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8 10:34:09
一代红学大家冯其庸,博学多才,六艺精深,他一生在勤勉治学的同时,还始终不忘诲人、立人、达人,故门下弟子、朋友众多,且个个都非等闲之辈。谈到自己待人宽厚、诲人不倦的交际之道,冯其庸说:“我就是想把大家都激励成‘大家’。”
当年,二月河潜心研究红学,满怀希望地将论文一篇篇寄出,却石沉大海。年轻气盛的他就写了一篇火药味十足的“声讨信”,给《红楼梦学刊》常务副主编冯其庸寄去,并附上另一篇稿子。冯其庸看信后没有生气和置之不理,而是从中看到了二月河的文学才气,旋即回信,同时以最快速度推荐刊发了他的文章,还邀请二月河参加全国红学研讨会。
当有学者谈到历史小说还没人写康熙时,冯其庸就建议二月河写一写。二月河说:“我没有写小说的经验,怕写不好。”冯其庸鼓励说:“谁生下来就会走路?你只有写出来才能知道行不行啊。”后来,二月河写到30万字就写不下去了,冯其庸审看后说:“你写得比我想得要好得多,就按照计划写下去,成功在望。”二月河又有了信心。第一卷完成后,冯其庸说:“你不用搞别的了,这就是你的前途,这就是你的事业。”最后二月河一口气写了4卷,并一发不可收,铸就“帝王三部曲”,迅速红遍海内外。
黄亚洲是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编剧,他当初十分犹豫接这个剧本,因为对《红楼梦》并不熟悉,连普通的红学爱好者都算不上。第一次剧本研讨会上,冯其庸就鼓励他说:“亚洲,你就放开写,不找专门的红学家来编剧才是正确的做法,要找的就是对《红楼梦》未必很了解但对编故事很有想法的作家,因为影视作品是给广大观众看的,更重要的是文学性和故事性,注重学术考证的话反而会使剧本变得死板。《红楼梦》之所以很难走向海外,就是因为里面的人物太多、关系太复杂,外国人看不懂。所以这次要适当精简人物,突出故事性,让一般老百姓都看得懂。”
黄亚洲听了很受启发,也信心大增。他回去后专门画了表格,把人物的身份和彼此关系都放进去,表格密得像蜘蛛网。初稿完成后,冯其庸总是肯定“这个地方已经写得很好”,从不直接批评哪些情节写得不准确、不到位,而是不厌其烦地讲出自己对每段主要情节、每个人物的理解。黄亚洲说:“没想到冯老如此宽厚,虚怀若谷,像我这样外行的意见,他也能听得进去,而且会认真对待,绝不拿自己的学问压人。”
中国红学会副会长胡文彬当初在《新华文摘》做编辑工作,因热爱红学认识了冯其庸。冯其庸当时是红楼梦研究所所长。一天,胡文彬向冯其庸表达了自己想调入红楼梦研究所工作的愿望。令胡文彬想不到的是,他的调动手续不仅办得神速,而且一到新单位就被任命为副所长,工资也由99元变成了144元。更让胡文彬感动的是,1987年全国第一次评职称,胡文彬在研究所内部征求意见,大家一致认为,他填个副研究员更稳妥。谁知申请表拿到冯其庸面前的时候,他说:“你怎么填副研究员,应当填研究员。”结果当年48岁的胡文彬成为第一批拥有正高职称的人。胡文彬说:“我并不是冯其庸的学生,我和他也没有任何金钱上的来往,更没有其他方面的利益关系,他就是爱才惜才。”冯其庸举贤达能,乐于成人之美,这怎能不让人感激与敬佩呢。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冯其庸一生诲人不倦,立人达人,金口一开,必是鼓励之语,而往往就是这一两句话,足以提携后辈,改变其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