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谍战小说的宣传力量

2023-10-31 10:39:10

参考消息网6月21日报道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6月15日刊登题为《用戏剧化的方式呈现宣传的力量》的文章。全文摘编如下:

谈及《母亲之夜》,库尔特・冯内古特写道:“这是我唯一一本自己知道它寓意的小说。”这本小说1961年首次出版,采用虚构的回忆录的形式,讲述者霍华德・W・小坎贝尔回顾了自己在二战中作为双重间谍的经历。正如作者所说,这个故事的主题是“我们假装什么人就是什么人,所以对我们自己假装出来的样子要小心”。

坎贝尔在讲述一开始解释说,他正被关押在以色列,因战争罪等待审判。他生于美国,在德国长大,当时正是希特勒一步步上台的时候。他成为剧作家,加入纳粹,并和党内的大人物打成一片。他的作品迅速吸引了约瑟夫・戈培尔的注意,被招至其麾下,向讲英语的人进行宣传。坎贝尔在自己的岗位上卖力工作,录制充满反犹太仇视言论的广播。他在美国家喻户晓――有人憎恶他,有人崇拜他,取决于听众的不同立场。

然而,这位讲述者声称自己其实是一个完美的伪装者,1938年被美国情报机构招至麾下。尽管自身并没有受到任何特定的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但他同意在自己的广播中藏匿消息,一种通过“语言习惯、停顿、强调、咳嗽和某些关键句子中貌似的口误”来传达的密码。问题是,没有人能够证实他的这种说法。而且麻烦的是,美国政府否认他的上级是其特工。

《母亲之夜》表明,坎贝尔究竟为谁工作以及他的信仰都无关紧要。他作为“希特勒的得力助手”的表现非常令人信服,以至于“没有人看到藏在深处的那个真正的我”。他的宣传可怕而有效――看看那些打算让他的思想和言论在美国生生不息的追随者就知道了――所以他的意图变得无关紧要。而且坎贝尔承认,假如当初德国获胜,他可能会继续干自己的老本行,“为世界各地的日报撰写一篇篇乐观的打油诗专栏”。

冯内古特是美国最著名的战争作家之一。他的小说探讨了冲突的逻辑,或者更多的是冲突逻辑的缺失。他亲眼目睹了亲身作战的恐怖场景,1943年20岁时他应征入伍,随后在“突出部之役”中被俘。1945年,他被转运至德累斯顿,目睹了这座城市被盟军毁灭。后来他讽刺了对尚武精神的美化。他在《猫的摇篮》一书中写道:“我们想起战争时,应该脱掉衣服,把自己浑身涂成蓝色,整天四肢着地,像猪一样哼叫。”

《母亲之夜》不像《五号屠宰场》那样充满想象力。它的重点不是战场上的战争,而是信息战。小说出版时并没有大火,但随后的几十年里,它被改编成了由尼克・诺尔特主演的电影以及舞台剧和广播剧。放到今天乌克兰发生流血冲突的大背景下,尤其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语言仍然具有冯内古特感知到的力量――扭曲现实,挑起分裂。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华书店古典小说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