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2 10:12:21
毫无疑问,在报刊网络中,中短篇小说数量众多,优质作品同样不少,为了将它们推介给广大读者,2022年,中国作家网特推出“优选中短篇”栏目。每月一期,以音视频形式线上连接,听专家学者分享各自阅读并喜欢的一部中短篇小说。本期7位推介人为徐刚、马兵、陈涛、郭冰茹、黄德海、聂梦、何同彬。
《宋骑鹅和他的女人》徐则臣
小说由“仲夏夜”“封缸酒”“清明柳”“临江仙”四个具有古典意趣的小节串联而成。故事结构虽相互缠绕,但各个小节却能独立成文。小说把我们带到了遥远的知青岁月,尽管这里不乏知青文学常见的桥段,比如通过夸张乃至戏剧化的段落,将批判的矛头指向权力体系的虚伪与荒谬之类,然而我们终究会发现,那些遥远岁月里值得打捞的,永远是那些人性闪光的瞬间。因此小说最后,令人感动的恰恰是文本中升腾起来的,那种非常朴素非常静穆的力量。总之,小说非常好读,也非常耐读,充分现实了作家的叙事功底。
庆西老师是文坛宿将,多年致力新笔记叙事的研究与实践,颇有心得。《十八街碎事》接续他此前《人间笔记》的笔法,以散点透视的方式提炼鲜活的少年记忆,在细密的叙事中呈现世事的恒长。小说散中有神,细碎中有诗意,寥寥数笔就把一段段少年的心事和成人的悲欣描绘得隽永而深意。小说没有核心的情节,却容留下无数关于天真与世故、疼痛与怜惜、艰辛与执拗的生命细节,点到为止,却留下持久的回甘。读罢,让人仿如文中的少年,“在波光粼粼的落日余晖中,知道黑夜将近,十八间的故事如云絮飘散,少年不识愁滋味,亦心有戚戚焉”。
之所以推荐这个作品,更多的考虑还在于,我们如何用文学的方式处理官场这种深受社会关注的题材。《王不见王》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官场文学,作品虽然是官场小说,但是既不是停留在官,也没有停留在场,而是将官场当作庞杂的背景,关注的还是这群干部在工作、生活当中的表现,并借此传递作者的思考。这个作品一方面介入了现实,但另一方面没有说教与批判,叙述波澜不惊,但平静之下又暗流汹涌,引人深思。
青稞酒是藏地的日常,很多人家自己都能酿。然而当它成为消费品,用来标注人们的身份、地位、财富和社会资源时,它已然和越野车、私人秘书、城里女人一样成为村民眼中的现代化奇观,不仅如此,它甚至还暧昧地连接着欲望的法外之地。万玛才旦借青稞酒,写出藏区日常生活被消费主义型塑后,阴冷的一面,在每个人都被声势浩大的市场洪流裹挟的今天,他笔下的故事不仅贴近藏地的某种现实生存,也和我们所有人有关。
篇名是一个在某些地区存在的职业,这职业是为即将离世的人清洁身体。做这个职业的人,是把即将离世的人干干净净送走,而她自己,则似乎困在某种特殊的诅咒里,很难再有正常人的生活,于是她不得不学着跟孤独和寂寞相处,学着跟接连不断的老病相处,不断练习跟在不远处等待的人世尽头相处。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中,作者用安静细致的笔墨,一点点写出了“这一个”净脸人的命运,包括她满怀梦想的青年时期和忽然遭受的噩运,并试着探究她跟命运和解的过程——包括那些给她带来噩运的人,从而在某种意义上将自己的灵魂擦拭干净。
徐则臣《宋骑鹅和他的女人》
《宋骑鹅和他的女人》,徐则臣“鹤顶侦探”系列的又一个短制。“鹤顶系列”一出场便拥有多重面孔,它处理的是《北上》等“大水故事”的未竟事宜,是作者下一个长篇侦探小说外壳的试验场,除此之外,它更是它自己,一个遵循某种“三一律”的主题小说集,它和“花街系列”“京漂系列”“运河系列”一道,有力地阐释并扩充着徐则臣的文学地图。
至于《宋骑鹅》在“鹤顶系列”内部究竟占据什么样的位置,还要等这个系列终结时才能看得清楚。因为它除了践行作者关于短篇小说的一贯理念——“每个字都要站着”,“把短篇写短”,“在很小的地方定格”,“冰山理论”,“笨方法”,“沥掉水分”,“精进纯粹”——之外,还承担着与其他同伴实现资源共享、差异性并举等多重职责。乡镇图景,世道人心的恒常,在一位基层派出所所长的讲述中徐徐展开,作者有意重建一个时代航程尚未完全透明的时空,掀开一角,让我们一窥隐藏在人内心深处的偶然性。
周幼安是一个小说视野的“新面孔”,作为一个年轻的诗人,她为自己的小说创作注入了源出于当代诗歌的特别的问题意识、感受力、空间体验和主体的游移性,同时以诗人的语言、修辞给小说叙事带来了令人惊异、不安的跳跃感、灵动性和更加深入当代性的细腻体验。胡桑认为,“《谛听》触及了被剥离出家庭的当代人与他者关系的裂变”,这种裂变既发生在青年主人公“董成宇”或者我们的年轻作者周幼安身上,更发生在一个以赤裸身体、全景敞视、虚拟世界、数字算法等为存在表征的都市空间中的每一个敏感的个体的身上。《谛听》以青年人的敏感、执拗乃至生涩触及了一个极具普遍性的当代主体境遇的症候性命题。这部新人新作是《钟山》创意写作推广计划的新栏目“发现·创意”的第一个“发现”,也欢迎全国创意写作专业的老师和同学们多关注、多支持这个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