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4 10:13:01
众所周知,《红楼梦》是我国十八世纪以来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当之无愧的巅峰之作。红楼梦中情节复杂,人物众多,作者在塑造各个人物形象时,颇费心思,给这些人物取的名字,也是独具匠心。
在这本书中,很多人物的名字,都大有深意,它们往往看起来十分奇巧精妙,有的是花鸟名,有的是宝石玉器名,也有一些重要的人物名字,作者惯用谐音格来取,以谐音来暗示所对应的人物的命运,或者是出于讽刺的意思,又或者是对情节的一种隐喻。在这些使用谐音格的名字中,最为出名的,便是甄士隐和贾雨村,“真事隐去,假语村言”,不过,这其中隐藏最深的,便是蒋玉菡了。
在《红楼梦》中,存在不少的谐音艺术,这些谐音技巧高明,意义深刻,就拿这贾王薛史,这些大家族来说,谐音可作家亡血史,红楼梦本身,以这四大家族为中心,而这谐音,即是指四大家族的衰败血泪史,这也正应了全书的感情基调,为这部悲剧埋下了伏笔。
在贾府内有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她们每个人的第一个字组成了一句,原应叹息,感叹她们不幸的命运,元春虽为皇妃,然而判词中却有着这样一句“虎兕相逢大梦归”,也有人认为它是“虎兔相逢大梦归”,然而无论是哪个,它所代表的元春的结局都为死于宫廷政变。
而迎春自幼性格懦弱,结婚之后遭到丈夫虐待而死,极其可悲,探春是这四姐妹中最为聪慧,但却因为政治而远嫁他乡,很难说这是幸运还是不幸,而四妹惜春,个性比较孤僻,最终出家为尼,她们四人的结局,各有各的悲惨,令人无不叹息万分。
那贾宝玉的谐音,很明显是“假”宝玉,他确实是一个假宝玉真顽石。而他们的父亲,贾政,也就是假正,指贾政这个人满口仁义,实际上很是虚伪。除此之外,关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名字也有暗喻,在《金陵十二钗》判词中就有一句,“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玉带林反过来,便是林黛玉,金簪比为宝钗,雪谐为薛,玉带本身是古人官员,常用于腰间的束扎之物,它所象征的是尊贵的身份,然而却挂于林间,同样,金簪也身为贵重之物,埋没于雪中,预示着二人悲惨的命运。
另外,还有娇杏,谐音侥幸,她曾因为多看了贾雨村几眼,便被多情的贾雨村以为她爱上自己了,后来还成了他的夫人。甄英莲,也就是真应怜,她一生命运坎坷,确实够让人怜惜。除此之外,还有很多。
在《红楼梦》中,带有玉字的男性名字,除了贾宝玉以为,便是甄宝玉和蒋玉菡了,甄宝玉与贾宝玉,有着极为相似的外貌和性情,但不同的是,他们一个热衷于仕途,一个厌恶仕途,他们作为对立的人物,具有着强烈的讽刺之意。而蒋玉菡,虽出场不多,但也是一个极为特殊的人物。
蒋玉菡是戏子出身,虽然在当时戏子身份低微,但蒋玉菡却不同,他正因有着强烈的个性,丝毫不因自己的身份感到自卑和羞耻,他温柔妩媚,谦和礼貌,这也使得他整个人,熠熠生辉。他所具有的人格魅力,受到了很多贵族子弟的赏识。
在当时,他不仅是忠顺王府身前的红人,还与北静王十分交好,经常出没于王孙贵族府中。蒋玉菡和贾宝玉第一见面之后,两人便视对方为知己,并互赠礼物,蒋玉菡将北静王所赠送的大红汗巾赠给了贾宝玉,贾宝玉也把袭人所给的松花汗巾赠给了他。
古代汗巾乃是私密之物,非亲密亲近之人不能互换。贾宝玉与蒋玉菡能这么互换私密之物,也说明了他们二人关系非同一般。这里,后来袭人因贾宝玉,得到了那大红汗巾,而袭人的汗巾,也一直留在了蒋玉菡手中,袭人的汗巾是绿色,蒋玉菡的汗巾是红色,寓意红绿相牵,百年好合,贾宝玉的无意之举,最终预示着蒋玉菡和袭人两人的姻缘线。
书中最后,林黛玉死了,贾宝玉出家当了和尚,贾府也彻底败落了,曾经贾宝玉的贴身丫鬟袭人,也被托付给了蒋玉菡,这冥冥之中,一切仿佛早已注定。
不仅如此,关于蒋玉菡的结局,作者早已在他的名字中给出了答案,蒋玉菡的谐音便是将遇害,也是红楼梦里藏得最深的谐音了。书中所说,蒋玉菡得罪了忠顺王,不过好在忠顺王看在以往的面子上,没有惩罚他,反而放走了他。离开了王府的蒋玉菡,已经风光不再,生活艰难。
在他的酒令中所提到,灯花并头结双蕊,说的是蒋玉菡与袭人成婚,无钱去打挂花油,两人结婚之后生活贫困,夫唱妇随真合和,他们二人一个戏子,一个流落烟花之地,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到最后,蒋玉菡远走,再也没回来过,自剩袭人独自悲伤,这次蒋玉菡的离去,便是死亡。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红楼梦中看似荒唐的故事,其实都暗含着这个旧时代的悲哀。就比如蒋玉菡,他身为戏子,在那个时代本身没有任何尊严可言,但蒋玉菡个性极强,非但毫不在乎,而且在各个王孙贵族面前也是不卑不亢,如清流一般,他身上的这种反抗的精神,不但赢得了北静王的赏识,还赢得了贾宝玉的以知己视之。然而,越是反抗,在那些严苛的封建礼教之中,也越是显得悲哀,大多数也都是落了个悲剧的下场。
然而,即便如此,也无法遮掩住他们人性中的光芒,他们虽然身份低微,却敢于直面自己,没有那普遍的老百姓的“奴性”思想,这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反抗精神,至今都十分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