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红楼|第二十回(上):最会做人的袭人为何成了靶子?

2023-11-23 10:01:41

此回虽然不再是袭人为主角,但依然有着重要的位置。以袭人之贤,性情温驯,尽忠职守,尚且还受尽委屈,何况他人?在年节热闹温情的一丝小小不和谐,一点小龃龉小纷争,暗示了将来酿就的大风暴。贾府奴仆层的人际环境可管窥一斑,尤其是丫鬟与婆子间的矛盾已经初露端倪。

贾府是贵族世家。礼节使之有贵族气象,规矩使之运转有序。但有时,规矩也会被人利用,使他人如掉入蜘蛛网中的苍蝇。袭人自言:

“我是个起头儿的人,不论事大事小事好事歹,自然也该从我起。”

得赏是上等封;宝玉的成年礼,袭人抢得头儿;领二两也占了先;宝玉要踢人,袭人也先中招;死神若光顾怡红院,袭人也自认为该先轮到自己。如今鱼眼睛们要找个箭靶出气,也先轮到袭人。

贾府几百人,女眷们一天24小时窝在院子里,彼此的言行尽收眼底。凤姐隔窗偷听赵姨娘骂贾环,黛玉听过宝玉的窗子,至于怡红院晚上丫头们叽咕时,外头的婆子可是字字听在耳内,说得不对的或说得太久,都会出来喝止。赵姨娘和贾政夜寝前的几句话,便被门外的小鹊儿听了去,消息很快到了怡红院。凤姐借当,做得极严密,没几天,邢夫人便知道了。五儿找春燕,出园时碰上林之孝家的巡园,撒谎和妈妈一块进园逛逛,马上被林之孝家的识出破绽。

这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是很不同的。现代人特别注重隐私,关起门来各过日子,做了几年邻居,可能连面孔都认不出。邻居出个啥事,警察来调查白跑一趟的多。因此,出来一件事,常无从判断,信息量少,无从分辨好坏轻重。远方的事更是只能相信记者。报道几分听几分,若没有多方报道,大众便难以判断曲直。这也是新闻自由的意义所在,不开放不自由,大众不过是主流媒体在自己的跑马场撒野而已。

但贾府的人和事,却是你的话才一出嘴,听的人马上能断出真假来。除非某个极特殊原因,大家有所顾忌或不感兴趣,不想打听。整个府里的人,谁好谁坏,个个门儿清。

李奶妈找袭人麻烦,作者逐一写了各人的反应,一致偏向袭人。黛玉是肯定,但肯定得有限,符合她一惯爱打趣人的形象;宝钗站在人情的角度,要宝玉让糊涂了的李奶妈;宝玉偏向评说事情的真相:李奶妈在捡软的捏;凤姐直接出手,将老病发了的李奶妈拉走,干净利落地解决了问题。能得黛钗凤三个最精明的人的肯定、称赞和维护,可见袭人素日的周全细致。

常有人说,袭人得人心靠讨好靠媚上靠告密,但俗话说的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又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靠谄媚能得一时之称赞,靠告密能得一时之倚重,靠小恩小惠能得一时之人心。但贾府人精辈出,随时有数双眼睛盯着,隔墙处处有耳,十年八年相处下来,哪是靠小恩小惠、狡诈奉承、巧言令色就能够得来的?何况只是一个丫头。能在贾府立足并稳步上升,只能是因为作者在袭人刚出场时给的评语“心地纯良”“克尽职任”。

李奶妈嫉妒袭人,一句“谁不是袭人拿下马的”,透出告老解事者的失意和醋意。这话正面意思是,哪个不是被你整个心服口服的。这倒是实话,拿下马的不只宝玉一房的丫头们,还有主子们,可见袭人平素为人的无可挑剔。

为人处事,做得不好自然可指摘,做到交口称赞了又招嫉妒,中国人际关系之难处,可见一斑。袭人会做人尚且如此,更别提不会周全关系之晴雯、芳官了。本回之袭人李奶妈故事,等于替将来晴雯招祸埋下伏笔。

李奶妈的嫉妒并非无缘无故,内因是她糊涂,用宝玉的话是鱼眼珠,完全不像赵嬷嬷赖嬷嬷们有分寸和见识。外因却是袭人真的太过抢眼。奶妈本该宝玉之下,所有丫头之上,甚至姨娘都没她体面。宝玉却只心念姐姐妹妹,以致李奶妈把火发袭人身上:

话很难听,但奶妈的体面旁落至如斯境地,也是蛮令人感慨的。一则大约是人皆怕老的原因。二是袭人竟然有本事让丫头和主子姑娘都心折,这更让李奶妈不忿。

李奶妈不忿袭人,与抄检前邢夫人不忿王夫人得宠于贾母,鱼眼珠们不忿丫头们得宠于宝玉,都同一性质。

此处不可轻易看过的是,不会说话如何招祸。李奶妈要吃酥酪,有丫头却嚷:

“快别动。那是说是给袭人留着的。回来又惹气了,你老人家自己承认,别带累我们受气。”

敢这样说奶妈又这样简利的只有晴雯了。作者为何不点明说话人,可能想说宝玉未曾追查此人是谁。不过即使追查也无用。就算事后宝玉问出是晴雯说话不慎,去提醒她批评她,晴雯也不会明白。若认真问着她,晴雯反会坚持“我说真话怎么就错了”?

世有路盲者,无论怎么教导,就是分不出东南西北中。有人则是路路通,只须告诉一次东西在哪,此后便放哪都不会迷路。人的天赋和性情,确是各各不同的。晴雯便是头一个路盲,无论怎么教也不开窍的。此后作者将不时细腻地再现晴雯在宝玉的娇宠下,如何“路盲”依旧,最后立于危崖,被推下命运深渊的人生轨迹。

作者恐怕觉得此年龄段的少女,真话直出才是本性。如平袭鸳紫等人话到嘴边藏三分,四角俱全,反是难得的。以平袭之通,苛责晴雯之“路盲”,反为不妥。脂砚斋是《红楼梦》读者中的超级袭粉,批语里一口一个袭卿,但他对晴雯的不会说话却毫不苛责,反赞晴雯:

一段特为怡红袭人、晴说、茜雪三鬟之性情见识身份而写。写晴雯之疑忌,亦为下文跌扇角口等文伏脉,却又轻轻抹去。正见此时却在幼时,虽微露其疑忌,见得人各禀天真之性、善恶不一,往后渐大渐生心矣。但观者凡见晴雯诸人则恶之,何愚哉!要知自古及今,愈是尤物其猜忌妒愈甚,若一味浑厚大量涵养,则有何可令人怜爱护惜哉!然后知宝钗、袭人等行为并非一味蠢拙古板,以女夫子自居,当绣幕灯前、绿窗月下,亦颇有或调或姤、轻俏艳丽等说,不过一时取乐买笑耳,非切切一味妒才嫉贤也,是以高诸人百倍。不然,宝玉何甘心受屈于二女夫子哉?看过后文则知矣。故观书诸君子不必恶晴雯,正该感晴雯金闺绣阁中生色方是。

李奶妈的辱骂,袭人即便病中也忍耐下去,可见其涵养。袭人劝宝玉少疼自己,少疼丫头们,劝宝玉维护奶妈体面,劝宝玉在老太太太太跟前坐一会子,将袭人最大的美德刻画殆尽。

十九回袭人劝宝玉改三件毛病、二十一回劝宝玉和姐妹们亲近保持分寸,和挟制宝玉无关,不过是孔圣人“吾一日三省”的平民版。在袭人的世界里,老太太将她给宝玉使唤,后和宝玉又有过初试,那宝玉比园中其他人都要亲近。人都是一样,越是亲近的人,越有要求和期望。凡事先要求自己和自己人,这是非路盲者们的生活逻辑,不是真相的逻辑。这是袭人得宝玉喜欢处。

麝月解释为何她留下看守屋子,她的理由不过是她们(丫头和婆子们)都累了,所以我来守。故宝玉心里大赞:

“公然又是一个袭人。”

先付出先忍耐,凡事替人着想,有事故了先省察自己,作者赠袭人“贤”字,非春秋笔法,全是正面文章。

麝月篦头的一节是神来之笔。将宝玉的护闺阁、麝月的袭人之风、麝月结局的影射(贾府败落后独麝月留在宝玉身边)皆写尽,还不忘写晴雯的风风火火、掐尖要强。怡红丫鬟中最重要的三人,皆在此中一击三鸣。

袭人的美好,从不给读者惊艳的力量。“似桂如兰”四字虽尊贵,但这好也是清淡寡色的。她如花香一般环绕,你却触碰不到她。只有闭上眼睛细细体会,才能体会沁人心脾、全身舒畅的美妙。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华书店古典小说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