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5 11:17:43
《红楼梦》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的书目,一直不理解为什么要放到小学。试着让女儿读原著,果然读不懂,哪怕边读边看电视剧都没用。
后来买了人教版的《红楼梦》,才知道原来是个节选本,有的地方甚至略有删改。暑假已经开始,本着“钱不能白花”的心态,带着刚入初中的女儿开始每天读40分钟。
给女儿讲完“送宫花”一节,随手写了写自己的看法。我非专门研究人员,自然不会有什么创见,基本是常识性的。感谢上师大詹丹教授提醒我要提一提原书中的“顺路”,感谢复旦的陈维昭教授提醒我要考虑宝钗来贾府对黛玉心态的影响。蒙《语文学习》杂志的编辑老师们不弃,愿意发到他们的公众号上。我这边也转载一下。
送宫花事件,可谓《红楼梦》中大家说了又说的一桩公案。但是至今读来,仍要费一番思量:先给别人最后才给林黛玉,是周瑞家的有意为之,还是她的无心之失?
回到冲突发生的一幕,当时黛玉在宝玉房中解九连环玩。周瑞家的进去,笑着说:“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带来了。”宝玉先抢着打开匣子看,发现是“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儿”。这时候黛玉看了看宝玉手中,问了一句话:“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
这话是什么意思?单送她一个人和大家都有,有什么区别?单送她一人是一种优待,大家都有意味着公平。林黛玉这是计较自己没有得到优待吗?
这里有两种可能,一是她生怕被别人看低,毕竟来了个薛宝钗,“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所以需要计较。二是她此时并没有计较。她的身份是客人,又生性敏感,假如周瑞家的回答“单是姑娘你一人有”,她极有可能退回不要。
不管怎样,周瑞家的显然理解成了第二种,于是回答:“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意思是:大家都有,你不用觉得不好意思,放心拿着吧。
假如周瑞家的回答“各位都有,姑娘放心拿着吧”,万事大吉。坏就坏在这个回答里面的“了”,这是个完成时,表示其他人已经送过了。黛玉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事实,顿时“冷笑”着说:“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周瑞家的什么反应呢?听了后“一声儿不言语”。这是委屈不敢说,还是自觉心虚?假如她是有意把黛玉放在最后,为什么前面回答会那样粗心轻易露出马脚?假如是无心的,为什么单单把黛玉放最后?
送宫花本是薛姨妈安排的,当时王夫人在薛姨妈处聊天,周瑞家的去回事情,被薛姨妈抓住派了这个差事。薛姨妈有没有交代先后次序呢?她的安排是:“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这里就算没有明说,也是暗含了顺序的。
薛姨妈的身份是客,所以先考虑贾府的三位小姐。剩下林黛玉和王熙凤,必须林黛玉放前面,因为王熙凤是她和王夫人的侄女,因自小当男儿养故称“凤哥”。既然是自己人,就要放在后面,但是又给了四枝,表示亲爱之意。
按道理周瑞家的应该觉得为难。她是贾府的仆妇,却领了薛姨妈的差事。假如是王夫人吩咐送,那自然应该黛玉在先,贾府自己人在后。但是站在薛姨妈的立场上,就要把贾府几位小姐放前面。
结果周瑞家的自作主张,先送了迎春、探春,再送了惜春,然后送了王熙凤,最后才送给林黛玉。
她这么做可能是无意的,因为薛姨妈住梨香院,三位小姐住王夫人正房后面的抱厦,林黛玉住贾母处。
第四回写明梨香院在东北角,“西南有一角门,通一夹道,出夹道便是王夫人正房的东边了”。第七回开头写周瑞家的找不着王夫人,“便转出东角门至东院,往梨香院来”。
那么周瑞家的如果原路返回,应该是先从梨香院往南往西,穿王夫人院东角门(对梨香院来说是西南角门)先去抱厦,再穿西花墙出西角门就近到凤姐院,最后向西南到林黛玉处。基本是按从东北向西南走的次序顺路送的。至少她先到抱厦,原文明确写是“顺路先往这里来”。
但是即便无意,也可能在她潜意识里确实觉得凤姐比黛玉重要。凤姐总管荣府事务,周瑞家的自然时时存几分讨好的意思。
有个情节耐人寻味:宫花送给王熙凤后,周瑞家的碰见她女儿,得知女婿冷子兴卷入官司,打算求凤姐给解决。虽然说此时最后送给黛玉已成定局,这个事件仍旧可以起到补足的作用,那就是说明无心背后仍旧是有意,被黛玉质问也算不得冤枉。
就送宫花这么一个小小的事件,带出了各种各样的人物,一举一动都可以呈现立场、身份、性情,真可谓穷形尽相。伟大的作品就是如此,细微之处品起来也是回味无穷,唇齿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