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知道这些才算入了门,不服来战~

2022-08-13 09:30:28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纪传体史书,是历朝“正史”的第一部;


同时,《史记》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文学著作之一,是我国写人文学的开创者,是我国传记文学与文言小说的始祖;


此外《史记》集先秦与西汉文化之大成,还具有某种古代百科全书的性质。


因此要想探讨任何一种文化、一门学问的历史渊源,往往就要通过《史记》这个门径、这个台阶,由此入手可以事半功倍。



《史记》的贡献


1、司马迁对先秦的历史资料广泛地进行了收集、汇总,并将其谱列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使中国第一次有了科学、系统、完整的古代历史书。


司马迁依据《尚书》《逸周书》《国语》等整理了远古“五帝”的传说,整理了夏、商、西周aa古代历史的轮廓;

他依据《春秋》《左传》《战国策》等比较细致地整理了春秋、战国的历史,尤其是有关春秋时期的历史相当清晰。


《史记》写战国时期的历史错乱较多,这是由于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史书,都被秦始皇烧了。


司马迁在没有更多材料的情况下,能够给我们理出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这么一个线索,给后来人研究战国史提供了方便,对的让大家吸收,不对的让大家纠正、补充。


总之,这是司马迁研究古代历史所做的第一方面的工作。


2、司马迁整理、谱写了秦朝统一以来,以及秦末、楚汉战争和刘邦建国以后的西汉王朝前期的历史。


这一部分完全出于司马迁的独创。


当代人写当代专制王朝的历史麻烦很多,如果你一概歌功颂德,那当然没有问题;


如果你发表不同意见,或是揭露它的黑暗面,那恐怕就要倒霉了。


但司马迁居然也能够把秦朝统一、秦朝末年以来一直到汉武帝这一百多年的历史,写成了今天《史记》中的这种面貌,就像班固说的“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司马迁把汉武帝的功劳写了,把他认为汉武帝该受批判的种种问题也都写了,这可不容易。


唐朝的刘知几曾说,作为一个好的历史家要有“史学”“史才”“史识”;到了清朝章学诚又提出一项“史德”。


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杰出的历史家,要有杰出历史家的品格,要能够实事求是,要能坚持把真实的情况告诉后代。


人们认为司马迁在这方面的确是高标独树,中国历史上能够做到像司马迁这样的很少很少。



《史记》的文学性与抒情性


《史记》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的写法,类似今天的小说,如《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田单列传》《荆轲列传》《淮阴侯列传》等等,它们都是详细地叙述故事、生动地描写情节场面、绘声绘色地为作品人物设计个性化的语言。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史记》是一道悲剧英雄人物的画廊。


尤其是司马迁的主观情感有时又偏偏不在胜利者的一方,如楚汉战争的胜利者是刘邦,但司马迁的同情却在失败的项羽一方;


又如汉武帝的伐匈奴,真正为汉王朝建立丰功伟业的是卫青与霍去病,而司马迁感情所凝注的,却是从来没有打过什么胜仗的李广。


胜利者的业绩自然是伟大的,而“失败者”的表现也决不渺小。


我们细读一下项羽失败后的东城之战与垓下自刎;读读李广失败被俘后的匹马逃回,凭着这些细节,我们称项羽为“战神”,称李广为“飞将军”,谁能说不合适?


这就是司马迁如椽大笔的描写工夫,是《史记》文学艺术的巨大成功。


《史记》文章充满抒情性,如《伯夷列传》《屈原列传》《游侠列传》,几乎通篇就像一首抒情诗。


又如《李将军列传》《张释之冯唐列传》《外戚世家》等那种夹叙夹议,那种或悲悼、或愤激、或迷惘的悠游唱叹,何等动人。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真是一点也不错。


《史记》中如《伯夷列传》《日者列传》《滑稽列传》等等,其“人物”“故事”是否真的存在,我们似乎难以考查。


范淑《题直侯所评红楼梦传奇》有所谓“说部可怜谁敢伍,庄骚左史同千古”;


刘鹗《〈老残游记〉序》有所谓“《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


《庄子》十之八九是寓言,《史记》中的一部分人物故事也恰恰就是寓言。在这里我们要思考、要体会的是它的说理是否深刻,而不必去穿凿它所使用的“人物”与“故事”是否属实。


《史记》对我国后代写人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


吴曰法说:“小说家之神品得力于《史记》者为多。”(《小说家言》)丘炜爰说:“千古小说祖庭,应归司马。”(《客云庐小说话》)


由于《史记》是传记体的史书,又由于《史记》具有很强的文学性,于是研究传记文学的人们,很自然地就把《史记》称作中国“传记文学”的开山之作。


过去西方人以欧洲为中心,他们称古希腊的普鲁塔克为“世界传记之王”,但普鲁塔克若和司马迁相比,则要晚生191年。


司马迁的《史记》,要比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早产生几乎两个世纪。



《史记》在今天的思想意义


1、表现了进步的民族观,认为中国境内各民族都是黄帝的子孙,是兄弟。


这种观点大体是起源于战国时期,是司马迁的《史记》全面表述出来的。


这个口号已经被现在中国境内、境外,以及世界各地的华人所普遍接受。


这个口号的本身不一定很科学,但是作为团结炎黄子孙的一个纽带,一种理论,一种思想,两千多年来,它已经形成为一种心理定势,被普遍接受,于是就变成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


2、司马迁认为经济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


秦国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因为它兴修水利、发展农业。


管仲为什么能把齐国壮大起来,能使得齐桓公成为“五霸”的第一霸?就是因为齐国能够发展工商业。


司马迁主张工、农、商、虞四者并重,反对片面地“重农抑商”。


司马迁的这种主张被压制了两千多年,,才发现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原来如此进步。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里为杰出的工商业者树碑立传,表彰他们对社会作出的杰出贡献,这种眼光是很难得的。


其中特别写了孔子的学生子贡在经商方面的才能。他说子贡建立了很多跨国公司,无论他到哪个国家,那个国家的诸侯都得恭恭敬敬地出来招待他。


他说孔子当时周游到一些国家,孔子之所以能受到这些国家诸侯的优礼相待,完全是因为有子贡,那是子贡花钱打点的结果。


这虽然有点像是开玩笑,但司马迁重视发展工商业是无疑的。


3、《史记》对先秦与汉代所流行的儒家,与法家两个重要学派都有所批判,也都有所继承。


儒家所宣传的“禅让”,所倡导的“德治”“仁政”与“大公无私”“身体力行”等等,都被司马迁所接受,,诸如尧、舜、禹、文王、周公等等。


但司马迁又重视法制,他描写了吴起、商鞅、赵武灵王、晁错等一批勇于推行变法,甚至为推行变法而付出了生命的人物。


《史记》中有《循吏列传》,特别歌颂了秉公执法的李离,由于他在执法过程中因误判而错杀了人,于是坚定地将自己判为死刑,引咎自杀;


又歌颂了坚持原则的石奢,石奢出于为国执法,不得不照章判定了自己父亲有罪,而自己又从亲情上感到对不起父亲而毅然自杀了。


《史记》中这些有关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与实践,。


4、《史记》里歌颂、赞扬了一种积极而又奋发有为的生死观和价值观。


《史记》所歌颂的英雄人物一般都有积极上进,勇于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都想要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的特点。


这些人也可能是为了某种道德观念,或是为了个人的某种利益或扬名,对此我们不必过多追究,关键是看他们客观实践的效果。


不光是司马迁喜欢的英雄,像管仲、晏婴、陈涉、项羽、李广、郭解是如此;


即使是他比较讨厌的人,比如像李斯、主父偃等也有这种抓紧机会干一番事业的特点。



阅读延伸:用十句话快速读懂《史记》,涨姿势!



一、富贵不归乡里,如衣绣夜行,谁人知者?



出自《项羽本纪》,意思是得到富贵以后,如果不回家乡晒晒,就好像穿了一身锦绣绸缎,却在夜晚出行,谁能看到你的好?


传统的农业社会,培养了中国人的家庭、宗族、乡邻地方等社团意识。


一个人发达了,要回到家乡显摆一下,就像现在的企业家要为家乡修路、建学校一样。


暴发户、土豪总免不了晒富的冲动,特别是见了过去的熟人是要迫不及待地宣讲一番的。


二、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出自《淮阴侯列传》,意思是做了人家的车子,心中就要考虑人家的患难;穿的衣服是人家给的,就要怀揣着人家的忧愁;吃的东西是人家给的,就要忠心为人家做事。


大致相当于后世的“食人之禄,忠人之事”这句话。


今天看来,这和现代社会的契约精神有点接近,选择了一份工作来作为谋生手段,就应该为企业、单位负责,尽职尽力。


三、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出自《平津侯主父列传》,意思是大丈夫活在世上应该追求富贵,只要能钟鸣鼎食(王侯之家的生活),承受鼎煮之刑罚而死也无所谓,我好不容易获得今天的地位,所以宁愿。


主父偃早年虽饱学却穷困,在齐地被众儒生排挤,不容于齐,借钱借不到,去北方燕、赵、中山等地,还是不遇,入关希望卫将军引荐给圣上,没有消息,手中没钱,诸宾客都讨厌他,最后豁出去伏阙上书,竟然获得重用。


大臣纷纷向他行贿,有人劝他说:“你这样太过分了!”


主父偃说道:“我从青年时就出外游学,达四十多年,弄得双亲不把我当儿子看,兄弟朋友不愿收留我,投在将军门下时其他宾客都厌弃我,我困厄的时间太久了。现在我有了权势,为了荣华富贵,法场上吃一刀也是心甘情愿!”


这说法类似于后世的“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


今天很多往往小的时候都吃过苦,,王怀忠是要饭的出身,或许也有这种要把过去应该有而没有的,一定要狠捞回来的心理吧!



四、何乡者相慕用之诚,後相倍之戾也!


出自《张耳陈馀列传》中司马迁的评语,意思是当初两人互相倾慕信任,其相交非常诚恳,最终却反目成仇,非置对方于死地不可,这是为何?


张耳和陈馀早年刎颈交,就是可以抹脖子的生死之交。


陈馀比张耳小,他对张耳像对自己的父亲一样。


后来项羽分封天下,张耳为王,陈馀为侯,陈馀大大不服,因为张耳、陈馀对于恢复赵地的功劳是同样的。


陈馀用武力赶走张耳,使得张耳逃到刘邦那里。刘邦与项羽争斗时,刘邦要求陈馀归到自己一方,陈馀提出的条件竟然是要刘邦杀了张耳才会答应。


刘邦杀了一个和张耳长得像的人,把人头送给陈馀。陈馀发现受骗后,就投向了项羽一方。韩信与张耳破赵地,斩杀了陈馀。


有一话说:“再没有比曾经是朋友的敌人更恶毒的了!”越是最初相交深厚,一旦决裂,对另一方的怨恨越深。


五、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出自《刺客列传》,士为知己者用,意思是有本事的人只会为赏识自己的人做事。


《刺客列传》后面还有类似的一句“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意思把我当成普通人来对待的君主,我就以普通人的态度报答他;把我当成国士来对待的君主,我就以国士的态度来报答他。)


女为悦己者容,可以说是对女性很深刻的洞察了,相信每个人都有体会。


六、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出自《儒林列传》,意思是学者要依据学术真理发言,不要为了阿谀世俗权势而撒谎。


汉武帝征召辕固生入朝廷做官时,公孙弘也在被征召之列,当时辕固生瞪着眼睛对公孙弘说了上面那句话。公孙弘做官后果然曲学阿世,证实了辕固生的先见之明。


陈寅恪1964年《赠蒋秉南序》有言:“默念平生,固未尝侮食自矜,曲学阿世,似可告慰友朋。”


据王锺翰追忆,1945年他向陈寅恪请教,,陈寅恪回答:


“古今中外,?但两者之间,自然有区别,不能混为一谈。,那不是真正在作学问。,毕竟有它自己的独立性的。”


这段陈氏的夫子自道,正可以作为“未尝曲学阿世”一语的注脚。


但是现实中曲学阿世的学者还是很多的,正如食品安全问题出来以后,会有专家学者论证某某某是没有毒害的。


七、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出自《李斯列传》,意思是一个人是有出息还是没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选择的环境决定的。


李斯年轻的时候做一个小吏,在上班地方的厕所里,看到老鼠在吃脏东西,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惊逃跑;


在官府的粮仓里,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积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更不用担心人或狗惊扰。


于是李斯深有感慨,说了上面那句话。


人类社会有不同的阶层,有贫富差距,人追求好的生活环境和地位是应该肯定的,但是保障社会的公平和谐也是很重要的。



八、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背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


出自《齐太公世家》,说的是管仲临终时,齐桓公去见他,问道:“若你不幸离世,你看谁可以接替你做宰相,易牙这个人行吗?他知道我爱吃美味,就把自己的亲生儿子蒸了,做成菜给我吃。”


管仲回答:“人哪有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的,做出这种事情的人是可怕的。”


齐桓公又问:“公子方这个怎么样?他抛弃自己父母亲人和公子的地位,来投靠我,对我很好啊。”


管仲回答:“连自己的至亲都可以抛弃的人,不可亲近。”


齐桓公最后问道:“竖刁这个人怎么样?他为了伺候我,把自己阉割了,对我可好了。”


管仲回答:“人哪有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的,残损自己的肉体来伺候君主的,不可亲近。”


管仲死后,齐桓公没有听他的话,重用了那三个人,结果他们联合起来作乱。


管仲所说的这三句,指出了凡是能做出超越正常人性、人情范围之外的事情的人,都是不可亲近的,一个人连自己的性命都不放在心上,也不会把别人的性命放在心上;一个人连自己和自己的孩子都不爱,也很难相信他会爱别人。


九、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


出自《苏秦列传》,意思是同样是我这个人,富贵了亲戚就敬畏我,贫贱时都轻视我,其他一般人更不用说了。


苏秦学纵横术,早年游说诸侯不成功,衣衫褴褛地回到家中,父母兄长都不搭理他,嫂子见了他连织机也没下,妻子也不给他做饭烧水。


苏秦后来又去游说诸侯,成功后衣锦还乡,车马行李无数,他的父母兄长、嫂子、妻子跪在地上,不敢抬起头来看他。


苏秦问嫂子:“为什么以前态度傲慢而今天如此恭敬呢?”


他的嫂子回答:“因为小叔子你现在地位高,钱又多啊!”


于是,苏秦大发感慨,说了上面这句话。


《战国策》中的记载是:“嗟乎!富贵则亲戚畏惧,贫贱则父母不子,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盍可忽乎哉!:”(哎呀!若有富贵则亲戚都畏惧巴结,若贫贱则父母都不当成儿子看待,人活在世上,权势富贵,千万不要不当回事啊!)


这很像今天很流行的一段话:“如果你没有钱,你拿什么维持你的亲情?稳固你的爱情?联络你的友情?靠嘴说吗?别闹了,大家都挺忙的。”


十、苟富贵,无相忘。


出自《陈涉世家》,意思是咱们这群人中,将来若有得到富贵的,别忘了其他人。


陈涉早年雇给人家耕地干活,干活累了,在地垄上休息的时候,陈涉发出了上面那个感叹。当时人都嘲笑他:“你一个雇给人家干活的,能有什么富贵?”陈涉的回答是壮志凌云的一句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子麻雀是不知道大雁天鹅的志向的!)”


等到陈涉真的富贵了,当初的穷兄弟真的找来了。


这帮穷兄弟一看陈涉豪华的宫殿,惊叹了一句:“夥矣,涉之为王沈沈哉!(“夥矣”是楚人的感叹词,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哇塞”,后面的意思是陈涉这个大王做得好爽啊!)”


刚开始陈涉对这帮穷兄弟还行,后来有人对陈涉说,和这些土包子一起影响大王的形象。


陈涉也就疏远了当初的穷兄弟。


共患难易,共富贵难。


今天经常听到有夫妻白手起家,创下亿万财富后,丈夫做不到“苟富贵,无相忘”,而是与曾经共患难的妻子“相忘于江湖”,别寻另一片天空和另一处美景了。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投稿信箱:tg@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忍冬(微信号:cn13714009507)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诸子百家解密

 

荐语:仰春秋学术,慕战国谋略。这里有最激扬的思辨,这里有最纯正的智慧,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欢迎关注诸子百家!

说文解字图解

荐语: 汉字之美,在于形,在于音,在于义,而后诗词歌赋,经史子集。说文解字,探索国学之源,感受文脉生衍。

一战二战历史解密

荐语: 最大的一战二战历史爱好者社区。本号专注于解密一战、二战历史故事,欢迎您的加入,我们一同探讨!

青梅煮酒待知音,点击『阅读原文邀您说文论史!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华书店古典小说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