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迷不悟有牵挂——谈贾宝玉

2023-11-02 10:22:40

如果让宝玉在巧智者和无能者之间做一个选择,在个人情感生活里,宝玉大体上还是会选择做一个巧智者,而在官场上他会选择做一个无能者,这或许就是他自己所谓的悟,而在别人的眼里,这也是他的迷。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听着很是洒脱,似乎也符合宝玉的性情和命运,但要真让宝玉做到无牵挂的境界,特别是面对自己所爱的人,他肯定会痛苦无比,也许这种痛苦会被时间冲淡,但剩下的不舍会终其一生。宝玉可能会走到“悬崖撒手”这一步,不过就如判词里说的,他还是会处于一种“终不忘”的精神状态。宝玉的性格就决定了他宁愿沉醉于巧智者的劳忧之中,也不愿意做一个无能的无情者,同时也就决定了他最终的出家有可能不是一种彻底的出家。

第二十二回当宝玉在写那支偈子和寄生草时,宝玉是在一种懊恼、悲伤、迷茫和无助的一种情绪状态下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显然那就是一时冲动,并非什么大彻大悟,借用慧能的一句话评价宝玉的思想境界属于:“美则美矣,了则未了”。悟是要彻底跳出此时的“情绪状态”来看自己,做到“本来无一物”,此时的悟才可能算是真的悟。假设下,宝玉如果真的以一种“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心态处世,那么后几十回跟宝玉也就没啥事了。

另外,不能让宝玉发展到“悟”的境界,这一点宝钗和黛玉的想法出奇的一致,宝钗以她所秉持的处世态度认为宝玉不应该“悟”,所以宝钗的方式是最好碰都不要去碰,就如劝解黛玉不要去读西厢记等书一样,虽然自己都已经通读过,但是她深知人性的不可把控性,而偏偏宝玉又属于极易被道书禅机“移性”的那一种类人,索性“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最好都别让他知道。而黛玉则相反,她会把彻悟的状态描绘出来,让宝玉自己知道他根本就够不到那个“悟”,他自然而然的就放弃了。当然宝玉并不是放弃了悟,只是他放弃了此时的不开心的情绪:“我如今何必自寻苦恼”,这也算是一种悟吧。

那么作者对于宝玉的悟是什么态度呢?作者肯定是对自己的人生是大彻大悟的,对于自己所处的时代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但作者并没有像小说中那样“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相反还把所有的牵挂“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万不可一并使其泯灭也”。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自我说服的过程,显然作者并没有说服自己做到“本来无一物”,相反还“历历有人”,哪一位都不愿在记忆中删掉。这也是作者对宝玉的态度吧,悟并不代表着放弃,不代表着一无所有,更不能代表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一定是对的。

悟常常被描述成不分对与错,一旦有了对与错的执念,那就是迷。而不论现实中的作者还是书中的宝玉都在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执迷不悟。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华书店古典小说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