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3 09:12:14
作者:独摇芝
来源:新浪博客
有人问:吕不是主张##、%%、&&吗?
戳穿皇帝新衣者,自古及今大概都不招人喜欢,但“道不可以虚妄得,仙不可以诈伪成”,为此,还是有必要说一说。有些人动辄以“吕洞宾”所言作为“泰山压顶”之“神威”,此种行径,对于“吕”来说,实属造谣栽赃,因为这些“神威”都是伪托者自己的话,却偏要说是吕说的。
本人所说仍只是一家之言,诸君权当戏言即可。
我先前一度觉得吕的著作,伪作太多,但限于功夫有限,领悟的妙理不多,对少数高水平的伪作,虽然写作风格及手法自知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但仍然觉得仅从写作风格入手,有失偏颇,于是未回应上述提问。数年前在大漠呆了四年,妙理有所领悟,养真有所精进,于是认识上终于有了质的飞跃。于是就从炼养妙理、写作风格、性格特征、选词用词等综合因素入手,必欲追本溯源,还吕炼养学说之真面目。结论是,真正出自同一个功夫人之手的诗作,最多不超过百首。
这个结论未免有些吓人。
为了不从上述“主观”角度推测,本人虽不是考据专家,但还是研读了那些不信仰道教或仙家,但从史实角度研究道教的史学家和考古专家的研究成果,以撇开上述主观推测,从史实角度说说。
需要说明的是:其他宗教,编造或委托教主写伪经的行为和夸张程度,实际上远远超过道教。道教中人托名吕,写了很多“伪作”,或东西南北中各派别道教祖师托名丹法传自吕,我认为并无损于这些派别的真实学问,因为有些质量高的“伪作”,也是有成就的大师们的修道体会的结晶,这些人为了增加自己学说的名声或可信度,统统归附到被民间传说成了仙的“吕”的名下。在古代中国,托名某种学术传自黄帝、老子或其他人的现象也不少,虽然是一种追古创新的风格,但也混淆视听,损害别人的名声,是一种不好的风气。当然,从“伪作”本身来看,只是说确实不是吕所写,并非说“伪作”本身没有价值(胡说八道蛊惑人的伪作除外)。
考据专家对于是否有吕这么一个人,形成了两大派别:
第一种主张是,吕是子虚乌有的人物,认为事实上根本就没有这个人。理由是:事迹不见宋初以前之著作,唐代是否有其人,尚难论定。无此人的另一个左证是王铚《默记》中的一段文字。王铚是南宋绍兴初的大臣,晚年遭秦桧排斥,避地剡溪山中,《默记》记北宋朝野遗闻,颇具史料价值。
文云:‘李教者,学左道既成,与恶少薄游不检。一日书倡馆云:“吕洞宾、李教同游。”王则叛于贝州,闻教妖术最高,声言教为谋主。朝廷亦知教妖术高,又于倡馆得教所题语,诏天下捕教及吕洞宾二人。会贝州平,本无李教,乃独令捕吕洞宾甚久,知无其人乃已。’
学者考证王则在贝州的兵变,发生在庆历七年。这段史料充分说明,吕洞宾的传说,那时还只是在民间流布,道教中人也无所知,朝廷以及地方官员更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于是官方仔细搜寻,才知道是子虚乌有的人物,遂闹出了这样一段笑话来。
吕洞宾传说在北宋庆历年间盛传,郑景望抄袭叶梦得的《蒙斋笔谈》,该书所记轶闻,多为庆历中事,说明吕洞宾传说至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已盛传。文云:‘世传神仙吕洞宾,名岩,洞宾其字也。唐吕渭之后,五代间,从钟离权得道。权汉人,不老,自本朝以来,与权更出没人间,权不甚多,而洞宾踪迹数见。好道者每以为口实。’
(图片来源:飞行的书卷)
南宋后,其传说越演越繁。吕的传说引起了道教人士的关注,被道教吸纳后,遂有各种专书记其灵迹,并依托其名大量伪造诗文,伪造的来源主要有二:一个是《金丹诗诀》《纯阳真人浑成集》这类伪书,第二是宋代和元代的诗话、笔记中记录的各种伪作。这些伪作所涉人事皆在宋代。此类诗皆为北宋以降历代道士所依托。又散见于《道藏》、方志等记载的伪诗,尚有千余首,亦均出依托。《道枢》卷二十五收有《肘后三成篇》,卷二十六收有《九真玉书篇》,均系伪造,全文用第一人称,开篇即有‘纯阳子曰’字样。其他诸如《夷坚志》《仙居牧儿》、,则是民间或道门附会之作,反映士大夫等知识份子心目中的仙人形象,或道门心目中的神仙形象。
至于小说类,比如邓志谟有《飞剑记》、无垢道人的《八仙得道》等,则是无知文人的胡编乱造了;
此外,胡乱编造吕的身世的伪作也很多,为了有“说服力”,还造出一些“自传”。比如《吕祖全书》,托名‘吕纯阳’撰,学界考证是清朝的汪象旭所著。这本书全书均用第一人称口吻,叙述吕洞宾得道始末,据称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第一人称叙述的通俗小说,因而一向为文学界看重。另外,据说是刻在江州望江亭上的《真人自记》,学者通说认为是某个道士或无聊文人伪托吕洞宾之名而作。
另外,考察北宋时在民间流布的吕洞宾传说,情节还比较朴素简单,大致说他四处云游题诗,交游了几个士大夫,预言颇灵验云云,各类夸张的神话还没出台。比如老树精的传说,该故事情节就是不断丰富或增加的,之后的各类传说也是越来越具有幻想和魔幻色彩。
根据庆历之前的文本记载,吕洞宾都是独来独往,属于单枪匹马的隐士;之后的记载,则已直呼其为‘神仙’,并与钟离权有了师徒关系。
主张吕属于杜撰人物的学者,比如浦江清先生当年就认为:吕洞宾的传说,是先虚后实,先有传闻,而后有身世的记载及著作出来。因此他得出结论:记载不可靠。所以浦先生认为:吕洞宾这个人物是虚幻的,在他的传说已经很盛行的时候,关于他的生平却还在众说纷纭,说明这是后人在补漏洞,谁知越补越漏,反倒告诉后人,这是个传说。
(图片来源:飞行的书卷)
第二种主张,是认为确实有这么一个人,此人应该是一隐士、逸人,大约生活在唐末。该派考证后,发现北宋真宗朝998-1022之后,即不见此人活动痕迹,于是推测此人可能在这段期间已不在人世,之后的传说都是伪造。该派还认为,市面上的传说穿凿附会,均不可信。
据有心人考证,署名吕洞宾的丹经、诗词和民间文本不计其数,字数竟然有一亿四千多万字!真是大师一过手,吕就成了最高产的作家!吕洞宾被塑造成了经典大师和最高产诗人。老子区区五千言,与吕相比,确实相形见绌了。
有学者为了说明确有其人,还引用了正史,《宋史》卷四五七‘陈抟传’,提到了吕洞宾,文云:‘关西逸人吕洞宾,有剑术,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皆数来抟斋中。人咸异之。’但反对者说,这是史家故作玄虚,比如,按浦江清先生的分析,以为这是写传的人想要借吕洞宾的名声来抬高宋朝推崇的陈抟,其真实性值得怀疑。
(为了保持本文的客观性,同时不加入自己的主观意见,在此补充一下:浦先生的分析也有漏洞,因为在北宋初,既然吕尚无任何“名声”,史家何必借吕抬高陈抟?退一步说,史家写《宋史》是在宋灭亡之后,当时吕名声已炒起来,但在《宋史》中,与陈抟的交往中,吕并不是该书要突出的人物。)
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的民间传说,一般是说,某人遇到吕,获得了长生秘术,而非丹道秘诀。这和道教传说是不同的。
根据考证,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的小说总集《太平广记》五百卷中,并没有吕洞宾传说。可见在此之前,吕的传说还尚未形成,因此也自然不可能为文人学士所记录。最早记录“吕洞宾”这个人的,是杨亿(974—1020)的《杨文公谈苑》一书,该书专谈平生异闻,后来经宋庠(996—1066)删编,改名《谈苑》,原书已佚,现在根据《宋朝事实类苑》等辑佚。
不过,即使是《谈苑》这本书的记载,本身的可信度也是令人怀疑的,比如吕洞宾竟然自己跑去拜见高官张洎,给当官的预言吉凶祸福,并自己放话,“自言吕渭之后,渭四子:温、恭、俭、让。让终于海州刺史,洞宾系出海州房。”也就是说,吕洞宾自称是吕渭四子吕让(793-855年)的后人,杨亿在引用吕洞宾自我放话之后,又说“让所任官,《唐书》不载”。言下之意,吕自称先辈吕让曾任海州刺史,可是翻遍《唐书》怎么就找不着呢?于是不少学者认为连这最先记载的书,也是假话。但也有学者认为,杨亿与张洎均有史官背景,因此有学者认为,该纪录应该有一定的真实性,不可尽斥为假。于是,根据该书记载,这个隐士有了名字,被定名为吕洞宾。
可见,即使是最早的记载,也离真实人物的年代很久了,其可信度也不高了。但《谈苑》说到一点,吕写了一些诗作,“世所传者百余篇”,所以,这百余篇的数量,估计其中鱼目混珠的伪作还不多,那真实诗作只会比百余篇更少。这与本人开篇所证吻合。
(图片来源:飞行的书卷)
另外,学者大多认为,《全唐诗》是清朝初年编修的汇集唐代诗歌的总集,共收录了“吕岩”诗4卷,凡250余首,另录词30阕,其中绝大部分当然也是伪作。《正统道藏》所收《纯阳真人浑成集》为元道士何志渊所编,真伪杂糅,伪多真少。《吕祖志·艺文志》又增添《敲爻歌》、杂曲十首等,更不可信。《吕公窑头坯歌》虽见录于《直斋书录解题》,然其中竟有“富郑公”(富弼),“张尚书”(张商英)、“赵枢密”(赵鼎)等名,明显是南宋人伪作。《道藏辑要》收录署名吕著的作品,绝大部分是后人依托或扶乩降笔。《吕祖全书》也是伪作。
根据学者考证,托名得到“吕”真传的人主要有:
最初托名遇到吕,并成为吕的“弟子”的,应该是北宋的施肩吾,他参悟吕的诗句后,自称曾经遇见吕,吕向他传授内炼金液还丹大道,于是隐居西山著书,比如《钟吕传道集》《灵宝毕法》《西山群仙会真记》等道教经典。
张伯端(987—1082),是金丹派南宗的开派祖师。他的师傅本来是姓刘的一位内丹家,但后人慢慢附会为吕。其中,由于白玉蟾是丹道南宗的实际创立者,为了将丹道南宗理论推广并扩大其影响,白氏投入相当多的心力,对吕洞宾信仰的推动不遗余力,他对吕的“学说”进行了整合与改写,堪称卓识。白氏的探索精神成绩卓然,这使他的炼养成就远大于前任祖师,他甚至还写了这么一首诗,表达他不希望内丹“出神”做所谓“天仙”(本人博客中就阳神所作答复,只是按丹经概括而说,不参杂本人见解),而希望长生驻世成为活神仙的愿望:
白玉蟾 《胡子嬴庵中偶题》:
道人惯吃胡麻饭,来到人间今几年。
白玉楼前空夜月,黄金殿上起春烟。
闲倾一盏中黄酒,闷扫千章内景篇。
昨夜钟离传好语,教吾且作地行仙。
(图片来源:飞行的书卷)
全真道北宗王重阳(1112年—1170年)。王重阳在世时尚未明确说甘河所遇之人是谁(其中王的一首诗,说钟吕是祖宗,学者认为这首诗是伪作,不是王写的),后人也公开宣称,全真道祖师王重阳的师父是吕。
到了明代,又出了一位著名的道教活动家陆西星(1520—1606),自称得吕洞宾真传,著书立说,阐发内丹旨意,成为内丹东派的开派祖师。据近人研究,甚至认为中国著名的神怪小说《封神演义》一百回也是出于陆西星之手。陆自称得吕真传,显然是要借吕抬高自己的学说。
无独有偶,清代内丹西派的开派祖师李西月(公元1806-1856),居然也在四川与内丹东派遥相对应,说他曾在峨眉山亲遇吕,获得吕的真旨,于是开创内丹新派,与东派分庭抗礼。
(图片来源:飞行的书卷)
综上,在这些空幻的诗作中,也许确实隐藏着一位顶级仙学炼养家,无论他是否叫吕岩。事实上,是否有吕这个人已经不重要了,正如黄庭经(特指真实的黄庭经——外景经)的作者一样,已经没有人知道黄庭经的作者是谁。吕的本意估计也是如此,不太可能跑去高官那里放话说自己真名叫“吕洞宾”。“悟了长生理,秋莲处处开”,到底哪些是真金,哪些是白银,哪些是废铁烂铜?真可谓:榴皮书幻迹,几人能复仙?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很多著作不是这个隐者所写,但既然都已归附到“吕洞宾”名下,若强行分辨,很多著作就成了“无名之作”,所以,也只能由学者默默去体悟了(本人挑出一百首左右,俟今后与稍有道气者探讨)。
太乙玄门
公众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