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如何学英语?语言大师来支招!

2022-08-07 10:01:37

关于英语学习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些学识渊博的语言大家们又有怎样的学习秘诀呢?下面,将为您介绍十位语言大师的英语学习观,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林语堂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凡不以口语为基础的人,一定写不出平易自然,纯熟地道的英文。

有人以为目标在了解阅读,不在口讲,这是把问题看错了,学习英文的目标,只在清顺自然四字而已。

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可算英文大家,他有名的句子:

We shall fight on the hills. We shall fight in the streets. We shall fight blood and sweat and tears.

这是多么矫健的句子!何尝有一个不是小学生所能用的字?又何尝有一字夸词浮句?

要明白英语言文一致,而骨子里是白话。愈平易自然愈好,愈少粉饰藻丽语句愈好,愈近清顺口语愈好,愈能念出来顺口成章愈好。

中国人要写英文,必先淘汰古人“做文章”的观念,才能打稳正当的英文基础。因此我们必须以口语入手 ,才能掌握个中窍门。




许国璋

语言学家,曾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外语,要眼尖,耳明,嘴勤,手快。只要多读,多记,多讲,多写,自有水到渠成之日。

学外语,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人不要把自己圈在只读洋文的狭小天地里,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国学基础。

光学几句干巴巴的英文不行。不要总是把阅读的目的放在提高英文上,阅读首先是吸收知识,吸收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吸收了语言。




周珏良 (1916.3-1992.10)

*要理解一国的文化就要读些历史,文学,包括诗和散文作品。我国古时儿童入私塾读书,开始读《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此外还要读《千家诗》或《唐诗三百首》,也就是要蒙童及早地接触我国传统文化的意思。我们读点英诗,目的与此类似。

*对于翻译的步骤我有以下看法:

1、先逐字逐句译出,不要少掉什么东西,不避免某些翻译腔。

2、抛开原文,只看译文,依原文风格(简练,沉郁,俏皮等)修改译文文字。这时会发现好多问题,往往是上下文呼应联系问题和整体风格问题。

3、再对原文,看看走了意思没有。

4、放几天甚至几星期后再看。这时对原文的记忆已经模糊了。在上述第二阶段修改文字时曾因为原文还大都记得,觉得还顺当的许多地方,现在都通不过了,需要再修改文字。这时往往要加些字或减些字才能使意思清楚。经过这一次修改,一般说译文就可以拿出去了。




陈琳

翻译家、英国文学研究专家,主编新中国第一套高校英语系通用外语教材《大学英语》

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外语是不可能“习得”的(但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必须尽量创造习得环境),只能“学得”。必须下艰苦的功夫。我一向主张要“背”。不仅儿童,成人更加要背。

且看郑板桥在《自叙》中所说:“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只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万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著,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一代大师尚且如此,何况我辈凡人,更何况他背的大概不是外语。

一般学习外语的,都知道有所谓“精读”和“泛读”。殊不知,在听、说和写这其他三“会”上,也都要作精和泛的工作。说得啰唆些:要有精听和泛听、精说和泛说、精写和泛写。
精泛两种功夫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学习语言,在读、听、说、写四会中,固可因工作的需要而有所侧重,但最好还是能全面掌握。英国16世纪思想家培根曾说:“读书使人充实,交谈使人机敏,写记 使人精确”(这里交谈包括听和说)。可以看出,学会读、听、说、写一种语言,不仅是掌握语言能力以作为工具的问题,更加关系到一个人素质的培养。




梅仁毅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外国文学》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要学好英语,就要对语言本身及语言所传达的各种文化信息感兴趣。当你读到或听到别人用简洁的英语表达深奥的思想时,兴奋不已,立即记住,这就表明你已对语言产生了兴趣。没有这种兴趣,难以在语言学习中登堂入室。

学习英语从一开始就要重视语音,语调。发音,语调,重音,停顿,不求完美,但要基本正确。否则,将影响听力及口语,从而是语言失去交流的功能。

简易读物对打好基础极有用,要多读。

一是数量要多,至少读四十本。二是要重复读,选出十至十五本,读三遍,读到许多问题印在脑子中。

在基础阶段后期,或高年级,要努力背诵名篇,比如说,背50-100篇。无论从语言还是内容来说,这都是精华。背熟了,对了解西方文化,对研究文字的运用都有好处。




吴冰 

曾任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要想学好英语,得不怕麻烦勤查外国人为初学者编写的单语词典。

我们常说的“英语基本功”包括听、说、读、写这四个相关的方面,学习时要尽量平衡发展,如果其中一项过差,会从总体上影响外语水平的提高。

如今仅电视一个渠道就有许多“听”的节目,可“读”的书更多。

至于“说”和“写”完全可以自己练习。没有人对话,可以采用英语思维的办法跟自己说。

“写”这可以通过记日记来提高,一天记一件事,可以写“听”到或“读”到过的,这样就复习了从“听”和“读”中获取的语言知识。




姚乃强

现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专业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

“先死后活,死去活来。”

我学习和从教英语四十多年,我的体会是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初学者主要打好语言基础,熟练掌握读、听、说、写、译的技能。我把这个阶段的学习要领归结为:先死后活,死去活来。“死”指多模仿、多练习,后达到熟能生巧,灵活运用。

有了一定的基础后,要强调多读多写,读和写都要精泛结合,不仅要读文学名著,也要读其它类的书,以及报纸杂志。要强迫自己写,写日记、写读书心得、写短文。我的口号是:眼快手勤,翻烂一本词典,磨出手指老茧。

到了更高的层次,比如说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要加强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工作的要求,明确自己在专业上的主攻方向。要扩大知识面,做到博学多闻、博览群书、博中有专。从写学士论文开始,就要选好题,日积月累,逐渐使自己成为某一领域里的“行家里手”。这时也就可以说学有所成了。

回过头来,要与大家共勉的还是一句话:业精于勤荒于嬉。愿大家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有所成。




陆谷孙

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

“输入”与“输出”;模仿与对比。

今日的英语教学中,接踵而来的考试和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窒息了同学们活泼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学生应试技能一般较强,而口语表达技能相对薄弱,要翻个个儿,教师要使英语成为学生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的有趣事物,每堂课要在连续大脑轰击(brainstorming)的同时,使学生开怀大笑几次。

“输入”与“输出”:保持两者大致相当的比例,譬如说“输入”一百万字的阅读量,最好保持一万字的写作“输出量”。写完最好找高手修改,且不断温习修改意见。

模仿与对比:说英语要说得字正腔圆,只有亿万次的模仿;要减少母语干扰,对比最重要,譬如说对比出英语的动词时态意识、与汉语迥异的数字意识等。




何其莘

英语教授,博士生导师,《新概念英语》作者

要做到部分或全部用英文来思考确有很大难度,但坚持大量阅读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对于一个生活在非英语环境中的中国学生来说,要做到部分或全部用英文来思考确有很大难度,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从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中,我体会到坚持大量阅读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首先要选好难易程度适中的原文书籍:一般以每页(大32开)不超过八个生词为宜。

其次是阅读方法:要像读中文小说那样快速浏览,不默读,不查字典,更不通过翻译来理解原文的意思。遇见不认识的生词,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测。第三是要坚持天天都读,而且要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完成的阅读任务。只要坚持下去,几个月,半年之后,肯定会看到成效。


注: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日报网双语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留学

微信ID:eolliuxue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华书店古典小说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