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红楼|第八回(上):金玉初会,作者有三项任务

2024-01-11 11:43:33

第七回中,贾宝玉在宁国府遇到秦钟,一见钟情,贾宝玉约秦钟到贾府的私塾里去上学。

按说,接下来的故事是“恋风流情友入家塾”,看红楼梦回目,这却是第九回的内容。原来,在两人上私塾之前,作者插播了一回薛林两人的故事。

这是因为,如果第八回写“恋风流情友入家塾”,第九回写“金寡妇贪利权受辱”,差不多写到第十三回,林黛玉才能再次出场。林黛玉是女一号,她从第三回出场之后就很少露面,这哪是女一号的待遇!在贾宝玉与秦钟上学之前,她必须再露一次面,与女二号薛宝钗见见面。

林黛玉与薛宝钗,比古典小说中大多数女性的形象都要丰满。但是,把这两个形象单拿出来,还是有些单薄。两人的形象,是在反差与对比之中丰富起来。只有让女一号与女二号见面,两人的形象才丰满,这本书的故事才好看。

这是第八回的任务之一:让薛林两人见面。

在薛林两人见面之前,有一件事更迫切――女二号薛宝钗是什么性情,什么模样,读者还几乎不知道。她只在送宫花时偶一露面,面貌模糊不清。作为与女一号分量几乎等同的女二号,这样的待遇是不妥的,必须让她再次出场,正式与读者见见面。

这是第八回的任务之二:把薛宝钗介绍给读者。

本书中有两个重要隐喻,一个是“木石前盟”,一个是“金玉良缘”,这是本书情感矛盾的两个结点。

“木石前盟”在第一回和第三回已经说明白,读者读到“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时,对“木石前盟”心中了然。

可是,“金玉良缘”的“金”始终未露面,“玉”,可以说露过面,也可以说未露面。说它露过面,是它在第一回和第三回俱已出场;说它未露面,是第一回,茫茫大士说它“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它是什么形体,才称得上“宝物”,作者只字未说,茫茫大士在上面镌了什么字,也只字未说,作者留了个悬念。第三回,这块玉再次出场,它是什么形体,镌了什么字,仍旧只字未提,只是引出一段摔玉的风波。这说明在第三回,作者着笔写的是佩玉之人,而非“玉”本身。

也不能总留着这个坑不填,必须让“金”和“玉”都现现身,填平第一回的坑,随便引出“金玉良缘”的暗喻。这是第八回的任务之三。

这三个任务都涉及薛宝钗,故而,作者把故事地点放在薛姨妈一家居住的梨香院。

把地点设置在这里,还有一个原因。薛家第一个出场的人是薛蟠,呆霸王又呆又凶,出场就抢镜,致使读者忽略了薛家另两位家庭成员。在那样义愤填膺的时刻,作者也不好让温婉的薛宝钗和热腾腾的薛姨妈出来冲淡气氛。此时,经过“梦游幻境”“初试云雨情”“刘姥姥入荣国府”“送宫花”“宝玉会秦钟”等一系列香艳的、滑稽的、琐屑的、缠绵的事件不断冲刷,读者的义愤之情散去,也该让薛姨妈出来见见读者,顺便交待一下薛蟠的行踪。

诸位一路看下来,会发现,这没贾宝玉什么事,他完全可以上他的学。其实不然。

前面介绍林黛玉的容貌性情,是通过贾宝玉的眼睛看到的;此番介绍薛宝钗,也要通过贾宝玉的眼睛去看,才能保持观察角度的一致。

薛宝钗的“金”,也要借助于他的眼去看。薛宝钗要看玉,也必须要有人顺便把“玉”给她带过去,总不能让她自己跑到贾宝玉屋里,摘下贾宝玉的玉看个究竟。谁把玉带过去最合适?当然还是贾宝玉,他走到哪,他的玉就带到哪。

接下来,薛、林见面,也需要他掺合,没有他,薛、林只是普通亲戚,见面会客客气气,不会有那些醋海生波的话语。

故而,这回书与贾宝玉关系不大,却非要他来客串不可,先把上学之事放一边。

梨香院这段,作者写贾宝玉很潦草。以人之常情揣测,贾宝玉到薛宝钗屋里探病,两人必定说些闲话,然后薛宝钗才会赏鉴贾宝玉的“玉”。书中却不是,薛宝钗问了安,就说:

“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

是不是太唐突?作者这样写,就是因为,贾宝玉在本回前半部分仅仅充当串线人,读者通过他的眼睛看到了薛宝钗的外貌衣着,完成了任务一。下一步要赶紧切换到任务二,让“金”和“玉”现身。这中间的琐细过程,只好省略了。

第一回的谜底揭开,茫茫大士在玉上刻的字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跟薛宝钗金锁上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正好成一副对子。

对子跟筷子、袜子一样,每件都是独立的,可要配在一起才算完整。这暗示两人以世人的眼光看去很般配,组合在一起很完美。

薛宝钗的锁是怎么来的?莺儿说是癞头和尚送的。癞头和尚就是本书开头的茫茫大士。贾宝玉的玉就是他把一块石头幻化而成。这“金”也罢,“玉”也罢,都是茫茫大士的作品,代表着命运不可逆改的安排。

问题就出在“玉”上。“玉”是石头的一种,因其价值不菲,世人将其单列出来,命名为“玉”。“玉”有双重属性,一重是自然属性,一重社会属性。石是它的自然属性,玉是它的社会属性。

对一个人来说,哪是他的自然属性?哪是他的社会属性?一个先天固有的东西是他的自然属性,比如贾宝玉从小“淘气异常”“聪明乖觉”、抓周时抓取脂粉钩环,这就是他的自然属性。他是荣国公重孙,贾贵妃爱弟,贾母之爱孙,这就是他的社会标签。

贾宝玉,以其自然属性来看,与林黛玉高度一致,他俩都多愁善感,对功名利禄漠然视之。以其社会属性来说,他与薛宝钗极其契合。薛宝钗是贾府长辈眼中好女孩儿的标准版本,这样的女孩儿天生是做贤妻良母的材料。

爱情与婚姻指向的目标不是一人,贾宝玉如何选择?

“金”“玉”果真结成良缘,就意味着对“木石前盟”的背叛,这样,“良缘”也不会成为良缘。“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石乖玉不光”,就是“金玉良缘”的不祥预言。

对贾宝玉来说,与薛宝钗结合,他就面临着感情上的残缺;与林黛玉结合,他就面临着现实生活中的残缺。这不是“金玉良缘”的出现冲击了“木石前盟”的幸福,而是“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两相对照,各自照出了各自的残缺。

要想一个完美的结局,除非“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恰好重叠,“石”即“玉”,“木”即“金”,爱情指向的对象与婚姻指向的对象恰好是一人。

可是,少年感性的眼光,父母理性的眼光,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筛选标准,怎么可能指向同一个目标?

薛宝钗和贾宝玉一派天真地赏鉴着对方的金、玉,还不知这是命运套在他们身上的枷锁。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华书店古典小说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