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好书2022年5月榜单揭晓!

2023-11-23 10:35:46

孙甘露所著《千里江山图》是一部取材于1930年代上海真实历史事件的谍战小说。十二个青年被一纸命令召唤汇聚,短暂的相逢与行动的暴露,给故事制造了悬念。小说围绕着谁是叛徒和最新指令展开,躬身入局者都有独立的故事线,每个人也都在辨析局势和他人,烧脑谍战的现代感与事件的严肃性,各色人生画面,奇特地组合在一起。青春、爱情、信仰,如同历史名画的视角一样,以高远、平远、深远等多种构图方式,令画中山峦江河的景致跌宕伏。

刘瑜老师的“比较政治学30讲”音频,陆续听过一些,还是喜欢阅读纸本书的感觉。我们如今的政治生活,还有什么可能性吗?每个人似乎都默认了这种政治规则和游戏,没有想象的可能性。而刘瑜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可能性,她通过对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的分析,也对发展中国家如南非、印度、墨西哥、泰国、智利、伊拉克等的介绍;以此突破认识的偏见,将当下问题纳入历史长河,以历史为尺度,跳出现象,对问题做出公正的判断。

之前读过宋杰的大作《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以至于刚拿到这本《三国军事地理与攻防战略》,还以为是前作的浓缩版,但其实这两本书完全不同。本书只有六篇论文,虽少但精,皆是学界少有人问津或者缺乏系统研究的课题,《曹操在赤壁之役后的战略防御部署》和《孙权统治时期兵力部署与主攻方向的改变》两文,将三国中魏、吴两国的战略思想清晰呈现,魏(曹操)之“战略防御拼经济”,以及吴(孙权)之“偏安一隅不进取”,也是三国鼎立局面能维持数十年的主要原因。

战争世界里,战略思想为重,战略要冲也极具意义,书中《三国蜀魏战争中的武都》和《三国战争中的陆口与蒲圻》两文,以武都与阴平之于蜀汉、陆口与蒲圻之于吴国为例进行论证,充分印证了“天时不如地利”这句古语。

而全书最让人大呼过瘾的,是《从“军府”到“霸府”》一文,前阵子《风起陇西》热播,如果剧作班底和小说原作者马伯庸能早点读到这篇文章,诸葛亮之权臣的人设就更能立得住,而且,这是大量历史材料的佐证,并非戏说。

赵元任先生是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和现代音乐的先驱。在这本《好玩的大师:赵元任影记之学术篇》里,我们看到这位学术大师好玩的另一面。

他仿佛是一位穿越到民国的当代人,爱以自拍记录生活,爱以趣味追寻学术。这本书收录了千余幅照片里,可谓见证了时代的跌宕起伏,也让我们见识了一位幽默、细腻、沉浸在智识生活中的天才大师。他既是亲历者,也是记录者、观察者。庚款留学、任教国学院、草创中研院、抗战内迁等等,那些与时代共命运的经历与现场的记录,极为珍贵。胡适、梅贻琦、傅斯年、李济、杨联陞等等,学术名家,尽在眼前。

一场再也寻常不过的三角恋,在小说家艾伟缠绵而冷酷的笔下,百折千回、惊心动魄,恍如倾城之恋。爱与背叛,死亡与救赎,相互厮杀,亦真亦幻。四位主角与一众配角,几乎每个人都拥有双重或多重面目,每个面目背后都隐藏与众不同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走向出人意料的结局,每个结局都在用勇气挑战人性的枷锁,用人性挑战命运的捉弄。最终,死亡逐次降临,易蓉死了,世平死了,待命运之镜碎成一地,我们才知道镜中未必是幻身,而可能是更真实的自己。

侯杨方讲清史三部曲,第一部名曰《征战:大清帝国的崛起》,讲述大清帝国开疆拓土、一统天下的故事。这个论题,前人早有着笔,甚至有魏斐徳《洪业:清朝开国史》这样流布甚广的巨著,如何能讲出新意,避免“崔颢题诗在上头”呢?《征战:大清帝国的崛起》起码做到了两点。一是史料的运用。明亡清兴,大明与大清可谓两造,作者却注意到历史现场还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第三方:朝鲜。以朝鲜人的记录,来检验明清两造倾向性过于鲜明的叙述,有时能拨云雾而见青天,令人别开生面。二是视角的独立。前人著史,基于民族、意识形态等,常有站位,不是偏向大明,就是偏向大清,作者则自谓“力图客观中立地描绘出一幅清朝的历史长卷”,就像其笔下的明清之战所呈现的那样。

20多年前读中文系时,有一门课就是语言学,但可惜年少无识,除了上课时老师似乎无所不能模仿的各地方言以外,并没有沉潜学习,至今想起来都和痛悔。

看了郑子宁这本最新的《南腔北调》,以及之前的两本《东言西语》《中国话》之后,对语言学遥远的课堂记忆似乎一下子激活了:这是一门有关“何以中国”的鲜活学问。

对孩子来说,这大概是一本完全无法归类的书,却也是可能会放在床头细读很久的书。那些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里,藏着对虚构世界的纯真致敬,也藏着作者们自孩童时期就潜藏于心的奇异想象。其中分为两部分:《动物手册》中,作者按照现代动物学归类方法,虚构了板凳虎、天气浴豹、时间熊等40多种动物;《看不见的小猫和其他故事》里则有顺着思绪一路播撒出去的想象力的种子,有些治愈,有些温暖,有些则让人想到格林童话里的隐喻。刺鼠喜欢拥抱和簇拥,即便这样彼此都会受伤;洞穴企鹅一辈子生活在地下,永远梦想着海洋……在这本书里,世界是多维的,是汪洋肆意的,每一页的故事都如同一个宝藏洞,掉进其中任何一个,都能惊奇地展开一番探索。(张滢莹)

以知识考古学的方法,本书对宪法领域十个关键词寻根溯源,既梳理了中文翻译的由来和演变,又考辨了中国人使用这些词语时的不同语境和另赋新意。在知识清理的过程中,可见中国知识精英在接受外来观念时的取舍和态度,以及中国现代转型时的曲折坎坷。本书为中国宪法学别开生面,也是出色的概念史和观念史研究。

罗伟章富有小说写作的工匠精神,其作品以细腻的描写和准确的叙述著称。《隐秘史》写一桩陈年旧案,却婉转迁延,在不同人物之间开掘心理的潜流和人性的幽暗景深。《隐秘史》因此由薄而厚,以短显长,是一部兼具可读性和可解性的作品。

读者投票最期待的3本好书是: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华书店古典小说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