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6 07:40:02
如果您是伟人粉丝,请点击⬆️蓝色文字,关注公众号!
在很多人心里,1月8日是个特殊的日子。总理42年前的这一天合眼而去,“如果他能看到今天的中华崛起之势,一定会含笑九泉。” 著名学者梁金安深情地说。
作为《公仆》《外国政要视野中的》《写不尽的》等传记的作者,梁金安对总理一生的研究细致入微。
今天,他要给大家讲讲,走上革命道路之前,是什么样的人;如果没有走上领袖之位,他或许能成长为一个伟大的新闻人。
善于宣传、不拘一格
一个13岁的孩子,能说出什么惊天动地的话?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正是出自少年之口,那是1911年,他才13岁!
因目睹了民族危亡、山河破碎的现实,发出这样的呼吁,很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共鸣。事实证明,这也成为激励一代少年成长的名言名句。
1912年,在东关模范学校成立两周年时的留影,前排中为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言出必行。中外思想家的书籍,他都有涉猎——
古代顾炎武的《日知录》、王阳明的《船山遗书》给他传统文化思想启蒙,近代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谭嗣同的《仁学》让他睁开双眼,用辩证的思维理解现实,欧洲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法意》、赫胥黎的《天演论》,从法制到科学,开拓了他的眼界……
时间来到1912年,14岁。当读到邹容《革命军》中的“革命者,天理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也”时,他血脉喷张。后来,当着一众同学的面,他一把剪掉了长辫,誓与腐朽的时代诀别。
三年沈阳读书生涯很快过去,1913年2月,到了天津,入读南开中学。
此时,国内报刊的繁荣,给了少年许多滋养,《民主报》《民权报》《大公报》《东方杂志》《甲寅》《大同报》等,是他观察世界的窗口。
1913年,15岁的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
1914年10月17日,在南开建校十周年校庆,冲破思想枷锁,在献礼作品《恩怨缘》中男扮女装,引起了关注。
此后,他还出演了大量新剧,包括《炎凉镜》《早婚鉴》《仇大娘》《华娥传》《一念差》《新村正》《醒》《老千金全德》《五更钟》《冯君》《新少年》等,为传播新时代理念,破除封建殖民思想,起到了不可比拟的宣传效果。
后来的一段佳话,印证了这段华彩人生:1949年,梅兰芳和总理提及,当年(1915年)周公进京表演的《炎凉镜》《一元钱》,真是“无人不识君”哪!
年轻时的因为长相清秀俊朗,常常男扮女装。图为在新剧《一元钱》中饰演女主角孙慧娟(右一)
“在旧社会,书刊报纸没有普及的时候,戏剧,特别是新式戏剧,才能吸引广大百姓特别是新青年的关注,新式传播手段,被青年应用得炉火纯青。”梁金安说。
联络同仁、凝聚人心
1915年,17岁的以平均分89.22的好成绩,夺得全校第一名,时任校董暨教导主任严修,亲自书写“含英咀华”四字,悬挂于班级教室前,以资鼓励。
前排左一位,后面墙上为“含英咀华”题字
这里还有个小插曲,这位校董希望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却明确回复说:“我出身普通家庭,如果娶了您的女儿,一切都将受您左右。”
后来,便在《射阳忆旧》中,表达了要做“天下之公仆”的思想;他还在《论名誉》中阐述,应珍惜自己的名誉为“人生第二生命”。独立风骨之思想、天下为公之胸襟,可见一斑。
还是在风华正茂的1915年,当选了南开演说协会副会长。与此同时,他身兼另外七个社团领袖职务。他还在全校大会上,捐献了《东方杂志》《大同报》《立国根本谈》《军人的模范》《资质模范》《国民生死问题》等书籍,将他认同的新思想,与同仁分享,以取得难得的共识。
1916年10月3日,有机会当着全校师生进行了一次冲击人心的演讲,题目是《中国现实之危机》,里面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随之声名远播的名句。这篇文章被作为“代论”发表在南开《校风》杂志第45期显著位置。
正面积极、乐于联络、善用新形式搞宣传,这不正是在大新闻家的必要素质吗?
创办报刊、
其实,涉猎报刊很早。1914年,他除了参加组织“敬业乐群会”,还主编《敬业》刊物,这都成为敬重学业、联络感情的好帮手。
他用过的笔名有“飞飞”“翔宇”“恩来”,写过不少文章,《射阳忆旧》《春日偶得》《巾帼英雄》等就是在这时的佳作。其中,“飞飞漫墨”专栏针砭时弊,成为叫好又叫座的招牌栏目。
一度一手经营《敬业》,他既是总主任、文苑部长、专栏编辑,又是刊物经理部总经理,还兼任财务、印刷、校对、广告、发行等工作。、经济、文化、地理、风俗,印数一度达到1000多份。这在当时,是个不小的传播成绩。
据梁金安统计,4年间,总共撰写论文、小说、小史、剧本、游记、杂忆、编译文章25篇;记事137则;笔录3篇;诗词6首。
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对新闻报刊的三篇笔录所述,要求投稿一要讲究章法,笔致紧密完备,二要实事求是地议论世道民俗,三是文章要有远见卓识立意超群。凡此种种对新闻作品的原则要求,反复被强调、一一被实践。
有意识联络同仁同学,即便在后来东渡日本求学期间,他也不忘在给同学的信中,写下后来发奋人心的约定——“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在日本求学一年半,他也写下大量政论文章,以求学眼光看日本,同时也反观祖国。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4月,五四革命前,他毅然弃学回国,住在母校南开学校,为唤起民众的蒙昧之心,创办了《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风起云涌的日子里,青年满腔热血走上街头、机会,公开演讲、游行示威、散发传单、沿途高呼:“外争国权、、“废除二十一条”、“不当亡国奴”……
在他主持下,100多期《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在迎接革新、唤醒民众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919年9月16日,在天津参与创办著名的“觉悟社”,不定期出版《觉悟》杂志,他们出宣言、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平民教育、农工运动,宣传妇女独立解放、社会改造,是五四时期的重要社团,杂志出版等工作为后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仍然在狱中演讲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还记录成《警厅拘留记》,为后来学者研究其思想溯源提供了宝贵史料。
1920年,再次从天津出发,历时三个月,到达欧洲的法国马赛,开始了为期三年半的勤工俭学之路。到1920年底,全国赴法学生达1600多人,在这支中国“创业”土壤中,历练出的最著名中,就包括。
“我认定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1922年3月,这样写道,也用一生的革命实践,诠释了这句誓言。
延伸阅读
梁金安,著名传记作家,著作有:
《公仆》
《外国政要视野中的》
《写不尽的》
《大漠天骄乌兰夫》等。
请长按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谢谢!
策划:王淑芬
小编:Li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