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31 11:35:40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首《狮子山下》,传唱出“同舟人,誓相随,无畏更无惧”的精气神。它一经问世即引起了广泛共鸣,鼓舞了一辈又一辈香港人。6月12日,在香港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之际,以同名歌曲为喻义的《狮子山下的故事》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该片讲述“两代人在‘狮子山下’打拼、见证香港时代变迁”的精彩故事。从“一座山”到“一座城”,荧幕用或大或小的光影,为观众从凡人角度去诠释“香港为什么能创造腾飞奇迹”的原因所在。
如果要选择一个窗口去俯瞰香港的人间百态,茶餐厅不啻是最好的选择之一。作为大众食肆的经典场景,茶餐厅见证了东方之珠大半个世纪的变迁,它的平民气息和本土文化,蕴意出香港这座城市的人情味和烟火气。《狮子山下的故事》在这里找到了宏大命题和落地创作的交集点,以茶餐厅作为叙事依托,于“喜欢你茶餐厅”的方寸之间,打造出一部真正有广度又有温度的电视剧作品。
《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签署,宣布香港这个饱经沧桑的游子,将重新融入中华民族的整体叙事。重要的节点无疑值得浓墨书写。《狮子山下的故事》在此拉开序幕,点出时代的“大”正来自于无数个“小”——片中,李高山带着从广东来的妻子梁欢看着万家灯火的夜景,说出“这一切都是好几代香港人打拼出来”的感慨之言。好的镜头能传情。观众此时和角色一起俯瞰林立高楼勾勒出的璀璨天际线,多少对国家富强的渴望,由此升腾。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风有雨是常态”。香港回归前也曾人心浮动,“是走还是留”的疑虑让不少人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一个小小的茶餐厅也免不了风波四起。《狮子山下的故事》用罗一同的岳父甄建华这一“可爱的反派”来进行剧情推演,让他与丈夫意外离世却要支撑起茶餐厅的梁欢唱起对手戏。梁欢在困苦中坚持,在蜕变中新生,恰如香港这片被海风吹拂的热土——她的坚韧不拔释放出强烈的性格魅力,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甄建华从移民再到归来。《狮子山下的故事》里,这“一去一回”的轨迹,也是这个时期香港的人心所在。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到祖国怀抱,由此成为“我们的地方,我们的时间”。历史的场景在不断转换,而勤奋拼搏、开拓进取、逆境自强、奋斗不止的香港精神内核,却始终如一、得以传承。此时《狮子山下的故事》的主线,已从罗一同、李高山、劳金及梁欢等人,交接到罗梓良、罗梓康、劳永逸、劳永安、李友好、谢朗峰等这群年轻人手上,他们也不止于“喜欢你茶餐厅”的空间,而是以警察、记者、教师、金融精英、护士和建筑师等职业登上舞台。这些身份属性,正是与香港回归、非典、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紧密关联。就此,两代人形成共识,就是在一次次困境中互相扶持、奋力打拼,正如《狮子山下》所唱——用艰辛努力写下那不朽香江名句。
中华儿女的个体记忆与民族历史融为一体,这是小小的“与有荣焉”。内地作为香港青年的坚强后盾,也赋予年轻人“有梦就去追”的广阔舞台。罗梓康在内地协助香港年轻一代到祖国创业,劳永安也转战内地从事新媒体工作……《狮子山下的故事》向观众展示一个流动且生动的香港,狮子山下生活的年轻人不再局限于寻找通往“山上”之路,他们面朝广阔的大地,更加主动地融入了大湾区及祖国的整体发展之中。正如《狮子山下》所唱,纵使“海角天涯”祖国总默默在背后爱着我们。
与其说看《狮子山下的故事》是看一段过往,不如说是感受一种奋斗、亲近一种精神。这种文化与精神之所以让人体会到某种力量感,是因为这部剧作把凡人微光给点燃了起来,并且拼凑成一个完整的时代镜像。当这样一个个可亲可感的故事被娓娓道来,带来更多的是情感的共情、心灵的共振、思绪的共鸣。更好理解香港,更好认知香港,在《狮子山下的故事》的举重若轻之中,就此有了深厚且长久的艺术感染力。
《狮子山下的故事》于6月12日在央视一套一经播出,很快在社交平台上获观众好评。由总导演吴锦源、编剧陈宝华、监制李国立组成的团队,再一次证明:大时代和小人物,都是创作者的不竭灵感来源。胡杏儿、黄觉、李治廷等众多演员同台,让剧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在名利考验、感情纠葛和中年危机中一次次行差踏错,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小确幸”,赋予了作品更丰富的况味。在制作上,无论是场景,还是服装、化妆、道具,包括为角色设计的小动作等,该片都力求贴近年代:且看“喜欢你茶餐厅”里的娘家云吞、一同焗猪扒饭、劳金金牌叉烧——单单是品味这一道道招牌菜,“港味”已扑面而来。
现在想来,是什么力量,让《狮子山下》这首老歌横跨数代,激发如此共鸣?正因旋律背后,有同处海角天边,有携手踏平崎岖。这些,无不在《狮子山下的故事》有生动映照。也相信,新的香江故事,将会不断地书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