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11:59:05
最近,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主办的“火热的青春,辽阔的家国山河――军旅作家曾剑长篇小说《山河望》新书分享会”举办。作家、评论家高海涛,作家刘恩波,作家、辽宁文学院副院长周荣,以及本书作者曾剑就《山河望》这部军旅文学作品进行了对话。
《山河望》以作家曾剑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背景,还原了一段当代军人朝气蓬勃的军校生活。故事发生于湘江边上某军事院校,该院校迎来了新一批学员,他们中有“许三多”一样沉默而坚韧的李大林、聪明爱说风凉话的王正君、自卑胆小却不失真诚的赵多等。三年战友成兄弟,生活与训练中,有奋斗和追求,也充满困惑和烦恼。
高海涛认为,《山河望》是一部军校生活的记录,也是一段军人青春的心灵史:“《山河望》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长小说,和其他的军校小说和青春文学相比,它少了一些清纯和浪漫,多了一点复杂。”
高海涛认为,作品中人物的成长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不确定的、似有若无的,且带一种悲剧性的。《山河望》中,军校三年让年轻人变成熟了,但是这种成熟并不是表面化的境界提升,也没有标志性的英雄壮举。这些年轻的战士生而平凡,最后也只是平凡。故事中,李大林牺牲的时候不过是基层派出所的所长。小说最后还附有一篇报道,证实了这个人物是真实的。李大林的牺牲,与其说让人肃然起敬,不如说更让人感动,甚至感伤。这种感动和忧伤应该作为一种正面价值,要正确地去理解忧伤。
刘恩波认为《山河望》是作家亲身经历的一段个人生命历史的写照、回望和追溯,他说,“中国的文学传统中讲‘修辞立其诚’,如果一个作家没有强烈表达内心情感的愿望,他便无法写出好作品。书中有许许多多的声音、感悟、生命体验,都是曾剑曾作为个体在军校锤炼自己生命历程所得。”
曾剑称自己是一名想象力稍弱的作家,“大部分故事会以真实为原点,上面有点阳光,有点雨露,有点阴影,但是基点是真实”。他就书中人物的真实性以及自己的切身体验回忆道,“早在五六年前,我想写我那段军校时光,那段时光对我很重要,改变了我的命运,但同时,我觉得故事平淡。我们是炮兵学院,清一色男性,没有感天泣地的爱情故事。和平时期,非特战部队,非特殊岗位,很难出彩。我想,这样的生活,写出来,一定是平淡的,‘平淡’二字阻碍了我,我迟迟没敢动笔。不过在那次祭奠战友回到鲁院,我七天没写东西,眼前一直是他那座孤零零的坟。七天后,我放下我写了一半的小说,开始写他。我写他,写我,写我们的军校生活。当然,这是小说,有虚构的成分。不过,即便有虚构,作品依然是真实的――情感上的真实。”
周荣注意到曾剑在塑造人物时的一个特点――他总是在写小人物,同时不回避小人物身上的小可爱、小机灵、小毛病。“阳光和阴影永远都是相随的,生活肯定是斑驳的。”正是这些小毛病才让人物更加生动。
曾剑为湖北红安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辽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先后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鲁迅文学院第13届高研班及第28届高研班(深造班)。出版发表长篇小说《枪炮与玫瑰》《向阳生长》《黑石铺》,小说集《冰排上的哨所》《穿军装的牧马人》《玉龙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