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人贾雨村的堕落,对甄士隐和林如海的帮助,细节还原他的变化

2024-07-04 10:06:33

贾雨村是“枭雄”个性,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当初微末之时,受困于葫芦庙,多亏甄士隐资助他科举中了进士,步入仕途。而他恃才傲物被同事排挤遭罢官后,遍求无门,幸得林如海帮助而官复原职。从此攀附上贾家,平步青云。

当初他家道败落孑然一身。用平儿的话说就是“饿不死的野杂种”,却能奋发图强,破而后立,这是“兴”。

刻苦高中当官后,恃才傲物、贪酷狠辣、目中无人,被罢官是警示,代表小亡。

大兴之后必然是大败,第七十二回,贾雨村被突然降职,注定了他的结局还是“亡”。

兴亡集于贾雨村身上,必然导致他的性格多变、狡诈。作为名副其实的小人,从他对待援助恩人的态度也可见一二。

(第一回)当下即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又云:“十九日乃黄道之期,兄可即买舟西上,待雄飞高举,明冬再晤,岂非大快之事耶!”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

贾雨村穷酸没钱赴京赶考,甄士隐慷慨解囊雪中送炭。按说是他最需要的帮助。可他却不过“略谢一语”,这里很有说道。

贾雨村当时只是穷书生一个,甄士隐的资助也是“投资”。他虽然有信心能够科举高中,却也不能随便夸下海口。凡事没有绝对,如果此时他言之凿凿,反而让甄士隐看不起。

再有,贾雨村当时尚有书生意气,视金钱如粪土。如果五十两银子就让他感激涕零,也太过于“不见世面”。

所以,哪怕甄士隐的资助正是贾雨村迫切的需求。他也隐忍着不过“略谢”一声,不想人前失态。

但是,贾雨村回去之后天不亮就出发,踏上进京之路,他的迫切之心溢于言表。

贾雨村对甄士隐“略谢”,也与甄士隐的身份有关。

既然大恩不言谢,他与甄士隐算是各取所需,以图后报就是了。不需要感激涕零。

(第三回)林如海道:“……此刻正思向蒙训教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但请放心,弟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全协佐,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雨村一面打恭,谢不释口,一面又问:“不知令亲大人现居何职?只怕晚生草率,不敢骤然入都干渎。”

同样是帮了大助,到了林如海这里,贾雨村却“谢不释口”千恩万谢。

贾雨村为何区别对待甄士隐和林如海的帮助,前倨后恭?原因说出来不值一提,就是得失心的不同。

当初甄士隐帮助时,贾雨村一无所有。甄士隐给了他机会,是否成功还要靠他自己。

到了林如海时,贾雨村从高位跌下来,被罢官后急迫地想要复职。可惜却因没有后台和门路,找寻不到帮忙之人。

他先去南京甄家,结果铩羽而归。来到林如海这里给林黛玉做老师,也是看中林如海是贾家的女婿。

什么他问林如海“令亲大人现居何职”,都是奸诈狡辩。如果不是打听清楚,怎么会投入门下!何况头天冷子兴还和他讲了清楚。他对林如海和冷子兴都没说实话。

贾雨村被罢官时已经是四品知府,要比林如海的七品巡盐御史高多了。

但既然罢官了,又在林家门下做“西席”,地位上不如林如海,又是他主动有求于人。自然对林如海千恩万谢。

然而,贾雨村此时的“谢”,与当日对甄士隐的“谢”,真诚反而不如。

官场之上没有“白吃的午餐”,他得到了帮助,也必然要有回报。

谢甄士隐是书生意气,谢林如海是官场练达。经过了仕途的起伏磨练,贾雨村早都已经圆融,“脸皮”变得越来越厚,什么脸不脸已经不重要。

贾雨村的转变就是人性的转变,此时的她,彻底褪去心中的正义,完全成了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小人。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华书店古典小说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