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10:40:23
上帝是人们虚构故事中的冲动所创造出来的最古老、最好的艺术形象,全知全能,但小说的寿命要长过上帝的寿命。
上帝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小说造出来的。或者说,传道者在给人们讲述小说形象中的上帝,而不是真实的上帝。因为真实的上帝根本就不存在,所谓人们看到的梦中的上帝都是自己意识构造的,而非实有。而传道者传播上帝的神迹,其实就是在宣讲上古神话。即便把上帝说成了普通人都能信奉的神,也不能显示上帝的实有形象。没有神迹,就没有人们的顶礼膜拜,没有顶礼膜拜,就没有信奉。于是,上帝化身为小说中的角色,处处被人们传颂。
也就是说,小说的作者可以创造出上帝,让上帝干很多事,又好像什么事都没干。而小说作者采用第三人称叙事的时候,就相当于进入了上帝视角,对人物以及故事具备全知全能的视角,当然也就可以创造一些人物和事情了。作者是小说创作的君王,但是,作者并非那么自由,而是受制于小说创作规律的制约。他可以创作出全知全能的上帝,用来突破种种限制,也可以实现一种创作内的自由,却不可以自己成为上帝,不可能自己随心所欲创作小说,毕竟,小说有自己的创作规律,也有内在逻辑。
小说的创作不会停止,而上帝造人之后,就不再造了,而是歇着去了。人们自己会繁衍,会自己成长。于是,现在的人类成了自己繁衍的生物,并且迅速霸占了地球。而上帝却不见了,人们只是认为有上帝,其实上帝根本就不存在,就好像人们认为小说中的人物真实存在一样,其实只是虚构的存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上帝就是小说中的人物,也是一种虚拟的存在,让很多人都相信了。于是,人们就要成立宗教,信奉上帝,还要到处宣讲关于上帝的小说――――就是神迹。把更多的人吸引进来之后,宣扬上帝的人就成了宗教领袖,接着宣扬,并且要把上帝发扬光大,让上帝走进每一个人的内心。其实,他们宣讲的都是小说,是虚拟的存在,并且要把这种虚拟的存在变成实有的东西,还要塑像,供奉牌位,甚至一些地区把上帝化作非常世俗的和当地风俗一致的神。就好像小说作者要让人物入乡随俗一样,成了世俗化的人物,却往往容易出现问题。
小说创作不会停止,小说阅读更不会停止。可以说,是小说阅读市场催生了小说的创作,也是小说创作带来了小说的繁荣。有了市场就会有不断地创作,也会有不断的阅读。人们阅读小说,接受了小说宣扬的思想,并且对小说中的人物印象深刻,也会给别人讲讲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让别人知道还有这么一篇小说。也就是说,关于小说的阅读会一直持续下去,而关于上帝的信奉却并不一定持续下去。虽然小说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流派,创作理论和技巧也不相同,但是人们喜欢这样的创作,不喜欢胡乱编写的,漏洞百出的作品。于是,作家在写小说的时候,会比较用心,甚至会模仿小说中的人物和自己对话,有时候还吵闹起来――――其实是作家自己在吵。那么,作家还是自由的吗?
当然不自由,不过作家创作出来的小说却具备长久的生命力。小说的寿命上千年,志怪、传奇、话本等,流传到现在,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并不是故事不精彩,而是缺乏优美的词句。但是,作家们并不屑于用优美的词句,他们只专注于合适。合适的词语才是最好的词语,合适的团队才是真正的团队,合适的环境才是真正的环境。于是,作家要构思自己的内心活动和节奏,而不知名的作家或写手大多不具备什么太多的规则意识,写出来的作品也没有传下来的可能了。曾经的大文豪写起现代诗来,已经和儿童诗歌一样了。他们空闲的时候,也会想想日子怎么过,但他们抱着充足和远大的理想,要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了。
小说的寿命代代延续,读者一茬一茬地更新。但是老师们会说这些书是闲书,看不得。尤其是金庸、古龙、梁羽生。他们一方面写作,一方面致力于创新。后来,人们开始阅读他们的作品,产生强烈的共鸣,而这种共鸣是信奉上帝的时候才会遇到的共鸣,而且是不掏钱就能享受到一些待遇了。只不过,这种不掏钱的行为并不一定持久。
于是,上帝成了世俗化的动物,也成了信奉者的心里长久不衰的艺术形象。在小说中,上帝实现了自己的自由,也成其为上帝,而在现实生活中,上帝确实不存在,只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其中不乏全知全能的瑰丽想象。
小说创作和阅读会持续下去,而上帝的形象可能被改变得面目全非,甚至根本就让人认不出来了。甚至一部分人认为行善积德的上帝形象就是不被世俗所容的大傻子,其实,只是人们认为错了。上帝可以变魔鬼,魔鬼也可以变上帝。佛教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小说不是屠刀,而是长久流传的东西,而等待上帝消失不见之后,小说也就成了长久生存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