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出版人的自述——一个没文化的人出版了中国现存最大的类书

2023-09-10 11:15:23

大家好,我叫王冬,生于1959年,一个地地道道的山东人,也是今天要讲的中国现存最大类书――《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这部书影印出版的项目策划人。说没文化是最真实的我,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是1966年上的小学,应该1976年高中毕业,但是,在1975年10月,托父母的一位老战友走后门,给了一个招工名额,那是文*革期间第一次招工,全家格外珍惜,所以,我不到十六周岁就参加了革命工作,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还改了下年龄,要求16周岁)。

说到66年上小学,大家一看就明白,“十年文革”的产物。我记得四年级之前没有课本,都是学校油印一些天安门、毛主席语录等学习资料进行学习,上课时间基本上是半日制,一三五上午和二四六下午。到了四年级才有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课本,开始学一点拼音,所以我的汉语拼音不好,造成了至今六十岁了,都不会用拼音输入法,不会在电脑上打字。写这篇文章是用华为手机手写输入法而写。

去年,前北大校长林建华在120年校庆时念了错别字,丢掉了校长职务,他是1955年生人,和我同年代。当时我感同身受,感触颇深,中国最高学府的校长都出这样低级的错误,我们这代人大都是如此,所以我在整理出版《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时,想了很多,请了很多当代高人,如: 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先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前院长冯其庸先生、国家图书馆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志忠先生、故宫博物院翁连溪先生、北京大学教授白话文先生、中华书局程毅中先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爱平老师等。从影印制版校对到印刷装订成册,每个环节都非常认真,我按照毛主席他老人家教导那样,共产党员最讲认真二字。当然,我也是做事认真之人。至今出版完成已有十余年了,听着收藏单位的反馈,翻看着这部书,我还是很欣慰很开心。

说起我和这部书的缘分,那是2006年的初秋,应军事科学院出版社李社长邀请,带我去军事科学院的图书馆去参观,闲聊之余,好友带我看他们图书馆的镇馆之宝,我清晰记得,当馆长推开古籍部的门,当告诉我,面前一排排,一架架足足占用了十几个书架的古籍书,竟然只是一部书,距今已经二百多年了。规模之大把我震惊了,那种震惊到骨髓和血液的兴奋,一直冲击着我的内心,古籍之美,古籍之魅,扑面而来。兴奋不足表达我的震惊,亢奋也许更合适,我当时已经有些失语,问这是什么书,它的规模之大,是我当年常规工作和生活中,没有接触和想象过的。

当被告知我这部书是《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说实话,我是第一次听说,也是第一次知道,只听说四库全书大,四库全书多,四库全书全,但见过的都是精装版或缩印版。直到看到这部书,我也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摄魂。回到家,我心里眼里都是那部书。古代竟然有这么一大部书,竟然市面上都没见过,太可惜了,要是我有能力出版了,就太好了。有了这个想法和冲动,我就打电话给公司的工作人员,让她去查这套书的详细资料。第二天,通过中国人民大学黄爱平老师告之,国家图书馆藏有《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最全的版本。我随即拜访了当时国家图书馆善本部,后在张馆长和陈主任的支持和帮助下,在诸位大学者的监督下,经过四年努力,顺顺利利出版完成。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可是我国古代三大古书之一,一是《永乐大典》,二是我整理出版的《钦定古今图书集成》,三是《四库全书》。《钦定古今图书集成》采集广博,内容丰富,包容了清雍正以前,我国古代社会所形成和积累的各个门类的知识,上起经史子集的典籍,下及至康熙晚年所出的律令、方志等悉数汇纳。其中还收录了《四库全书》不收或未曾收录的文献资料。共有42万余筒子页,1亿6千万字。全书分为6汇编、32典、6117部,按天、地、人、物、学术、政事依次展开,层层隶统,举凡天文地理、人伦规范、文史哲学、自然艺术、经济政治、教育科举、农桑渔牧、医药良方、百家考工等无所不包,图文并茂。作为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傲视古今中外,是查找古文献所需最重要的百科全书。其规模宏大、分类细密、纵横交错、次序井然,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它是获取中国古代知识的百宝库,被尊称为“大清百科全书”。

我们用了四年时间才出版完成,其间,历经各种困难。为了完整完美出版这套书,我立志严格按照雍正版的原版原貌原尺寸影印出版。从选用纸张到印刷、装帧工艺,我一边调研一边学习,跑遍了安徽泾县大大小小的手工宣纸厂,跑遍了全国印制宣纸书籍有名气的印刷工厂,全部采用手工宣纸,手工线装,倾我所有,竭我所能,去做好这部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书。所幸,受到业界同行和专家们的高度认可,并获国家最高出版奖。

当赞誉和荣誉纷沓而至,有时候自我感觉良好,不时地想,再过三百年后会有机构或学者来设为研究这个课题。为什么在21世纪初,这部大部头的书被原版原大原尺寸影印出版,同时有可能也会研究我王某人,我作为新时代的千千万万出版人中的一个符号。

我先替后人总结一下,《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这部书从1728年康雍版出版以来,至今已有近300余年,历经时事变迁,其流传版本也各有演绎。除雍正年间的母版之外,另外还有三个版本:分别为光绪十四年的“扁字本”、光绪二十年的“同文本”和1934年中华书局的“中华缩印本”,也只有这一次是按原版原貌影印出版。一是归功于我国出版技术的发展,让大型图书的影印出版不再是望而却步和举步维艰的事情,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经济体制的改变,出版机制的灵活,给有想法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产业的人并有经济能力的人,创造了机会。

我也是改革开放后,正是赶上了这大好的时代,感谢党的政策,感谢国家给予我机会,让我可以参与到出版行业里来,完成了自己的夙愿和出版梦,也为国家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最后,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这部书出版的人!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华书店古典小说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