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最讽刺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2024-07-02 11:23:32

现在流行花样解读《西游记》,打开手机,左边一碗鸡汤《孙悟空说的一段话,让多少人沉默了》,右边一个阴谋论《在灵山被打死的是真孙悟空,取经的是六耳猕猴》,好像不掘地三尺挖出个一二三四来,《西游记》就白读了似的。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主要用来讽刺和描绘了明代社会现实,今天老刘就来说下西游中最讽刺的一件事情。

小说第八回中如来在“孟兰盆会”上说:南赠部洲的人,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所以,南赡部洲是“口舌凶场,是非恶海”,他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为什么不直接分派给世人呢?

如来给出的解释,怕世人愚钝,轻慢了佛经……正是因为如来对南赡部洲有这样的认知,所以,如来让观音去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取这三藏真经。

《西游》中唐僧到了两界山时候为猎户刘伯钦过世父亲的超度亡魂,刘伯钦父亲托梦,说:“得了圣僧,念了经卷,消罪业,阎王差人送我上 中华富地长者人家托生去了。”

由此可见,在东土大唐的边界内外,还是以“中华富地”为心目中的向往之所,能够托生到此,乃是福分。而“中华富地”、“长者人家”是寻常百姓对东土大唐的直观印象。

再到后来唐僧,来到西牛贺洲的金平府,这已经是和大雷音寺同属于一个州府管辖,可以说距离已非常近了,而此时此地的僧人见到唐僧时候说的话是:“我这里向善的人,看经念佛,都指望修到你中华地托生,才见老师丰采衣冠,果然是前生修到的,方得此受用,故当下拜。”

由此说来,西牛贺洲的僧人在如来佛祖的治下,一生吃斋拜佛念经,其目的却是指望来世托生到南赡部洲的中华富地,着一身风采衣冠,如此云云。

可就算这般,待到唐僧抵达大雷音寺、拜见如来佛祖之时,如来对三藏道:“你那东土乃南赡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广人稠,多贪多杀,多淫多诳,多欺多诈;不遵佛教,不向善缘,不敬三光,不重五谷;不忠不孝,不义不仁,瞒心昧己,大斗小秤,害命杀牲。造下无边之孽,罪盈恶满,致有地狱之灾,所以永堕幽冥,受那许多碓捣磨舂之苦,变化畜类。有那许多披毛顶角之形,将身还债,将肉饲人。其永堕阿鼻,不得超升者,皆此之故也。虽有孔氏在彼立下仁义礼智之教,帝王相继,治有徒流绞斩之刑,其如愚昧不明,放纵无忌之辈何耶!……”

这与“孟兰盆会”上说的来比较是一个套路,还增添了诸多 孽、罪、恶的言辞:“ 多贪多杀,多淫多诳,多欺多诈,不忠不孝,不义不仁,……”

而唐僧作为南赡部洲大唐国的一员,西行之路自然是耳闻目睹了西牛贺洲的各州各府百姓和僧人的言辞话语,心中更是明了他们对中华富地的向往之意,当听着如来与底层民众所发之声截然不同

如来坐下大鹏吃了一个国的人。你说这一个国家的人是信佛的呢,还是不信佛的?

乌鸡国国王就是不敬佛,把文殊菩萨丢河里三天,结果被妖怪害了,三年之后才复生,你猜他做回皇帝以后还敢不敢对佛不敬?一国之君尚且如此,住在灵山附近不信佛会有什么下场,狮驼国或者就是最好的证明。

信了教,叫要求取经书,唐僧是如来的弟子,手下还有孙悟空这样闹事之人还要交手续费呢,其他人来求佛讲经得交多少?

即便如此唐僧居然还相信取来的经书能救东土大唐?他经历的81难里至少有70难是在西牛贺洲发生的。

现在设身处地想一想: 比如你是寿星的白鹿,你想吃童男童女、或者你是车迟国三精你要获得更大的权利。 从直觉上来讲你去更大的国家,忽悠更大的国王,成本更低效果更好啊。

为什么这些妖怪不去坑李世民,而是要坑这些小国的国王呢?

这恰恰证明李世民是明君,他治国有方海晏河清,妖邪知道没办法下手。

你再想想:宝象国一国之君连救个百花羞公主都做不到,而魏征却能梦斩泾河龙王。

乌鸡国的国王把文殊绑在河中三天三夜,而李世民礼遇观音化身。朱紫国的国王连个合格的医生都找不到,祭赛国的国王因为一颗舍利就迁怒全寺僧人。

如来佛祖宣讲正果,三乘妙典,五蕴得严,天龙同绕,花雨缤纷,禅心朗照千江月,真性情涵万里天。这其中,又有几分朗照和情涵给予了西牛贺洲乃至普天之下的芸芸众生呢?

西游记里的唐僧自己亲历了这么多国家,不愿意相信亲眼见到的,李世民双手奋斗来的繁荣昌盛,却觉得这外国人纸上的经书能救国,本身就是一种荒唐,讽刺的现实里不缺这样的事情发生。

这里所涉人物“如来”,“唐僧”等皆为小说人物,与历史人物无关,喜欢就点赞关注吧。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华书店古典小说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