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西闽、朱山坡:我的2021年度好书推荐·虚构类

2024-09-11 10:32:57

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是奇妙的,从开始到结束,从一棵树到一片森林,从一个人到一群生活在森林里的人,他们和树木的关系,他们与森林的关系,让我着迷。夏天的那段时间里,我在三亚写作,读的就是这本书,它仿佛有种神奇的魔力,唤醒了我内心沉睡的部分,那是因为对现实的焦虑而对大自然的遗忘。我会站在一棵树下,呼吸着树的气息,默默地和它交流,重新发现人与树木的古老而新鲜的情感,那是一种对现实的超越,也是一种回归。《树语》散发出的迷人气息,对我个人而言,有着深刻而重要的启示,从一棵树中发现所蕴含的磅礴的原生情感,也意识到人类自身是如何被削弱的。也许,这本书会给我自己的创作带来某种改变,这是这部作品的力量。

美国作家科马克·麦卡锡的边境三部曲,是在情节上各自独立、人物上互有关联、精神上一以贯之的三部小说。小说致力描写美国及墨西哥中下层人民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受,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深深的代入感。作者笔下那些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地区发生的动人故事,既有噩梦般的谋杀、令人震颤的暴力,又有优美如画的田园诗和柔细人心的安魂曲,被评论家称为“地狱与天堂的交响曲”。作品最让我着迷的不仅仅是充满诗意的语言、细腻的情节、超凡的想象力,更是让我血脉贲张的力量感,这种力量来自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几个主人公,他们对自然和人生的感受和探求,对于年轻生命中甘苦喜乐的真实细致的体验,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都造就了文学的力量。

赵松是个出色的小说家,《伊春》同样精彩,尽管之前在一些刊物上读过收入此小说集的大部分作品,但拿到书后,还是重新阅读了一遍。好的书和好的电影一样,都是值得一看再看的,不仅不会厌烦,而且会有新的发现,也是再度的享受,问题是,值得一读再读的中国小说并不多。赵松小说所呈现的异质性,来自他个性话的语言和对生活的理解,阅读过程,是种陷入的过程,完全地进入他的语境和思考,像是找到一种共同的呼吸。《伊春》所收入的小说,基本上是写家庭与个人日常的精神生活,这对我来说,是一种贴近,极其容易让我找到共鸣,每个细节或者每段意味深长的对话,让我有深深的代入感,特别是和家人相处时的那种无处不在的尴尬和忐忑,而家庭又是我生活最重要的部分。

我是花了两天时间读完这本长篇小说的,我感受到了此书的魅力,它是吸引我的。对读过大量罪案小说、推理小说、悬疑小说等类型小说的我而言,对这部小说有新的体验,我不在意故事本身,我更在意的是文本和让故事推进的叙述方式和能力。在一些推介里,我得知作者在写作此书前,经过了充分的准备,比如对犯罪心理、推理小说写作的方法等等,这种准备耗费了巫昂大量的时间,我认为这种准备是必要的,这种有备而来的写作,是成功的基石。因此,《床下的旅行箱》具备了所有推理和罪案小说的元素,阅读的过程是充满快感的。我作为写过大量恐怖小说的人,对小说中的谋杀和神秘部分,并不感到意外,意外的是,很少有中国的类型小说作者,能够有如此出色的语言和对人性的开掘。其实并不意外,因为作者是小说家,也是个诗人。

《俄罗斯套娃》是本小说集,收入了三三的十二篇小说,十二个故事呈现在我的眼前,给予我奇特的阅读体验。每个故事都不一样,却让我触摸到了同样的东西:身处纷繁复杂的尘世,人们对生存的态度,无论人生重逢还是少年作恶,无论死亡还是病痛,或者梦想,都在文字里得到了沉淀与飞翔。这是一棵生活之树上结出的十二枚果子,让我体味到了荒凉决绝的人生况味,也在穿过诗性的迷雾后,看到了矗立在作者内心,并且在暗夜中发光的灯塔。

从《耳光响亮》《后悔录》《篡改的命》到《回响》,东西每一部长篇小说都在挖掘人性最深刻和最隐秘的角落,不断揭开心底的伤疤让它久久不能愈合。《回响》是一部以案件和情感为主要内容和叙事线索,以“大坑案”侦破和慕达夫与冉咚咚的婚姻、家庭走向为“问题”导向的分析性、剖析性小说,以执拗的方式写出了人性、世界的复杂与幽微。它在拷问我们的爱情和情感,追踪和放大我们“背叛”的蛛丝马迹,貌似坚不可摧的东西在“现实”面前都土崩瓦解。堪称是一部典型的“心理现实主义”作品。

简直可以用“惊艳”来赞美这部作品。我不仅喜欢它的故事,更喜欢它的叙述和语言。东方的传说、寓言、道德故事,在玛格丽特·尤瑟纳尔这里推陈出新,出乎意料,出神入化,想象力和叙述都令人赞叹。故事虽小,却十分饱满,每个晚上只读其中一篇就够了,多读一篇就吃撑了。这种阅读感受曾经在读《一千零一夜》时有过。但它更具爆发力,能瞬间点燃枯寂、柔软的内心。

这是不知道重版了多少次的书。我是第一次阅读。像预料那样,她以真实、强劲和浓烈击中了我。这是饥荒年代一个贫穷家庭的情感秘事和活着的传奇。不仅让我认识和体味了上世纪60年代重庆的幽暗街角、逼仄窒息的生存空间和活在底层的各式人等,还让我看到了一群囚徒般的女性在生理和精神双重痛苦中挣扎的惨烈景象。饥饿是那代人的共同记忆,不仅是胃,更是精神。像虹影这一代作家对时代和命运的书写于今意义仍然十分重大,甚至弥足珍贵。

在推荐的时候我犹豫了一下。但我是把它对照着《饥饿的女儿》读的,发现她们有共同之处。女作家写自传性小说的时候那种清澈和凝神的态度使我更深地体会文学的释放、治愈功能。这部书讲述独属于这个时代的生存故事:流落在外的父亲认祖归宗,名字失而复得;辍学打工的妹妹因年龄不够,冒用别人的名字(身份证);孕期重病的姐姐为生孩子延误治疗,去世多年后乡村征地才真正除名……小说以“名字”为线索展开叙述,时间跨度40年,书写了一个与虹影她们不一样的时代,见证了人的存在与消失、理想和现实的绞杀,世态的炎凉和悲怆。苦难之路如此漫长,彼岸遥不可及,神圣的引路灯塔在哪里?究竟要穿越多少迷雾和沼泽才能抵达?读到最后,你会明白,如果找不到明亮之路,在黑暗里点不亮灯火,消失的不仅是一个“名字”,而是整个人生和世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华书店古典小说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