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天涯·文学的自证”|青年作家自荐榜·四

2024-09-10 11:39:35

岁末年初,各种文学作品榜单纷纷出炉。评论家和读者从各自的阅读角度进行研判,最终产生“他者”眼中的文学作品榜单。这一过程,除了作品本身,作者的“自我身份”或多或少会有缺席的情况,往往也会因此出现理解误差或过度阐释,一些作者不太在意的作品被聚焦了,而作者极为看重的作品往往又被忽视了。既是为了纠偏,也是为了给青年作者提供一个对自己的最新作品进行自我阐释、自我推荐甚至是自我“辩解”的线上平台,《天涯》杂志公众号即日起推出“文学的自证:青年作家自荐榜”的特别策划。

此榜面向青年作者,以自我推荐的形式展开,自荐内容为2021年度公开发表、出版的个人最为看重的作品,体裁不限。这一榜单不设排名、没有评委、无固定名额,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一个流动且没有终点的榜单,全由青年写作者自荐完成。作者的自荐语,从另一个侧面,给文学研究者和读者,提供一个进入文本的角度,避免真正的心血之作被忽略掉。因编辑部视野所限,特邀的青年作家覆盖面肯定是不全的,之后还会广泛邀请;有意自荐的青年作家,亦可依相应格式,给我们特设邮箱(915623037@QQ.COM)发自荐邮件,我们将在汇编后,陆续刊发。

发布排名不分先后,以收到自荐的时间先后为序。今日推送第四批。

这本诗集是我2016—2019年诗歌作品的结集。我把诗歌写作视作是我个人心性和生命的直接性表达,是我的后花园,里面有“爱与美”的建筑。不过是“如今的爱变得稀薄了/因为我们再也没有石头和水的心性”,所以需要净化(PURIFY)和转化(TRANSFER)——世界等于零,一切归零,一切又从零开始。

杨庆祥,当代诗人,批评家。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有诗集《世界等于零》《我选择哭泣和爱你》,评论集《社会问题和文学想象》等。作品被翻译成英、日、俄、韩等多种文字。

《惜字亭下》是我一本全新散文精选集。有小品文,有大文章,是随感录,是地方志。本书所取在散文狭义的范围,即一定长度的叙事、描写、抒情和言志的文字。这以阅读为经,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纬,谈文论艺也谈文论道。说的是文章的事,也是一个人的心绪。

书中有述食之作,或荤或素,从酸甜苦辣咸从容点染,品评阐发饮食文化的冥想文字。更有乡野人家,梨园戏影,谈黄梅戏、梆子、傩、二夹弦、花鼓戏等近二十种戏曲之美。以戏来描叙社会文化、物质生活的生动画面。

中国文学优秀的传统,不是我们今天创作的束缚。历史上无数优秀作品值得我们在当下创作中广为借鉴。我是一个散文随笔作家,多年来,从先秦诸子到明清文章中学到了很多。

我一直在思考,从古典传承中因袭下来的腔调、笔法,如何创新?如何写出不失古典优雅的白话文?如何修炼好观照时代的文心文眼?如何用手中的笔写出新时代的似锦繁花?我总是在尝试将时代风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的永久魅力相结合。书中还有几篇古人曾经用过的题目,譬如《登楼赋》《湖心亭看雪》《竹林的故事》等文章,投入当下的真实和复杂;书名叫《惜字亭下》,是接通古人惜字如金的精神,又希望去掉陈言,写出自己的文学。

胡竹峰,一九八四年生,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五卷本“胡竹峰作品”、《击缶歌》《不知味集》《南游记》《民国的腔调》《挖土豆的少年》《雪下了一夜》等作品集近三十种。曾获孙犁散文奖双年奖、人民文学奖、奎虚图书奖、刘勰散文奖、丰子恺散文奖、林语堂散文奖、滇池文学奖、三毛散文奖大奖、红豆文学奖、《广西文学》年度优秀散文奖,《中国文章》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提名。部分作品译介为多种文字。

我的中篇小说近作《你的目光》(《十月》2021年第6期)从深圳的眼镜产业获得灵感,聚焦一个很少有人关注的职业:眼镜设计师。这肯定是暗含隐喻的,我们跟世界之间的中介物不是别的,正是目光,只有更新我们的目光,我们才能看到一个更加开阔、更加细腻的世界。小说里相爱的两位主角,一位是来自深圳的客家人,一位是来自广州的疍家人。客家人和疍家人是新南方地理空间内很有代表性的两个族群:前者在大地上不断迁徙,寻找着新家园,成为世人眼中永远客居的客人;后者在水面上世代漂泊,生老病死都在船上,被世人视为虫豸般的怪物(“疍”即为“蜑”,本义是鸟、龟、蛇等生的带有硬壳的卵)。祖辈们艰辛的生存史给年轻的眼镜设计师带来了真正的创新灵感,随着新眼镜的成型与诞生,他们看待彼此、看待过往、看待生活以及看待未来的目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们给一起设计完成的精品眼镜取名为“世居”,设计文案是这样的四句话:

王威廉,先后就读于中山大学物理系、人类学系、中文系,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省小说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名誉教授。出版小说《野未来》《内脸》《非法入住》《听盐生长的声音》《倒立生活》等,文论随笔集《无法游牧的悲伤》等。部分作品译为英、韩、日、意、匈等文字在海外出版。曾获首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文学奖、十月文学奖、花城文学奖、茅盾文学新人奖、华语科幻文学大赛金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

《小卖部之光》是我写的“雾水”系列中的一篇,以一间小卖部为中心辐射出去的生活状态,路人的种种故事,都在这一舞台上演,而店主若即若离的参与,仿佛出于见证,而关于这个人的来路,却被隐藏,这是小说没有说出的部分。整体来看,小说透露出的生活形态带着浓烈的九十年代末期的味道,是一个快速时代到来前的慢生活,它的激荡永远在人物的内里,以一种发酵的方式存在,因而写得氤氲,飘着烧纸的蓝光。

李晁,一九八六年生于湖南,现居贵阳。二〇〇七年起在《上海文学》《作家》《人民文学》《当代》《中国作家》《花城》《钟山》《天涯》《书城》《上海文化》等刊发表小说、评论若干,曾获《上海文学》新人奖、紫金·人民文学之星奖、《作家》金短篇奖、华语青年作家奖短篇双子星奖等。

《半生雪》是一篇我想要在结构上作一次尝试的小说,亦是个人意义上的怀悼之作。那个在我抑郁时期反复出现的儿时邻家小妹,事实上已离开人世多年。在小说里,她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舒娜”,两重身份。“她们”一个在“我”生命里真实存在,牵引出“我”在F城偶遇的一段情;另一个却是“我”对生命体验的重新赋形。倘若这种书写的错位现实是为建构爱燃烧之后的荒芜之城,那么如今我在纸上将她铭记,亦为将之忘却。

丁东亚,男,1986年生,现居武汉。有中短篇小说在《人民文学》《钟山》《花城》《天涯》《当代》等期刊发表。部分作品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转载。

写《战地新娘》的时候,眼前不断浮现一些老朋友的面容。十年前,那时正青春年少,和一群各行各业的年轻朋友扎堆儿,每天打篮球,喝大酒,都是些没房没车没女友的“三无青年”。长夜漫漫,无心睡眠。打发时间的方式无非喝酒,看球赛,聊女人。这样的群体,理应有个大哥,没错,他就是小说中的“彪哥”的原型。他是我们的灵魂人物,每次打完球,他大手一挥,晚上来家吃饭呐。没人不说好。有搬啤酒的,有提腊肉腊鸭的,有搬椅子碗筷的,很快一顿百家宴在寒碜的出租屋里凑齐了,热气腾腾,好不热闹。一晃多年,当年的“三无青年”大多成家立业,各奔东西。写这个小说,是对失散的友谊的一次补救,也是对青春的一次缅怀。

郑朋,笔名郑小驴,1986年出生湖南隆回。小说家,湖南师大文学院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首届创造性写作专业。曾获茅盾新人奖、紫金·人民文学之星短篇小说奖、湖南青年文学奖、毛泽东文学奖、南海文艺奖、《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小说奖、希望杯·中国文学创作新人奖、上海文学新人佳作奖等。入选首批湖南省重点文艺人才三百工程。部分作品翻译至英、日、捷克、西班牙语。出版有长篇小说《西洲曲》《去洞庭》,小说集《1921年的童谣》《痒》《少儿不宜》《蚁王》《消失的女儿》《天花乱坠》,随笔集《你知道的太多了》。主编科幻小说集《未世》等。

这本书实际上是我的第一本小说集,但是出版得最迟。书里《唢呐》一篇写作时间最早,创作于2009年,2010年刊登在《青年文学》杂志。整本书我最喜欢的一篇是《火兽》,它也是2021年才发表,实际上是我2011年写的小说。写作时间相对靠近的是《犹豫的时候更接近道德》,也是好几年前的作品了,曾刊登在《花城》杂志。这本书让我感慨万千,因为它可能是我最放肆的一本书,是不怎么考虑写作技术的时期,非常肆意的写作。现在我不会这么写了,但对我来说,这本书记录的是我的天性。或许每个写作者的起点,都是靠这些天性组成的吧。

王苏辛,1991年生于河南,现居上海。已出版小说集《象人渡》《在平原》等。曾获得首届短篇小说双年奖、“第三届《钟山》之星年度青年作家”、第七届西湖·新锐文学奖、第三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短篇小说佳作奖等。

这篇小说里有我的母亲影子,她就是在厂区长大,并在纺织系统工作。她们的故事,她们的结局,我们讲得太少了。我们上一代的问题还没有想清楚,下一代就发生了。随时回眸过去,是我写作的一个方向。

小说写得是一位50后的纺织女工,从她自幼上学、成长,讲到她20世纪70年代进入纺织厂工作,并至90年代病退的故事。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50年代建造纺织厂,到90年代以来纺织行业更新换代,老的国营纺织厂纷纷转型甚至倒闭、消失,工人渐渐失去了往日光环的一段历史。之所以叫《纺织厂的女儿》,是因为女主人公是纺织厂子弟,厂子就是母亲,女工就是纺织厂的女儿。

侯磊,北京人。青年作家,诗人,昆曲曲友,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硕士,热衷于研究北京史地民俗、碑铭掌故的研究。著有长篇小说《还阳》,小说集《冰下的人》《觉岸》,诗集《白鹅的羽毛》,非虚构文学三部曲《声色野记》《北京烟树》《燕都怪谈》,社科图书《唐诗中的大唐》《宋词中的大宋》等。有部分作品改编成影视或译为外文,现从事文学编辑工作。

《塞班岛往事》讲述的是一个与战争相关的故事。七十多年前,美国和日本在太平洋的岛屿上面展开厮杀,最终日本惨败,上千个被围困的日本人跳海自杀。七十多年后我再去写这样一场残酷的战争,通过灵异事件,让战争的受害者重新开口说话。疫情期间,我一度厌倦了写日常生活,把精力投放到宏大叙事上面,《塞班岛往事》是我利用三手经验来写作的一种尝试。

梁宝星,1993年生,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九届高研班学员,小说发表于《花城》《中国作家》《芙蓉》《大家》《西湖》《香港文学》《广州文艺》等刊物,曾获广东省有为文学奖长篇小说奖、华语科幻文学银奖,另有作品被《小说月报》《长江文艺·好小说》《海外文摘》等选载,著有长篇小说《海边的西西弗》。

树在什么时候需要眼睛?人在什么时候需要诗歌?当一个诗人在自己近20年的写作生涯中渐渐趋于匀速前进时,又该如何辨认和认领日常生活中的精妙瞬间以及时代赋予人类的诸般命题?该诗集可以视为是近五年来一个诗人一次次试炼。在迈向“不惑”之年的路途中,自然万物、历史人文、生活本身给予我的教益,生命中那些震颤心灵的故事,未知和艰难的时刻,都在诗的沉思中获得了属于它们自己的时间。而我也在这样的实践中更深地体会到“我写作,为了流逝的岁月使我心安。”(博尔赫斯)

冯娜,出生于云南丽江,白族。毕业并任职于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中心特聘导师。著有《无数灯火选中的夜》《寻鹤》等诗文集、译著十余部。作品被翻译成英语、俄语、日语、韩语等多国文字译介到海外。曾获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华文青年诗人奖、美国THE PUSHCART PRIZE提名奖、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等奖项。参加二十九届青春诗会。首都师范大学第十二届驻校诗人。

两年前的暑期,我开始写作长篇小说《抒情时代》,这一动笔,便是近一年的时光,期间有写得酣畅的时候,也有陷入黑暗的瞬间,只有长时间沉浸在长篇写作中,才懂得长篇写作的快乐和艰辛。这本书我是想着给青年一代立传的,但深层的意思,是想从侧面反映近三十年的时代变迁,书中的杨梅、杨大鹏两人都是生在改革初期,从童年记事起,他们便亲眼目睹了整个时代的巨大变迁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从乡村到城市,从城市再回到乡村,尽管他们的灵魂常常感到孤独,常常感到茫然无助,但毫无疑问,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受益者,他们内心的每一丝变化,都和这个时代的发展紧紧地联系着,时代的浪潮无时无刻不在推动着他们向前走去。

范墩子,1992年生于陕西永寿。陕西文艺百优人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人民文学》《江南》《野草》《青年作家》等期刊发表大量作品,已出版长篇小说《抒情时代》,短篇小说集《我从未见过麻雀》《虎面》等多部。曾获首届陕西青年文学奖、第十六届《滇池》文学奖、第二届长安散文奖。

《鸽子》是写人到中年,各种矛盾叠加,生活的压力加大,身体机能逐步下滑,这个时候的人生总感觉到危机重重,活下去需要足够的力量,身体需要逃离,精神需要救赎。小说讲述了中年人在养鸽赛鸽中,身体再次变得年轻,精神完成了一次向往天空的救赎。当我把最爱的老年的鸽子送出去参加比赛的时候,那种向死而生的力量,在腾飞中显得淋漓尽致,悲壮的鸽子,落幕的英雄,让我热泪盈眶。

小说《公鸡神甫》写于2018年,但是的构思和想法差不多都忘了,但是我清晰地记得写《公鸡神甫》的时候,有一种焦躁,是对新的事物的焦躁,这并不意味着我拒绝新的事物,我是拒绝新的事物带给我生活新的变量,我警惕着这种变量,我们觉得“它们”在利用人性的弱点,对我们人类进行一种改造,就我们当年人类将野鸡驯化成家畜一样,更高的思维在训练我们,所以才有了公鸡的这个意象。当我们换一个角度观察“大数据”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新的变量下,有关人的善恶从来未变过,逃出现实和回归现实在某些方面恰好异曲同工。

废斯人,1992年生,湖北罗田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花城》《长江文艺》《野草》《广州文艺》等刊物,有小说被选刊转载。

《命运链》是一组小说的题目,每篇小说至多五六千字。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也是一种对“旧我”的反叛。之前,我极力避免写自己身边的朋友,而在《命运链》这个系列中,我刻意将我和我的朋友们引入小说。2019年底,我计划之后每年都写两篇这样的短小说,等什么时候凑够一本集子了,就结集出版,这应该是我第一本才开始就规划好一切的短篇集子,我努力让它们更完善一些,也刻意用这样的篇幅对自我进行打磨。我期待《命运链》中的人物与我一起成长,愿友谊地久天长。

王文鹏,九〇后,写小说。有作品见于《长江文艺》《上海文学》《山西文学》《长江文艺·好小说》《牡丹》《大观》等刊。出版小说集《寻找宗十四》。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华书店古典小说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