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9 14:27:00
第47章 知足常足
原典: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译文:
若能依循大道来治国,就可以让战马退回到田间去耕地了;若不能依循大道来治国,战马就只能在郊野产下马驹了。没有什么祸患比不知足更大的了,没有什么过错比贪得无厌更大的了。所以,知道满足的这种满足,就会永远满足了。
名家注解:
河上公:人主无道也。战伐不止,戎马生于郊境之上,久不还也。人主有道也。兵甲不用,却走马治农田。治身者却阳精,以粪其身。
王弼:天下有道,知足知止,无求于外,各修其内而已,故却走马以治田粪也。贪欲无厌,不修其内,各求于外,故戎马生于郊也。
朱元璋:明君贤臣在位立纲陈纪,夷来蛮贵貊宾,天下无争,是谓有道。君好非仁之勇而尚强,及非理慕他人之宝,则戎马生焉。人君若能知足,则天下国家不乏用矣,何他求焉。
经典解读:
老子在本章中阐述了其反战思想。历代史学家都说,春秋无义战。的确如此,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争,无不是为了兼并土地和掠夺人民,致使黎民百姓饱受战乱之苦,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都说乱世出英雄,老子却当他们是野心家。这些野心家奋斗一生、征战不休,胜者王侯败者寇。可是,最终为他们的成功或失败买单的,却是小小老百姓。
在老子看来,正是上述“英雄豪杰”们的不知足、贪欲太强引起了诸多战乱和祸端。如果他们懂得知足之乐,不过分贪求土地、人民、财产,也就不会野心勃勃、攻占城池、吞并邻国、了。“寡欲”、“知足”的提出,既是对当时统治阶级贪得无厌的强烈抗议,同时又希望他们能自我克制,谨守清静无为的戒条。
“知足”是“寡欲”的具体表现。道家把“知足”看得极其重要,认为“知足”可以决定人的荣辱、生存、祸福……不仅如此,他们还将“知足”作为从主观上辨别贫富的标准。
如果知足,那么虽物质财富不多,但主观上却可自认为富有,即“知足者富”、“富莫大于知足”。因此,知道满足,并以此为满足,就会永远满足了。永远满足了,当然可以看做富裕。反之,物质财富虽多,但主观上不知足,贪得无厌,便会给自己带来大祸患。
由此可以看出,老子的财富观,在于主观的知足与不知足,亦即决定于“欲不欲”,带有鲜明的唯心主义色彩。但他很重视客观刺激对诱发欲望的作用,所以他才说“乐与饵,过客止”。
寡欲与知足是不可分割的。未有能寡欲而不知足者,亦未有不寡欲而能知足者。老子提出寡欲、知足,对当时的贪欲无度的执政者有着警醒意义,对今人来说,也不啻当头棒喝。它提醒今人,应对自力所得的福利感到满足,不要贪欲过重,更不能贪图非分之利。
智慧典例:
别这山还望那山高
老子说,祸害没有比不知足更大的了,罪恶没有比贪得无厌更大的了。这话很有见地。野心家“不知足”,篡权夺位,最终会落得身败名裂。富有者不“知足”,挥金如土,便永远填不满欲壑。
感到满足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不仅身居高位要感到满足,做普通百姓也要感到满足;春风得意要感到满足,处于逆境也要感到满足;腰缠万贯要感到满足,身无分文也要感到满足……如果永远不知道满足,过分地追求钱财、事业、名誉,结果必将是弊大于利。
甲、乙两人同时到一个桃园摘桃。他们事先约定好,每人只摘一个桃子,最后看谁摘的大。甲进入桃园后,一直都在紧张地搜寻,但每当他看到一个大桃子时,就想:“一定还有比这个更大的!”结果他错过了很多大桃子。等到快要走出桃园的时候,甲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没有多少机会选择了,所以只好匆忙摘了一个并不大的桃子。乙则不然,他进桃园后不久,就发现一个很大的桃子,并果断将其摘了下来,然后一路悠闲地欣赏桃园风光,直到走出桃园。出桃园后两个人一比,乙摘的桃子比甲的大多了。
人生在世,大多数人都想风风光光。当了处长想当局长,当了百万富翁想当亿万富翁。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得了五分六分,还想得个七分八分;得了七分八分,又想得个九分十分。殊不知水满则盈,月满则亏,登上顶峰,就意味着要走下坡路了。
1886年,托尔斯泰写了一个短篇小说《一人需要多少土地》,讲的是:贪心的农民帕霍姆要买一块土地,人家告诉他只要他在太阳落山前能回到出发地,跑了多少地就能得到多少地,他跑啊跑,越大越好,越多越好,最后倒是在太阳落山前回到了出发地,但是人也累得吐血死了。人们把他埋了,他最后需要的土地其实只是埋他的那个坑那么大。
这个故事的主旨,也正是老子的希望——“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深知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祸患来自贪得无厌,人最大的灾难就是不知足。不知足就不合乎大道的德性,因为大道的德性就是知足而无争无求。
大事业家本杰明?。他认为:“做一件有益人类的事业时,不该老是想着表现自己,因为这样的话,难免会被人误以为是沽名钓誉之徒。”
因而,,对名誉看得很淡,即便做了某些有益社会的事,也保持低调,从不声张。他创建费城图书馆,是借用朋友的名义。后来,他又建立了一个学院(即今天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并一直极力隐瞒自己是创始人的真相,而把它归功于一帮热衷于公益事业的人。后来,真相大白,。
,所以才能得到更好的名誉。其实,很多被人称颂的大人物,他们处理问题的出发点都能以他人为重,而把个人的得失看得很淡。这就是知足!
知足实在是一种聪明的生存方式。不知足的人,总是这山还望那山高,一味地强求、奢望,最终只能是一场空。知足的人,在追求事业、名利、地位、信念、财富时,顺其自然,不心存贪欲,反而常常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