,通常指的是征象的幻化不定。这种说法无论是在佛教当中,还是在道教之中都有所体现。
譬如说,《涅槃经》当中有“是身无常,念念不住”的说法。很显然,在佛教中世间所有事物都在“成住坏空”的过程中迁流不停,无常住性。而在道教之中同样有类似的说法,认为世间一切生灭无常,人的寿命同样如此。
因此,人一旦无常便万事皆休,这样一来,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神鬼传说文化的影响下,无常之说便成了人死的挽词。比如说晋代法显的《佛国记》就有这样的记载:“共诸同志游历各国,或有还者,或无常者。”从中便能看出,无常者就是客死异乡之人。
这样一来,在人生无常思想影响之下,中国神鬼传说当中,地府的阴差“黑白无常”便被逐渐创作了出来。那么,“黑白无常”之说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事实上,虽然黑白无常的由来确实没有古实证,但在野史稗记、只怪传说当中却非常多。
勾魂使者到黑白无常的演变,其实形象多由东晋《搜神记》故事原型演变。譬如说,晚唐时期的《酉阳杂俎·李和子》以及清代的《子不语》等等。黑白无常这样的勾魂使者已经成型出现了。
当然了,黑白无常在坊间流传比较广,也比较受大众认可的说法,其实是来源于一对兄弟。据说,范无救和谢必安两兄弟都在衙门当差做捕快。有一天,两人一起出门办案,行至南台桥下时突然遇到阴雨天气。
谢必安便让范无救在桥下等待,自己则返回取伞。但是没有料到的是,谢必安刚刚离开,大雨便倾盆而下,以至于河水暴涨。按说这种情况下,范无救就应该找个地方避一避雨,但是他为了不失约于谢必安,便一直在桥下等待。
然而,没有等到谢必安返回,范无救便已经因为身材矮小而被河水淹没,最终范无救命丧于此。待到谢必安返回之后不见范无救的身影,便痛不欲生非常内疚。随后,谢必安也在桥下上吊自杀。
谢必安和范无救死后魂入地府,本来是要投胎转世的,但因阴天子感念他们的信誉高于性命的兄弟精神,便赦封他们做了阴司的捕快。此后,范无救成为了黑无常,谢必安成为了白无常。他们的职责,也变成了缉拿凶魂恶鬼和迎接善鬼良魂。就这样,黑白无常成为了地府的鬼差。
当然了,黑白无常成为阴司的鬼差之后,是如何变成“一黑一白”的形象呢?其实,他们的形象受到了中国道教文化的影响。道教中认为,人有三魂七魄,魂魄也分阴阳。其中,女魂为阴魄为阳,男魂为阳魄为阴。
而道教之中,黑白两色正好是阴阳的象征。因此,黑白无常的黑白之色便成型了。到了清代雍正时期,《玉历宝钞》出现后便有了黑白无常的具体图像记录。当然了,黑白无常的形象虽然有了,但他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对于很多人而言,想必在影视剧当中看到过黑白无常的形象,黑无常一身黑服,头戴黑色高帽,手拿铁索等等。白无常一身白服,头戴白色高帽,舌头伸得老长等等。
除此之外,大多数人一想到或者见到黑白无常的形象,都会感觉到一股莫名的畏惧感,即是对生死的畏惧,也是对为恶的畏惧。但是随着世俗化和民间化的同时,黑白无常也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情感,或者说某种程度的变化。
譬如说,前些年出现的《画江湖之不良人》,这里面的黑白无常居然被设计成了形象颇为妖娆的兄妹。再加上深入了解黑白无常背后的故事,了解了黑白无常所代表的精神,那么便能放下那一份畏惧。
由此可以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的观念变化,人们对于黑白无常的形象塑造也在不断的变化。其内涵和思想,似乎也同样在不断地变化着。
黑白无常这样的阴司鬼差形象,会随着时代的延续而不断演化,而且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经久不衰,很显然是因为他们的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了人们对生死轮回和赏善罚恶的一种精神寄托。
因此,黑白无常虽然是神鬼传说,但是却并不仅仅是纯粹的封建迷信糟粕。作为神鬼文化的一部分,他们的原型其实来自于人们对现实的写照。某种程度上,人们内心深处的一些惩恶扬善观念,能够在黑白无常形象上得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