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仁清,四川新津人,、《四川文学》杂志中旬刊执行主编,出版有长篇小说《新津武工队》,历史小说《永赖同功》。
黄元熙死后三十多年,忽然成了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了。
政府将他的坟墓从阴森森的山沟里迁到一座风光秀丽的山包上,塑上了他的像,刻了碑文,建起小型的纪念塔,还修了一个牌坊,横梁上四个耀眼的大字,抗日英雄。
五十岁以下的人都不知道黄元熙是什么人,可以说,整座牧马山很少人知道这位抗日英雄。上年纪的人说到黄元熙就一个劲地鼓眼睛,又是摇头又是叹息,就是说不出话来。
墓碑上镌刻着一篇古文,都看不懂。翻译出来,大致这样:,经历了无数的战斗。部队打散了又聚集,刚组建起来又参加战斗被打散,六年时间,打了半个中国。1944年11月20日,在一次遭遇战中,他率领的900多位四川健儿,边打边撤,几天后鬼使神差地闯进了二十七集团军杨森的部队里。有位师长笑呵呵拉着黄元熙的手说,来得好,来得好啊!
,任何指挥官见了都会爱不释手。他们被编入二十军,总指挥官杨汉域、杨森,参加独山战役。
1944年11月,桂林、柳州、南宁已相继失陷,,叫嚣次年会师贵阳,再攻下陪都重庆。
1944.年12月.2日早晨,独山战役打响,黄元熙奉命阻击鬼子一个联队,两天两夜下来,他身边的兄弟人不人鬼不鬼的,大部分永远站不起来了。战斗残酷地进行到第三天,全营兄弟没有一个跑动的身影了。黄元熙也被炮弹炸得晕死过去,他负过十二次伤,这是十三次。第二天早晨的露水把他冻醒后,昨天还是硝烟弥漫的战场,此刻,万籁俱寂。壕沟里躺满了血肉模糊的战友。他爬一阵又昏过去,醒来又接着爬,记不清昏几次,爬到天黑,才到一个小河边,还没喝着水,又昏过去了。
黄元熙醒来,已经躺在了床上,他身上有六个弹片,被当地的土医生拔了出来,浑身敷着草药。几天后,他才能说话,第一句就问,我的兄弟们喃?床边的大哥回答他,全没啦。
,。“北起卢沟桥,南止深河桥”,日寇全面,但独山城北深河桥却成为日寇不可逾越的障碍。,伤亡惨重。鬼子一打听,才知道是黄元熙的队伍。黄元熙每仗都会给鬼子重创,联队以上的鬼子军官,都知道川军里有个不要命的营长叫黄元熙。,呼吁援助抗日物资,说,中国是不可战胜的,我们小小的营长黄元熙都令日寇闻风丧胆。
文章嘎然而止。听很多老人讲,黄元熙回来的经历,写出来就是这样:
黄元熙的腿瘸了,他很想去找队伍。大家劝他,还是回家吧,到了队伍也不会要你个瘸子了。
队伍也不知到了哪里,要找也难。黄元熙走了一年,回到了四川的牧马山老家。
父母把他寄回来的钱赞起来,买了好多的田地。黄元熙回家就做起了大少爷,帮助父母经营家业,少言寡语,一直单身未娶。
日本鬼子跑了,,黄元熙家被打成了大地主。辛辛苦苦修建的房屋被瓜分,父母天天挨批斗,带着尖尖帽游街示众。黄元熙气得像只发怒的狮子,大喊大叫,你们比日本鬼子还残忍!
,判了无期。
1980年,黄元熙回来了,他的家没了,父母没了,他的两个妹妹也不知道嫁到什么地方去了,六十多岁的英雄成了孤儿。生产队没有房子给他住,再说,,凭什么要住房子呢。
黄元熙一拐一拐地在奇峰寺的树林里搭了个窝,没有锅灶,只有叫花子般的一个大碗,一双筷子。他的脸慢慢地由胖变瘦,由瘦变白,由白变黄,再是蜡黄。他没有亲人可投靠,没有朋友可相助。饥饿和病痛折磨他半年后,有人赶场回来,看见他死在了山沟里的水边。生产队派人把他就地掩埋。他的故事就这么简单地结束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能料想到,黄元熙还有翻身的这一天。近几年来,川军的抗日文章、电视剧雪花样的漫天飞舞,黄元熙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精彩人物,再加上日本将军的后代访问中国,特别提到日本人称之为战神的黄元熙。
这样的人物,怎么可以销声匿迹呢,黄元熙是四川人的骄傲,是牧马山的骄傲,是当地政府的骄傲。
抗日英雄纪念塔剪彩那天,人山人海,红旗招展。黄元熙已经是世界名人了,好多领导都来到了会场。电视台的摄像机到处驾着,记者拿着话筒见人就问,你知道黄元熙吗?你觉得他是英雄吗?他的抗日事迹你感动吗?
一位老人回答,我没见过他抗日,只见过他没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