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8 10:40:26
晴雯被撵,宝玉很伤心,“心下恨不能一死”,并“将一切人稳住”,独自一人偷偷地去看望晴雯;晴雯夭折,宝玉很难过,“一心凄楚”,并郑重其事地为晴雯写下《芙蓉女儿诔》。于是,有读者得出结论:宝玉极为看重晴雯。
红楼的妙处就在于,“假作真时真亦假”,作者总是把假象写得相当明显,让读者误以为真,却把真相隐藏在容易被忽视的小细节里。
从被王夫人召见,到被撵出去,中间有四五天的时间。这四五天,晴雯“水米不曾沾牙”,虚弱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
晴雯是宝玉身边人,每天都要见面,宝玉不可能不知道晴雯的情况。那么,这四五天时间,眼见晴雯一天天虚弱下去,宝玉在做什么?
王夫人召见晴雯时,明确说了,“既是老太太给宝玉的,我明儿回了老太太,再撵你”。这就说明,晴雯非常清楚,王夫人一定会赶她出去,所以她“一出门,便拿手帕子捂着脸,一头走,一头哭,直哭到园门内去”。
但是,王夫八没有马上赶晴雯出去,这便给了晴雯一个缓冲期。这个缓冲期,她有没有办法自救呢?
如果宝玉真的看重晴雯,那么,晴雯的反常宝玉一定会看在眼里,从而追根究底,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就会为了留住晴雯去做点什么?
这四五天时间,正好有一个中秋节。贾母在园子里设宴赏月,书中说宝玉“近因晴雯病势甚重,诸务无心”,都没有陪黛玉,而是早早地回怡红院了。
这就说明,宝玉知道晴雯病了,而且为此心情不好,都顾不上黛玉了。
但是,除此以外,他没有实质性的行动来帮助晴雯。
黛玉初进贾府时,就想到过母亲对宝玉的评价:“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注意这句话:“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外祖母即贾母,贾母对宝玉的溺爱,整个府内无人敢管,包括贾政和王夫人都不敢管,只能顺从贾母的心意。
什么是溺爱?就是百依百顺,要月亮摘月亮,要星星摘星星,宝玉“喜在内帷厮混”,贾母就把他养在“内帷”;宝玉不爱读书上进,贾母就要求贾政不准逼他读书。
被溺爱的孩子,总是有求必应的。第五十七回,因黛玉吃的燕窝是由宝钗提供的,宝玉觉得不妥,“虽不便和太太要,我已经在老太太跟前略露了个风声”。“不便和太太要”,说明宝玉向王夫人提要求很难得到满足,但他只“在老太太跟前略露了个风声”,贾母就马上吩咐王熙凤“一日给你们一两燕窝”了。
如果宝玉强烈要求留下晴雯,贾母自然会答应。一个丫头而已,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何必违拗宝贝孔子的意愿呢?只要贾母同意了,王夫人那里也就没有问题了。贾府上下都知道,宝玉不好,贾母便不好,贾母如果不好了,那全府就都不好了,王夫人更是会被指责为大不孝。
书中还有一个细节,第七十九回,宝玉“睡梦之中犹唤晴雯,或魇魔惊怖,种种不宁……故酿成一疾,卧床不起”,因为病势严重,贾母“天天亲来看视”,王夫人更是“心中自悔不合因晴雯过于逼责了他”,可见王夫人对撵晴雯一事也并不坚定,是可以商量和通融的。
也就是说,晴雯原本是可以留下的,只要宝玉愿意去求老太太。
一个常理,是否看重一个人,就看愿不愿意为了这个人去付出努力。在晴雯生病的这四五天时间里,宝玉没有为之做过任何努力,只是眼睁睁看着她一天天衰弱下去,何谈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