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2 11:06:57
我们致敬那些有“文学的美,思想的真,历史的重,关注当下,典雅叙事,优美表达”,有创造力、想象力、探索性的好作品。
《母体代码》以惊人的细节和充沛的想象力,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病毒肆虐的末日世界,探讨了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共存关系,以及“爱”的真谛。
故事以双线结构展开,通过负责基因工程的科学家和由机器人抚养起来的第一代孩子一前一后相隔十余年的两个视角进行交替叙述,其中既有对抗生存危机的孤注一掷,也有荒凉大漠里的绝地求生;既有机器人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温情脉脉,也有人类与机器人之间战争一触即发的紧张场面。
作者卡罗尔·斯蒂弗斯虽然是首次接触小说创作,但凭借其生物化学博士的专业知识背景,以及多年在硅谷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工作经历,有效地构建起了一个令人信服的文学世界,同时女性视角的写作又赋予了她探讨“人工智能能否接替人类生育与母性”这一问题的天然立场。
本书创作于全球前夕(2011年开始创作,2019年10月完稿),却又同现实有着惊人的相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说描述的世界并非科幻,而是现实。这也让我们警醒,全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创造新的希望。
“雨果”和“星云”双奖得主刘宇昆的科幻小说,总被赋予“东方气质”这一评价,华裔的身份使他的作品中天然具有东方文化的骨血,哀而不伤、温柔诗意。与他另一部小说集《狩猎愉快》集中融入鬼怪志异不同的是,《转生接口》这个集子更能感受到他叙事中理性逻辑的精密以及亲情血缘的纽带。剖开科幻的外壳,充盈其中的是一种民族文脉的承传。他的作品驰骋于不同集体记忆之间,又悄然落地于个体,在一片科幻星空中着重刻画“人”本身。小说集中,《弧》是永生与死亡的博弈,《物哀》是自我的牺牲与救赎,《思维的形状》则讲述文明碰撞下的“丛林法则”……他缔造的科幻世界,硬核科技与想象反倒成了一种调味品,使人总在不经意中去思考文化的本质。
主角从世界毁灭的时空穿越回三年前,力图改变自己被毁灭的命运,在现实时空和“里世界”来回穿梭,不断战胜敌人、完成任务、获得成长,最终成为世界主宰。几个主要角色很有辨识度,有着游戏玩家很熟悉的角色功能。每一段任务剧情都很用心谋划、布局,起承转合很见匠心,情节很抓人,行文越来越舒展,作者越来越自信,整体上是一部灵气闪烁的无限流佳作,如果作品前后节奏、情节密度能够保持一致,就会更好。
《永生的岛屿》和《黑暗中归来》迄今为止收录潘海天作品最为齐全。作为中国当代幻想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潘海天是世纪之交中国科幻和奇幻的开拓者,他的文学贡献应该在更大范围内被认识。与跟他同时开始发表科幻作品的刘慈欣等人相比,潘海天的作品在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上世纪90年代,当时二十多岁的他七年里拿了五次银河奖,用选票证明了读者对自己的认可,而这些作品几乎每一篇都是在挑战“科幻”的既有定义,并被收入了本次的两本选集中。
二十多年来,潘海天不断用新的体系,重塑东方文化的幻想传统。他关注人的意识与世界的关系,并围绕这个主题做出了诸多尝试,传统科幻主题中的缸中之脑,虚拟世界,奇幻小说里的意识化形,幻觉魔法,宗教想象中的诸天世界,人神关系,现代媒体技术的影视、游戏,都成为他的素材,交织出无数可能性,提醒我们世界的创造可以发生在每时每刻,也许就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开启“凡人流“的忘语,再一次以创新之作给到读者惊喜。“幻想修仙“文《大梦主》是时间的礼物,更是忘语的执念。千年前的大唐,千年后的梦境,凡人沈落踏进时间的星河,又挣脱时间的羁绊,浩瀚天地间,追寻遥远的梦想。小说不仅胜在时间与空间的设定,更为珍贵的是一往情深的悲悯情怀。在亦真亦幻、虚实轮回的无尽星空,打破命定魔障,消弥三界大劫,拯救普天苍生,终是化为眼前的故事,一睹为快。
熟悉《爱,死亡,机器人》系列剧的读者也许在初见短片《狩猎愉快》时都会闪过一抹惊艳,蒸汽朋克背景下的狐狸精从传统中魅惑的妖物蜕变为天地间自由的圣灵,东方式的传奇与科幻技术之冷峻在这部短片中达到了完美的平衡与共生。短片的同名小说集同样延续并扩展了这种风格,本书收录了包括《狩猎愉快》原著在内的15个科幻中短篇。除去科幻题材本身的强烈想象力,还可以看到东方的鬼怪志异传统被刘宇昆巧妙运用到科幻创作之中而形成的崭新风格,此外也能感受到作者对未来人工智能危机的思虑。
作为雨果奖得主彼得·沃茨代表长篇《盲视》的续作,《模仿》解答了《盲视》留下的众多谜团,并以沃茨一贯超前的想象力,在科幻中横跨宗教、哲学与科学等各个领域,继续拷问人类的本质存在。
常有人指摘沃茨的作品“太硬”,本作也不例外。抛开那些前沿的专业术语不谈,实际上沃茨作品难读的核心在于,他的写作已经突破了科幻小说常规创作的界限。在《盲视》里,他要求读者想象自己是席瑞·基顿,沉浸式代入一个缺乏共情能力的人的内心世界,模拟摒弃自我意识的生命体的无意识行为,这种反复切换的阅读体验无疑过于烧脑。
在《模仿》中,他创造的集群智能超越了人类个体能够理解的极限,也超出了我们在传统科幻小说里读到的对于“科学”这一概念的认知。人类苦苦追求技术的进步,想要直面洞穴外的真实世界,直至最终失去作为人类的本质,堪称比恐怖小说更恐怖的未来预言。
在沃茨的作品里,处处可见他对于人类愚蠢与无知的嘲笑——当然嘲笑的对象也包括他自己。然而他又在每一个细节里,细细勾勒一个人的好恶、悲喜、悔恨、焦灼——一切使人成为人的那些无用的事物。他仿佛是一个宇宙的摄影师,无动于衷地记录着整个人类的毁灭,同时也精心给那些美好的事物打上高光。
《奔腾年代——向南向北》以上世纪90年代一代人南下海南经济特区为背景,讲述几个戏曲团的小人物为了生存和理想,从浙中小城出走,他们走南闯北,挣扎、奋斗,像荒草那样野蛮而又倔强地生长。没有可以继承的显赫和财富,他们就创造属于自己的显赫和财富;没有传奇,他们就书写自己的传奇……他们随着时代的浪潮起伏,经历了中国改革年代的发展与变化。
作品通过探讨在中国经济改革的浪潮风云变幻、席卷南北的大背景下,一群青年的时代际遇,反映了时代转型期对中国社会阶级的再组织,以及对一代人情感结构的重塑,并从这个过程中积极寻求个人奋斗的积极意义,在曲折的人物境遇里打捞希望与美好。故事中各种平凡人的故事和命运闪烁着现实主义的辉光。
姚海军主编的年度最佳科幻作品集无疑是中国时下科幻年选的一个品牌。《2021中国最佳科幻作品》一书收录了此年度中13个不同类型的科幻小说,它们从当年度数百篇作品中脱颖而出,自有本身的独特性和代表性,亦有长期执掌《科幻世界》主编职的姚海军的选家眼光和标尺。总的讲,这13个作品呈现着2021年整个科幻小说发展的态势,既有对人类重大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也有面向未来之思的探索与想像。阿缺、郝景芳、陈楸帆、江波、夏笳、赵海虹等的中短篇作品,展示出融入中国古典意蕴的科幻创新、对未来科技的纵情想象以及宇宙外太空的不尽探索,交织着科技的冷酷与人性的温情、哲学的理智思维与情感的感性思考。
人们关注元宇宙,想了解元宇宙,但晦涩的专业术语有时却让人退避三舍,《元宇宙2086》以科幻小说这种普通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元宇宙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以“赛博朋克”的方式,“真实”展现元宇宙时代的生活、工作、娱乐。打怪升级(电子游戏)、模拟旅游(3D引擎与实时渲染)、健身竞技(动作捕捉)、经济系统(区块链)、生产制造(数字孪生与物联网)、社交互动(虚拟现实与数字人)、通讯(高速网络与全息投影)、教育(仿真课堂)等主要元宇宙技术均有体现。
图书主要以大众读者为对象,为中外类型小说、中外小说和中外人文社科三大类。
文化是国家的灯塔,阅读是文化的精神的象征。
请您关注探照灯书评人好书榜,我们会为您推荐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