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技巧‖小说写作技巧之浅谈(文/冯子平)

2023-08-31 10:54:59

青年作家网发布的写作技巧征文,很好。这是对我们文学爱好者在创作方面一次经验交流。是的,文学创作是要有技巧的,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搞文学创作首先应好好读书,深刻体验,激发写作灵感,产生写作欲望,能编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学会审美,能达到与读者共鸣,能写出读者喜闻乐见的好作品,你就成了文学创作的成功者。

我是从事小说创作的,四十五前我就爱上了文学,可阅历不深,手艺不精,只有拜师学艺,曾上过《人民文学》《当代作家》各种函授十八期,先后两次进鲁迅文学院学习,到四十岁,又考进了西北大学作家班深造,毕业后供职在市级机关。

我的小说《悸动的心》上过《人民日报》,小说《温暖》《青醇的泥土》上过《文学报》,小说《山村里的野妹妹》二0一三年获当代小说奖。到目前为止,共出小说集八部,散文集两部,诗歌集一部,共三百余万字。先加入了陕西省作家协会,后又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

我是青年作家网连续三年的签约作家,知家网的大部分作家都是写小说的,我们怎样能把小说写的引人入胜,怎样编故事,怎样把小说创作具有戏剧色彩,哪些题材适合叙述,怎样刻画人物?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怎样进行作品和人物审美,现谈谈我的观点。

写小说首先要构思,然后开始描述,涉及到小说的转折点。它保括选择发生的事件,安排在小说的框架和格局中去。描述就是在小说中充实细节,它是如此巧妙,以致能给读者一种真人真事的幻象,如此有趣。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一直保持到小说结束。

写一篇短篇小说,首先应有开端、结尾和主体。开头讲明要叙述的问题(故事主角)提供解释故事背景和人物性格的材料,陈述在前发生的事,以便小说叙述问题合情合理还有趣味,结尾表现最后行动。通过这种行动,解决了小说开端提出的问题,小说主体就是故事本身,它表现主角在一系列的聚合、交流和小说主要叙述的问题。

这里有必要谈谈作品的标题:从趣味的观点来看,一个好的标题是为了激起读者的兴趣而要首先考虑的事情,标题应当引人注目,激发联想,并富于故事性、戏剧性和刺激性,这样读者能注意你的小说,能激起读者好奇心。

引人入胜的小说故事性强,带有一定的戏剧色彩,有七种手法。

故事情境(要去完成和决定的事)

这种情境或与之相关的事物的重要性,并将这种重要性要通过一个或几个场面表现出来。

在故事情境或主要人物身上安排某种独特的东西。

用独创的思想或阐述使表面平淡无味的事情变的非同一般。

要写出一篇好的小说,故事要有趣味,结构要良好,冲突应由主要故事情境中派生出来。

写小说设制悬念很重要,可以使制造的冲突趣味横生,因小说的趣味来自悬念,它既可以和小说人物在聚合中的后果有关,也可以和整个小说人物主要情境的后果有关。使读者感到出乎意外,更能抓住读者。

创作来自实践,构思是轻而易举的,这里就靠着描写和叙述,要有一定的想象力,想象力和自然界万物一样,要靠阅历和经历来发挥,多读书,多体验是搞好小说创作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使小说能写的引人入胜,这就是根本。

构思从相聚、交流、场面、冲突、情节危局这五步进入,创作才能大有可为。同样在描述过程中,要记录生活中的真实事件,还要使整个小说同构思的五步骤相吻合。

写短篇小说时应有开端、主体、结尾。作者的想象力要千姿百态,要把现实描述的符合虚构的需要,灵活地表现人物角色的刺激因素,穿插戏剧因素,角色反应,性格特征,情节危局就能体现出来。这篇小说反映人的故事,带有故事味和趣味性。

在构思中,作者考虑的唯一的问题,就是选择和安排主要情节危局,这样来抓住读者的兴趣。

写文章,文字是共有的资源,语言是自己的心声,心中有诗不必语,指尖流韵独生成。

我在一篇短篇小说《抉择》中写到:一个女人发现丈夫在外爱着另一个女人,这就是事件的一种状态,而在读者意识到她的个性反映将显示某件事要完成或决定之前,是不会有情节趣味的。你可以让读者知道,面对这种情形,那个女人心里不知如何是好,她的本能催促她去拯救丈夫,而她的骄傲又力劝她离开他。这里故事情节就是决定式的,因这种不同冲突之间斗争的结局,会是一种抉择。另一方面你也可以表现出,面对这种情形,那个女人决心夺回丈夫的爱,这时你就使读者意识到某件事由主角来完成。所有完成式情节都是决定式小说的继续。

通过描述使读者意识到,小说人物,达到了生活中的转折点,面对一种事态,这事态要求他去完成某件事,主要叙述危局或目的使一个或一系列交流或努力必然产生,小说人物在努力实现自己的目的过程中,会有意无意遇到阻碍他这样做的力量,这些聚合中的每一个,都会导致另一个危局的产生,最终会有一个最后的危局,它将结束了整个小说。

作为一个作家,就应当学会尽早引入主要叙述问题,并尽可能晚回答它。你可以通过保持悬念,使读者的兴趣不减。

小说的叙述问题或情节的发展是通过戏剧性的描述实现其交流的,其中表现了促进插曲和阻碍插曲之间的微妙的交流。其中表现了促进插曲这个代词。

小说的开端和结尾都没有自然的、内在的小说趣味,它们都是介绍性材料,因而必须被压缩在一定限度之内。小说开端引出主体部分,戏剧性场面的成因并给它加以理由,结尾应表现这种场面的结果其合理性。当人物遇到最初的障碍时,严格意义上的故事就开始了,当他与最后障碍的结局出来后,故事也就结束了。

三、在构小说的过程中,你对题材怎样组织,首先应勾画出主要结局的轮廓。

通过回答一些向自己提出的问题,会加快这一进程,在提出和回答这些问题时,往住不必形诸笔墨。所以在写作动笔之前,就应向自己提出这几个简单问题。

(1)谁是我的主要人物?

(2)这个主角面临什么样的事态。它在他的生活中形成了危局的转折点,提出了叙述目的,表现了某件事要被完成,并预示了戏剧性的交流。

(3)对于强调主要叙述目的重要性来说是必要的说明性材料,是由这种因素构成的,对于排除困难的冲突的预示。

(8)靠什么样阻碍叙述结局延缓了对主要叙述问题的回答。

倒叙是指小说人物或作者在心中追溯在小说开始前所发生的事,对往事必须追忆,还要把它描述为过去的场景,就好像在我们眼前放着一幕电影。

我们通常写小说,都希望一开头就引人入胜,那么很自然,你会先描述第二场交流,而把第一场交流放在后面加以倒叙,这种手法和完成式小说中运用的倒叙方法是一样的。

这里也能遇到技巧问题,决定你所采取的叙述角度,谁来讲故事,通过谁的话来把小说里的行动展现在读者面前,对此有三种可能性:第一种,用主角的话向读者介绍发生的事,这个主角既是小说作者,又是小说里的主人公,这样从头到尾用第一人称。第二种,可以有一个旁观者,他在小说行动中无足轻重,或是可有可无,他以第一人称向读者介绍了小说里的行动。第三种,作者作为旁观者,用第三人称的客观手法来描述小说,任故事自然展现,只是在对于理解其中行动有必要时,才加以解释。

短篇小说内容决定了风格,风格主要指的是小说作家的用语风格。内容也很重要,可以说是艺术手法的灵魂。风格是外表可见的形体。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更完美了。

对于短篇小说重要的是陈述和形象描写。比如:说“这是一间非常可爱的房间”就是一种陈述。说“一个男人看着自己的妻子”也是一种陈述。说“唐亮生气了”还是一种陈述。另一方面,如果把主要形象的语言来进一步发展陈述中传达的意思,你写出的东西就会是形象的,你将从感觉上感染读者,使他觉得这是真实的,陈述诉诸于理智。

写短篇小说,通常应用这三种手法,比喻、隐喻和拟人化的手法。当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是想象的而不是实际上存在的时候,比喻的语言可以使我们把一事物同另一种事加以比较,这份朴实的语言和比喻的语言并不困难。例如:

朴实的语言:猫像老虎两种动物属于同一目的,在习性和外表上,两者的确相象。

比喻的语言:明喻,他打起仗来像只猛虎,他在战斗中的勇猛和大胆,确实使我们想到一只老虎。

比喻的语言:隐喻,他是一只在战斗着的猛虎。

通常用“好像”或“好比是”被用来表示一种比较,形成一种明喻。

写小说时,有时用一种拟人化的方法,描写人那样去描写非人之物,无生命物体,低等动物,一种念头,特征或其它抽象物体,使们有思想,会说话。

写小说时,你是在试图燃起读者热烈兴趣的熊熊大火,每个场景就像是森林大火中的一颗树,它为大火准备了燃料,在它和下一颗树之间,火是由第五步骤传递的,这一步骤说明前一场面就像是森林大火中的一颗树,它为大火准备了燃料,在和下一棵树之间,火是由第五步骤传递的,这一步骤说明了一场面的角色所受到的影响。如果燃料是好的,这一步骤说明了一面的角色所受到的影响如果燃料是好的,大火就会继续燃烧,如果下一颗树还是好燃料,积累的火势就会更为炽热和凶猛。有句格言,就是“一画值千言”。我们写短篇小说,确应把这句话印在自己脑海里,首先在小说的方式上来思考,在处理题材上尽可能展示为一系列印象,利用激起兴趣,通过比喻、想象能写出生动的作品来。

短篇小说创作时,对主角写的让读者同情,从同情到赞赏,这样读者觉得感兴趣。要写出惹人爱的人物,要进一步了解到,行为就是在行动中表现出性格的独特,刻画出人物性格的特征,歌颂真、善、美,反对坏、丑、恶。

小说的人物性格特征,通常遇到偏执的或性格平和的恶毒的或仁慈的,实用主义者或利已主义的诡言多瑞的或非常单纯的,残忍的或善良的,行动无条理的或有逻辑头脑的,背信弃义的或忠诚老实的。小说人物的性格特征,都是由作者给予他或不给予他,是由多种不同的性格组成,你就能使读者对你的人物加以注意,能使读者对人物的性格表现出一种反应,考虑到情感的问题,使读者感兴趣。如果你在写作中触及到崇高,必须激起那种在根本上来说是无私的感情。

当代短篇小说,实际上是关于两个人物的小说,一个人物招人喜欢,另一个人物则惹人讨厌。我看过《警察和赞美诗》就是很恰当的例子,读者首先感兴趣的并不是苏贝,而是他去实现自己的目的的那些读者在情感上通不过的事情,从道德上讲读者可能不赞成,而在情感上却是同情苏贝的。因苏贝所做的事情并不包含有任何不仁慈或是冷酷的东西。

写短篇小说只要掌握了这些技巧,并加之以道德美,以正能量,结合严格的审美因素,创作出让读者喜欢的作品。

文学创作需要天赋和技巧。天赋和技巧都是以先天的自然素质为生理基础,在后天的时代环境和社会历史实践中形成的。

法国伟大的作家巴尔扎克,他的人间喜剧共写了九十余部,他每天都是当着人们都进入沉睡的时候他却开始伏案写作,一写五六个小时,只有喝点咖啡提提神,每部作品都改过十五六次。

俄国的托尔斯泰,从事创作六十多年,用了三十七年的时间,写成了著名的《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他写《复活》时前言部分就写了一百另五次。从他的亲身实践中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人只有在每次蘸墨水的时候都在墨水瓶里留下自己的血肉,才应该进行创作,他对自己创作写下几条规则:

1、任何一篇文章的目的必须是有益的。

2、文章的对象必须是高尚的。

当他写到“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然后才写出《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奥布浪斯基家里一切都混乱了”作品才慢慢拉开。

从以上数字看,要成功一项事业,需要多么持久的恒心啊,用着巴尔扎克说过的一句话“持续不断的劳动是人生的铁律,也是艺术的铁律。”

罗素说过,“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的工作,以全副的精神去从事,不辞艰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他在临终的前一天对妻子说:“……无论你在那里工作,无论你做什么,也不要放弃学习。”“不学习,不能进步。”这是他一生的写照。

奥斯特洛夫斯基,十六岁就参加苏联红军,后来由于健康恶化,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了。病残后,由于不能直接参加革命斗争,他悲观失望,曾想过自杀。

一天夜里,他独自走到一座花园里,想到自己“失去了最宝贵的战斗力,那么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光是吃、喝和呼吸,光作一个软弱无能的旁观者,看着同志们在战斗中前进,想到这里,他难过极了,不知不觉从衣袋里掏出了勃朗宁手枪,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的眼睛……

这时候过了一会,他又把枪放在膝上,并且骂起自己来,“小伙子,这都是假英雄,任何一个笨蛋都会随时杀死自己,这是懦弱,也是最容易的摆脱困难的办法。活着有困难――自杀。”

想到这里,他把枪放回口袋,回到家里,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顽强地学习,读书,并开始了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就是在这种境况下创作出来的,成功地塑造了保尔的形象。

身处逆境,对于一个人来说,是痛苦和不幸的。可对有志者来说,逆境是熔炉,它能磨炼人的意志,催人奋进,促人努力去创造惊人的成绩。

学习应该博学多知,读历史使人能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辨,读文学作品使人净化心灵。总之,知识能改变人的性格,求知能促成才干,可以改变人的天性。要求知,必须集中精力,聚精会神,遗忘一切其它事物而集中意志以求完美的热忱,这是走向成功的重要点。

也许有种同感吧!小时候,我非常喜欢读高尔基的作品,他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高尔基,小时候只上过一年学堂,为了维持生活,从十一岁起,到一家鞋店当学徒,接着又到一家画师铺里干活,还做过洗盘子的小伙计。

他从小爱读书,长大以后,看人家上中学读大学,心里十分羡慕,后来他在作品中描写这时期的心情时说:“如果当时有人对我说,你去读书吧,不过为这事我们要用棍子打你一顿,大概这样的条件我也会接受的。”但是贫困使他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后来,他克服了种种困难,读了很多很多的书。使他走向了文学创作道路。后来他总结到:“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现在把笔转向陕西的文学创作成功者。建国初期成长起来的柳青,他是在艰难困苦中成长起来的,他为了深入生活,自愿离开北京,扎根陕西农村几十个春秋,使他成功地完成了《创业史》。

著名作家路遥同志,他的性格是内向、深沉、严肃,常常是默默的,有一种雨中白桦林般的忧郁。在中午的阳光下,他爱在空院孤坐。夜里常常一个人在树下转悠。或久久仰望夜空。他把创作看作一种劳动,他说过:“艺术创作这种劳动的崇高决不是因为它比其它人所从事的劳动高贵。

它和其它任何劳动一样,需要一种实实在在的精神。我们应该具备普通劳动者的感觉,象牛一样的劳动,象土地一样的贡献。从他的作品《人生》到《平凡的世界》体现出这种观点。他在写“人生”时说:“一个软弱的人不能胜任这种长期艰苦的劳动。”接着说:“性格的坚定是建立在信仰的坚定这个基点上的。一个人要是对政治、社会、事业等几方面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坚定的信仰,也不具有性格的坚定性。

他的成功可不容易。他在13岁那年,小学毕业后考进清涧中学,当时家庭贫困,无力供他上学,父亲给他买了一套农具叫他缀学务农,他哭着,求告着,最后在一气之下,把农具抱在一个高崖畔上丢到山沟后逃出,后来到了县城,找到了从小在一起的小伙伴们,靠他们帮助使他每月承负4元的生活费而上了中学。

在19岁那年,年轻的路遥在陕北这块土地上对未来有一个憧憬:如果这辈子要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一定是在40岁以前,他努力奋斗,用顽强的追求和献身精神,从一个普通的农民子弟考进了延安大学,后来又成了一名作家。30岁的时候,他的中篇小说《人生》《惊心动魄的一幕》《在困难的日子里》成功地获奖。

从此又开始完成他的百万字的巨著《平凡的世界》用了三年的时间读了一百多部多卷体的长篇巨著,翻阅了1975年到1985年的“人民日报”“参考消息”作为创作准备阶段,然后用了四年的时间写出来。当他完稿的时候,他的手已经象鸡爪一样无法合拢,根本再握不住笔。当时他把自己全封闭起来,当他写完走出外界,见到第一个人便放声大哭,哭着大喊“我还活着。”回在房间他走到镜子跟前,看出两发渗出的几缕白发和浮肿的脸,外貌几乎变了形,青春光泽全褪尽了,他不禁泪流满面。两年以后今天,在全国六百多部长小说中,他的《平凡的世界》得到了第三届矛盾文学奖。这成功来自他艰辛的劳动,也实现了他十九岁的宏伟志向,为全国人民争了光。

不幸的是这位成功者却英年早逝。

文坛上的奇才贾平凹,他的创作是从西北大学毕业后开始的,到现在已结集出版各种专集41部。

他的经历是非常坎坷的,童年、青年阶段都是从艰难困苦中走出来。现在发表的几百万字的小说、散文、评论,造旨很高。

现在他虽然有病,仍不停地创作。用着他的话说:“公元一九九一年,这一年多雨,水星值日,什么都淋淋地湿,文学应该与水的关系亲近,我却害病了。西施害病我害的什么呢?卧在病床上想有的人员理应当官的,可福份太浅,只能在戏台演官,我或许是要蹲几年牢的,念我善良,改作住院了。写文章挣钱,挣了钱吃药,这一身的肉都发苦,杨七郎死于箭下,若将针眼比箭眼,计算起来我早已百箭穿身了。生病到了这个份上,也是体验人生的一个法门,回首近四十年的月亮太阳,能给我的只是这一支笔,出在门外,人们唤我是著名作家,听了觉得心酸,常常坠在无名状的惆怅里。生不尽的狐寂,我到底写了些什么呢?值得让人知道我?即使小小名气,成名岂是成功。”

他在病中坚持创作,当着《当代》上《废都》问世的时候,这位成功者,更大的抱负将一定能实现。

文学创作的成功者,都是从艰辛和苦闷中冲出来的,他们将自己的苦闷宣泄出来,从悲伤、痛苦、艰辛的磨炼中提高自己,执着地追求下去,达到成功之目的。

生来经历坎坷,为文学执着追求。总觉得自己功夫不深,手艺不精,拜师学艺。曾上过全国各类文学函授十八期,受过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的三次培训。

世事沧桑,谋生多年后竟有幸参加全国成人高考。先考进北京师范学院读大专,后又考进西北大学中文系作家班读本科,毕业后供职在榆林市级机关。

往事不曾休。五十年代初,降生在陕西米脂县东沟一小村,父亲早逝,家境清贫。上完小学后辍学,为谋生计当过小羊倌、小社员、小队干、小教师、小商贩。饱尝了生活中的酸苦辛辣。

二十岁那年,恋上了文学,处女作《挖泉)》发表,同年也恋上了本村的一位农家女,结成了百年之好……,时光亦如流水,如今已过四十五载,回眸时,心情激动,为膝下一儿一女,书柜中存放着几千册书籍,在不明显的地方也存放着自己写的小说集《清醇的泥土》散文集《我的家在黄土高坡》长篇小说《爱是人类的太阳》《风风雨雨四十年》《乡村众生相》诗歌集《一对对毛眼眼望哥哥》小说集《风流的黄土地》《千万别出声》长篇小说《陕北芙蓉》和近年来在《人民日报》《文艺报》《文学报》《作家报》《中国农民日报》《陕西日报》《文化艺术报》《榆林日报》《女报》《延河》《作家》《希望》《草原》《青年作家》《妇女之友》《小说评论》《中外纪实文学》《飞天》《铜川文艺》等全国和省市级报刊上发表的三百余万字的小说、散文、诗作。却不知将来究竟能留下什么?虽然自已被编进《全国民间艺术人才大集》一书中,也被录进中国艺术研究院人才库,二0一三年获中国当代小说奖。可茫茫的人世间自己能否混出点不寻常的模样呢!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华书店古典小说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