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分享

2022-04-14 16:10:16

本文为书友的一篇读书笔记分享,关于美或者对美的追求,美的觉醒,曾经我们璀璨的文化,历史星河孕育了无数美的艺术、美的故事。


《美的历程》,作者李泽厚,我国当代的哲学家、美学家。本书最早初版于1981年,以一种鸟瞰式的视角,对中国古典文艺,从远古时代到明清,做了一次系统的梳理,作者称之为一次美的巡礼。全书不过16万字,内容精炼却深刻,如同功力深厚的大师,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学者冯友兰这样评价这本书:“《美的历程》是部大书(应该说是几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

 

借用本书的开篇:“……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像画像,它们展示的不正是……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

 

原书内容已非常精炼,从中再去提炼,实在是让人难以割舍。但只好勉为其难,用非常个人主观的眼光,再摘出一部分内容,与大家共享。只是这样的摘要,不免损害了原书的精彩和精髓。这作为一个引子,一起去探寻美,走一段美的历程。

本书分十个部分,以下为摘要内容:

 

一、 龙飞凤舞

 

中国史前文化。最初,审美和艺术并没有独立分化,只是潜藏在种种原始巫术礼仪等图腾活动中。“女娲”“伏羲”,作为远古中华文化的代表,在远古人们的观念中,它们是巨大的龙蛇。以蛇图腾为主的远古华夏氏族部落,不断战胜、融合其他氏族部落,蛇图腾不断合并其他图腾而演变为“龙”。凤鸟成为中国东方集团的另一图腾符号。从帝喾到舜,从少昊、后羿蚩尤到商契。旧石器渔猎阶段到新石器农耕阶段,从母系社会到父系家长制,直到夏商早期奴隶制门槛前,中国史前期的两面图腾旗帜。

 

继神人同一的龙凤图腾之后,是以父家长制为社会基础的英雄崇拜和祖先崇拜。图腾神话由混沌世界进入英雄时代。神农氏的相对和平稳定时期已成过去,社会发展进入以残酷的大规模战争、掠夺、杀戮为基本特征的黄帝、尧舜时代。母系氏族让位于父家长制,并日益向早期奴隶制的方向进行。

 

占据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纹饰,非动物纹,而是抽象的几何纹。几何纹与图腾崇拜有关。由动物形象写实,到逐渐抽象化、符号化。这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后世看来只是“美观”“装饰”而无具体含义和内容,而在当年却有着非常重要的内容和含义,即原始巫术礼仪的图腾含义。


二、青铜饕餮

 

由黄帝以来,经过尧舜禹的二头军长制(军事民主)到夏代“传子不传贤”,中国古史进入新阶段。原始的全民性的巫术礼仪变为部分者所垄断的社会的等级法规,。

 

以饕餮为突出代表的青铜器纹饰,在现实世界中没有对应的动物,是为其的利益、需要而想像编造出来的,超世间的神秘威吓的动物形象,表示这个初生阶级对自身地位的肯定和幻想。神秘、、威吓,指向无限深渊的原始力量,突出畏怖、恐惧、残酷和凶狠。配上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反映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那进入文明时代所必经的血与火的野蛮年代。

 

从炎黄直到殷周。暴力是文明社会的产婆。炫耀暴力和武功是氏族部落大合并的早期宗法制时期的光辉和骄傲。继原始的神话、英雄之后,便是这种对自己氏族、祖先和当代种种野蛮吞并战争的歌颂和夸扬。吃人的饕餮恰好可以作为这个时代的标准符号。

 

与青铜时代同时发达成熟的是汉字。汉字作为书法,在后世成为中国独有的艺术部类和审美对象。由开始的图画形体到后来线的着意舒展,由开始的单个图腾符号到后来长篇的铭功记事。早期,青铜饕餮和汉字符号常铸刻在不易为人所见的器物底部,具有严重的神圣含义。到春秋战国,才作为审美对象的艺术特征突出独立发展开来。


三、先秦理性精神

 

春秋战国,氏族公社结构解体,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激剧变革时期。理性主义,摆脱原始巫术宗教,开始奠定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思想、文艺领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对立和补充。儒道互补是两千多年中国思想一条基本线索。

 

孔子,用理性主义重新解释古代原始文化——“礼乐”。“实践理性”,把理性引导贯彻到日常现实生活、,不作抽象的玄思。基本特征: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对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把情感、观念、仪式(宗教三要素)不是引向外在崇拜对象或神秘境界,而是引导消溶在以亲子血缘基础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中。这是中国艺术和审美的重要特征。

 

儒道表面离异对立,实际相互补充而协调。“兼济天下”“独善其身”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艺术意念。

 

儒、道又是离异的。“性无伪则不能自美”,“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前者以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后者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


四、 楚汉浪漫主义

 

南中国,原始氏族社会结构有更多保留残存,从《楚辞》到《山海经》,弥漫在奇异想像的神话世界中。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远古氏族社会遗风;想像丰富奇异,不受严格束缚,原始活力、狂放的意绪、无羁的想像;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

 

汉文化就是楚文化。、经济、法律制度方面,汉承秦制。但意识形态某些方面,特别文学艺术领域,南楚故地的本色,不同于先秦北国。楚汉浪漫主义,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与它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两汉艺术的根本特征。

 

汉代艺术特点:没有受儒家狭隘的功利信条束缚,通过神话和历史、现实和神、人与兽同台演出的丰满形象画面。辽阔的现实图景,悠久的历史传统,邈远的神话幻想的结合,一个琳琅满目五色斑斓的形象系列,强有力地表现了人对物质世界和自然对象的征服主题。

 

与艺术相平行的文学,是汉赋。极力夸扬、尽量铺陈天上人间的各类事物,描述领域、范围、对象的广度上,后代文艺所再未达到。中华民族进入发达的文明社会后,对世界的直接征服和胜利,文学和艺术也不断要求全面肯定、歌颂。汉代文艺,粗重笨拙,却心胸开阔、气派雄沉。汉代艺术突出呈现中华本土的音调传统:由楚文化而来的天真狂放的浪漫主义,人对世界满目琳琅的行动征服中的古拙气势的美。


五、 魏晋风度

 

中国历史上重大变化时期。(除先秦外,中国古代社会三大转折,起点分别为魏晋、中唐、明中叶。)经济、、军事、文化和整个意识形态都经历转折。东汉以来庄园经济巩固推广,等级森严的门阀士族占据历史舞台中心,中国前期封建社会揭幕。

 

两汉经学崩溃,代之兴起的是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新的观念体系。魏晋是哲学重新解放、思想非常活跃、收获丰硕的时期。在时间、广度、规模、流派上比不上先秦,但思辨哲学所达到的纯粹性和深度上是空前的。这个时代是突破数百年的意识,重新寻找和建立理论思维的解放历程。

 

与颂功德、讲实用的两汉经学相区别,真正思辨理性的“纯”哲学、真正抒情感性的“纯”文艺产生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飞跃。哲学上的何晏、王弼,文艺上的三曹、嵇、阮,书法上的钟、卫、二王为代表。

 

人的觉醒。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到晋宋,从中下层到皇家贵族。核心是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表面似乎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欲求和留恋。

 

频繁改朝换代,。门阀贵族生活在既富贵安乐又满怀忧祸的境地,。顺应环境,保全性命,寻求山水,藏着人生的忧恐、惊惧,矛盾复杂,外表装饰的轻视世事,洒脱不凡,内心却更强烈的执着人生,非常痛苦。魏晋风度内在的深刻的一面。

 

陶潜和阮籍分别创造了两种迥然不同的艺术境界,一超然事外、平淡冲和;一忧愤无端,慷慨任气,这两人是魏晋风度的最高优秀代表。


六、 世容

 

频繁战乱的南北朝,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门阀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北魏和南梁宣布它为国教。历经隋唐,达到极盛,产生出中国化的禅宗教派,走向衰亡。中国民族由接受而改造消化,最终摆脱它。清醒的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的华夏传统终于战胜了反理性的神秘迷狂的、重要而深刻的思想意识行程。

 

它的石窟艺术随之变迁。最早北魏石窟,印度传来的佛传、佛本生等印度题材占据了壁画画面,割肉贸鸽、舍身饲虎等为普遍。连王子、国王都如此“自我牺牲”,就不必说一般百姓了。热烈迷狂的艺术主题和题材。把苦痛当作目的。

 

从东汉瓦解到李唐统一,四百年间,只有短暂的和平和局部的安定,社会长期处于战祸、饥荒、动乱中,杀戮与毁灭弥漫。“白骨蔽野,百无一存。”现实生活悲苦,事物没有什么“公平”“合理”,非理性所能解答。便走进人们心灵。把因果寄托于轮回,把合理委之于“来生”和“天国”。作出“自我牺牲”,获取神的恩典。

 

人的地位愈渺小,佛的身躯愈高大。热烈激昂的壁画故事,烘托的是异常宁静的主人。从云冈早期的威严庄重,到龙门、敦煌,特别是麦积山成熟期的秀骨清像、飘逸自得,对世间一切完全超脱,洞察一切的睿智微笑,折射对现实深重苦难的无可奈何。

 

从北周、隋开始,雕塑的面容和体态,壁画的题材和风格开始明显转变。到盛唐确立成熟,形成与北魏悲惨世界对映的另一种美的典型。秀骨清相、婉雅俊逸消退,过渡到方面大耳、短颈粗体、朴达拙重,到唐代,便是健康丰满的形态,更慈祥和蔼、关怀现世。不是超然自得、高不可攀的思辨神灵,而是管辖世事、可向之请求的权威主宰。

 

到北宋,壁画中身躯高大的菩萨行列消失,人物成为次要,着意描绘热闹繁复的场景。凸出现实人间。敦煌,世俗场景大规模侵入佛国圣地,标志着宗教艺术彻底让位世俗的现实艺术。禅宗在中唐以来盛行,不要繁琐的宗教教义和仪式,日常生活中保持或具有一种超脱的心灵境界。宗教迷狂在中国走向衰落。

 

艺术,从天上人间的强烈对照,到接近和谐,到完全合为一体;由接受和发展宗教艺术到它的逐渐消亡。在宗教雕塑,大体划为三种,以理想胜(魏),以现实胜(宋),以二者结合胜(唐)。


七、盛唐之音

 

结束数百年的分裂战乱,普遍实行均田制,经济发展,南北朝农奴式的人身依附逐渐松弛。官阶爵禄日益替代阀阅身份,非门阀士族即世俗地主阶级的势力在上升和扩大,社会风尚变化。

 

诗歌随时代变迁,由六朝宫女的靡靡之音变而为青春少年的清新歌唱,以初唐为典型。初唐诗歌,上与魏晋时代人命如草的沉重哀歌,下与杜甫饱经苦难的现实悲痛都决然不同。对广袤世界的珍视,对自身存在的有限性的感伤,尚未涉世的少年空灵的感伤,化而为要建功立业的具体歌唱。

 

个人、民族、阶级、国家在欣欣向荣的上升阶段,盛极一时的边塞诗诗构成盛唐之音的基本内容。另一面是优美宁静的田园诗。李白是盛唐之音在诗歌上的顶峰。整个时代初露头角的知识分子的向往要求:突破束缚,渴望建功立业,获取功名富贵,进入社会上层。

 

诗歌与书法在唐达到高峰,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体现盛唐风貌的是草书,特别是狂草。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产生于盛唐、中唐之交的封建后期的艺术典范的特征是:把盛唐那种雄豪状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从而不再是不可学的天才美,而是可学可至的人工美。杜诗、韩文、颜字,为后世提供了长久学习、遵循、仿效的范本。这种与内容紧密联系的规范,是思想、,是六朝隋唐佛道相对优势之后,儒家将重占上风的预告。


八、韵外之致

 

中唐是封建社会由前期到后期的转折。世俗地主日益取代门阀士族,这一社会变化到赵宋政权确定下来。

 

安史之乱后,唐代社会并未走下坡路,生产力再进一步发展。上层日趋奢华、安闲和享乐。文坛艺苑百花齐放。不像盛唐雄豪刚健,却更多姿多彩。诗、书、画普遍达到高度成就,不是盛唐,而是中晚唐。

 

除先秦外,魏晋、中唐、明末,是中国古代思想领域三个比较开放和自由的时期。以门阀贵族为基础,魏晋带着更多哲理思辨色彩,理论创造和思想解放突出。中唐到北宋,以世俗地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多样化全面开拓和成熟,为后期封建社会打下巩固基础。明中叶以市民文学和浪漫主义思潮,标志着接近资本主义的近代意识出现。

 

从艺术形式上,七律的成熟、词的出现、散文文体的扩展、楷体书法的普及等等。宗教画迅速解体,人物、牛马、花鸟、山水在中唐取得独立地位而迅速发展。富贵、悠闲、安乐、奢侈,形象再现中唐社会上层的审美风尚和艺术趣味。更为细腻的官能感受和情感色彩的捕捉追求。

 

中唐的世俗地主知识份子们,虽然标榜儒家教义,实际却沉浸在自己的各种生活爱好之中。经晚唐、五代到北宋,前一方面,,发展为宋代理学和理学家的文艺观。后一方面,对现实世俗的沉浸和感叹,日益成为文艺的真正主题和对象。最成功的是山水画、爱情诗、宋词和宋瓷。时代精神不在马上,而在闺房;不在世间,而在心境。人的心情意绪成为艺术和美学的主题。

 

魏晋,文艺和哲学是相辅而行交融合作的。唐宋而后,除禅宗外,二者是彼此背离,分道扬镳。但是,不是宋明理学,而是诗文和宋元词曲,把中国艺术趣味带进了一个新的阶段和境界。

 

战国秦汉的艺术,表现人对世界的铺陈和征服;魏晋六朝艺术,突出人的风神和思辨;盛唐是人的意气和功业;此时,呈现的是人的心境和意绪。与大而化之的唐诗对应的是纤细柔媚的花间体和北宋词。日落黄昏,五彩缤纷,但已无旭日东升的蓬勃朝气和如日中天的耀眼光芒。

 

苏轼的意义,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他诗文表达出来的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更深刻沉重。,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朱熹和王船山都不满意苏轼,宁肯赞扬王安石,因为他们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轼的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先驱作用。


九、宋元山水意境

 

雕塑艺术在六朝和唐达到高峰。绘画艺术在宋元达到高峰。主要是指山水画。中国山水画,与相隔数千年的青铜礼器,同为世界艺术史上罕见的美的珍宝。

 

继宗教绘画之后,仕女牛马是中唐以来主题和高峰,山水花鸟的成熟和高峰属宋代。不同于少数门阀贵族,经考试出身的大批士大夫,常由野而朝,由农而仕,由地方而京城,由乡村而城市。邱山野壑、野店村居成了他们荣华富贵的一种心理需要的补充和替换。中国山水画不是门阀贵族的艺术,而是世俗地主的艺术。

 

北宋、南宋、元,三个里程。北宋:李成、关仝、范宽为主要代表。“无我之境”,主要通过纯客观地描写对象,传达出作家的思想感情和主题。“无我之境”向“有我之境”推移:北宋宫廷画,极度闲暇和优越条件下,把追求细节的逼真写实发展到顶峰。与细节真实并行的是对诗意的极力提倡。画面的诗意追求开始成了中国山水画的自觉的重要要求。不再是北宋气势雄浑的客观山水,不再是异常繁复杂多的整体面貌,而是颇有取舍的某个角度或局部,对有限对象的细节忠实描绘。

 

随赵宋王朝的覆灭而衰落,山水画的领导权落在元代在野士大夫知识分子——文人手中。“文人画”正式确立。形与神,对象(境)与主观(意),后者压倒前者而直接表露。形似与写实放到很次要的地位,极力强调主观的意兴心绪。线条自身的流动转折、墨色自身的浓淡、位置,传递出的情感、意兴、气势、时空感。把中国的线的艺术推上了它的最高阶段。

“有我之境”发展到明清,形成浪漫主义的洪流。明清的石涛、朱耷至扬州八怪,形似被进一步抛弃,主观意兴心绪压倒一切,艺术家的个性特征空前突出。

 

雕塑的三类型,诗词曲的三境界,山水画的三意境,有某种近似而相通的普遍规律在。诗境深厚宽大,词境精工细巧,但二者均重含而不露。诗多“无我之境”,词多“我有之境”,曲境则非常突出“有我之境”,酣畅明达、直率痛快。


十、明清文艺思潮

 

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北朝雕塑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怀、意绪,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描绘的是世俗人情。

 

哲学是时代的灵魂,反映时代重大的内在脉搏。讲究事功的陈亮、叶适到提出“工商皆本”的黄梨洲和反对“以理杀人”的戴震,作为儒学异端出现,具有近代解放因素的民主思想。另一条线是从张载到罗钦顺到王夫之、颜元,以儒学正宗面目出现,具有更多哲理思辨性质的进步学派。两条线有差异和矛盾,但客观是不谋而合的毁坏、批判封建传统,在明清之际共同构成巨大启蒙思潮。

 

以广大市民为对象的近代说唱文学,不以单纯的猎奇或文笔的华丽供少数贵族思辨或阅读,而是描述生活的真实供广大听众消闲取悦。 “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对人情世俗的津津玩味,对荣华富贵的钦羡渴望,对性解放的企望欲求,对“公案”、神怪的广泛兴趣。由说唱演化,为满足听众要求,重视情节的曲折和细节的丰富。

 

与宋明话本、拟话本并行发展的是戏曲。明中叶后,戏曲发展定形为一种说唱、表演、音乐、舞蹈相结合的综合艺术。昆曲和京剧,把这种美推到炉火纯青无与伦比的典范高度。这是一种经过高度提炼的美的精华。它实际上不是以文学内容而是以艺术形式取胜,即以美取胜。

 

上层士大夫文艺里,出现与正统古典主义“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相对抗的浪漫主义洪流。李贽是这一浪漫思潮的中心人物。反道学、反虚伪的思想基础,使他重视民间文艺,重视有真实性的人情世俗的现实文学。当时文艺各领域的主要革新家和先进者,如袁中郎(文学)、汤显祖(戏曲)、冯梦龙(小说),都直接或间接与他有关。

 

《牡丹亭》提出“情”作为创作的根本,并有意地把“情”和“理”对立起来。虽然已还魂的爱情故事为内容,却深刻折射出当时整个社会在要求变易的时代心声。是当时整个社会对一个春天新时代到来的自由期望和憧憬。

 

满清帝国建立,落后的少数民族更易接受和强制推行保守、反对的经济、、文化政策,资本主义因素在清初被全面打压。盛行一时的是全面的复古主义、禁欲主义、伪古典主义。市民文艺突然萎缩,上层浪漫主义变而为感伤文学。《桃花扇》、《长生殿》、《聊斋志异》为这一变易的重要杰作。当历史发展受到严重挫折,或处以本已看到的希望顷刻破灭的时期,如元代和清初,这种人生空幻感由于有了巨大而实在的社会内容(民族的失败、家国的毁灭),而获得真正深刻的价值和沉重的意义。

 

浪漫主义、感伤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明清文艺思潮三个不同阶段。第三阶段,死气沉沉的封建的回光返照。复古主义麻木不仁,作为封建末世总结的,要算中国文学的无上珍宝《红楼梦》。号称“康乾盛世”,社会行程的回光返照经不住“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的内在腐朽。梦醒了无路可走的苦痛、悲伤和求索。它是上层士大夫的文学,然而它所描写的世态人情、悲欢离合,却又是前者的无上升华。封建末世的声响,封建时代已经外强中干,对自由、个性、解放的憧憬。这种憧憬到鸦片战争后,逐渐明确出现。


结语

 

艺术与经济、,使人猜疑艺术与社会条件究竟有无联系?能否去寻找一种共同性或普遍性的文艺发展的总体描述?民生凋敝、社会苦难之际,可以出现文艺高峰;、经济繁荣之日,文艺反而萎缩。……这都是常见的现象。然而……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最终决定于经济生活的前进,其中有一种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在起作用。

 

人类心理结构是否正是一种历史积淀的产物?艺术作品的永恒性蕴藏了人类心理共同结构的秘密?人性不是先验主宰的神性,不能是官能满足的兽性,它是感性中有理性,个性中有社会,知觉情感中有想像和理解。

 

美,作为感性和理性,形式和内容,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与人性一样,是人类历史的伟大成就。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华书店古典小说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