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推文是独独推给我了,还是其他人都有?

2024-05-05 10:21:31

黛玉文学到底有多好用

模仿林妹妹使小性的语气

当你被对象敷衍式回消息时

当你不想上学只想躺平时

当你被生活的苦难压垮时

当你和NPY(或是闺蜜聊天)TA迟迟不回时

你便可以用以下话语表达自己的小情绪

你大抵是倦了,竟回我这般敷衍。

这怕不是又被哪位妹妹绊住了,竟如此不理人了。

瞧瞧,我不过就是多说了一句,哥哥就这般模样,算了算了,是我多嘴了。

如此说来倒是我的不是了,显得我斤斤计较,越发不如别的妹妹了。

瞧你忽冷忽热的样子,怎么,与我聊天是委屈你了?我就知道,别人不冷落你,也不会轮到我。

当你卷不动了

终究是熬到了下课时间,再也不用看那烦人的PPT了,我可算是解脱了。

你要是这般态度,倒不如直接不理我好了,考砸了我也不想的。

当你遇到发生在自己身上愤愤不平的事情时

我知道是我配不上发货了,大家都发货了,不像我,连催的时候都小心翼翼,成了一个热场笑料,现实生活不顺人人冷眼相待,哪怕是在网上我也知是我不配了。

你们可是好生有趣啊,不像我,不仅连句话都搭不上,还要被当成破坏氛围的傻狗,在网上受尽冷眼,也没人来疼我。

黛玉文学好用是好用

但它终归还是互联网玩梗中诞生的片面语录

同时它过度放大林黛玉用语中的耍性子的风格

而将其命名为“发疯”也有失偏颇

林黛玉文学火了之后有网友用“发疯”、“作”甚至“狠狠拿捏住男朋友的发疯文学”来形容林黛玉文学,引来了林妹妹庞大粉丝群体的强烈反对。

在红学爱好者们眼中,林黛玉文学仅仅是《红楼梦》语言特点的一点皮毛,不但不能体现林黛玉真正的个性反而给林黛玉冠上病娇、矫情的帽子。

在那个时代下的林妹妹,实际上是先进又聪明的女性代表,只是受制于封建礼教,才让她过的郁郁寡欢,却又不敢大声疾呼,只能将哀怨通过一些细腻的带着嗔怪的语句表达。

林黛玉文学放大了林妹妹使小性的一面,实在无法显现出复杂的林黛玉形象。

我们中学时就学了《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节选,仍然记得幼小的林妹妹初入大观园时的“处处小心,时时在意”、“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行一步路”。

比如在林黛玉在见过邢夫人后,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再去,黛玉道:“舅母爱恤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

林黛玉优越的洞察力和敏感谨慎的性格在她初入贾府时便尽数体现出来,而此时她也不过十一二岁。

《红楼梦》中有一句对联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不只是宝钗,林黛玉对人情世故也无比通透,对大观园的生活规则了如指掌。

但她明知,却不肯顺从。在被封建礼制禁锢的大观园中,林黛玉是那个读诸如《西厢记》、《牡丹瓶》此类禁书的姑娘,是敢于向心上人宝玉表达心意又会因感情中的不安而不断试探对方的性情中人。她毫不遮盖的才气、她追逐爱情的勇敢都是对封建礼教的最大反叛。

黛玉也是一位有生活情趣的女性。黛玉住处的池塘里有几株已经枯萎的荷叶,宝玉觉得不如将这“破荷叶”拔了去,黛玉却说道:“最喜欢李义山的一句诗,‘留得残荷听雨声’。”

她还是才气逼人,极聪明又幽默的……总之,《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绝不只是一位只有怨和嗔两个标签的人,黛玉文学确实展示不了黛玉的全貌。

仅仅就走红的林黛玉文学来说,这些语录千回百转的表面上,其实暗藏着一种直接表达自己情绪的本质。

比如林黛玉文学中那句著名的“这花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得到周瑞家“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的回答后,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很多网友以此觉得林黛玉性格好妒,尖酸刻薄。但这几句诘责其实是一个寄人篱下的小姑娘维持自尊心的体现。

敏感细腻的林黛玉在寄人篱下时面对被歧视的情景,她不隐藏不黯然神伤,而用几句嗔怪宣示自己的情绪。

在对心上人宝玉一次次情感试探的过程中,林黛玉更是一次次展现出“林怼怼”的一面,林怼怼的语调和语言风格也在林黛玉文学最多的体现出来。

极度敏感细腻的林黛玉面对寄人篱下时被歧视的情景,面对不确定心上人心意的情形时,她不隐藏不黯然神伤,而总选择用几句嗔怪宣示自己的情绪。

反观现在,我们在情感关系中却常常不愿意遵循本心,主动表达心意;在人际关系中难以直接说出最在意的问题和最切身的感受。如此一对比更显现出林黛玉的反叛和直率的性格。

林黛玉文学不是发疯,林黛玉从来不疯,她是身处最封建时代也最勇敢、最率真的女性代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华书店古典小说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