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

2023-07-23 11:51:44

刘姥姥是王夫人的远房亲戚,衣着寒酸,大字不识,黛玉笑话她是个“母蝗虫”,妙玉嫌弃她用过的杯子。但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常常被人拿来取乐的老太太,却在一众悲凉的结局中落得了一个圆满的归宿。

读了刘姥姥的故事,我们会明白:真正的高明,不是如王熙凤般的泼辣精明,也不是如王夫人般的阴暗狠毒,而是如刘姥姥般的大智若愚。

七十多岁的刘姥姥同女婿狗儿一家生活。

这年冬天,因天灾导致庄稼收成不好,一家人过冬的物资难以筹备。刘姥姥实在无奈,便来到京城的荣国府,求助远房亲戚王夫人。

荣国府大门四敞,气派十足,头回见此景象的刘姥姥一下就没了底气。一番周折后,她终于在众人整肃中见到了威严赫赫的王熙凤,姿态顿时摆得更低了。

精明的王熙凤一眼看出了刘姥姥此行的需求,她体面地应承了刘姥姥,临走时又将太太平时给丫头们做衣服的二十两银子和自己的一吊零钱给了她。

在生活的胁迫下,她不得不卑躬屈膝,求助别人。但她的世故里带着初心,藏着善良。

在《红楼梦》第113回,王熙凤病重,托刘姥姥在老家屯里求一求菩萨治好自己的病。说着,还从手腕上褪下一支金镯子交给她,作为供献的银钱。而刘姥姥却说:“姑奶奶,不用那个。我们村庄人家许了愿,好了,花上几百钱就是了,哪用这些。”

回观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她为了解燃眉之急来筹银子。但在第三次,面对凤姐的慷慨解囊,她却选择了拒绝。不是境遇变了,而是她懂得在一地鸡毛的生活里,保持一份初心。

鲁迅说:“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但人能在千帆阅尽却保有底线,看尽世事仍守得住自己,才是做人高明的境界。

善自嘲而不嘲人

有了凤姐给的20两银子,刘姥姥一家能吃得上饭了,田地里的收成也多了。到了丰收的季节,她拉着满满一车的蔬菜瓜果,二度拜访荣国府。

这次她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串门回礼,表达感激之情。

刘姥姥未必不知贾府不缺这些东西,但是这些代表着她感恩的心意: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你曾伸出援手,即便这对于你而言可能是举手之劳的事情,但于我而言,却是不可遗忘的恩情。

荣国府的贾母听说刘姥姥上门,便让晚辈拉她来跟自己唠嗑。二人谈笑间,贾母兴致上来了,随手拣了一朵大红的花朵簪在刘姥姥的发髻上。

凤姐见状,笑说:“让我打扮你。”于是,将一盘子各色花朵,横三竖四地插了刘姥姥一头。换作旁人,可能会有些不高兴。

而刘姥姥却偏偏不同。她反而得意地说:“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话声一落,众人都笑起来。

她不介意放下脸面扮“小丑”,只是希望能给一众公子小姐带来欢乐。毕竟那些欢笑,是真挚的;那些快乐,也有她的一份。

老舍说:“自嘲者的心是成熟的。”因为敢于把自己拿出来打趣的人,内心一定是广阔无垠、豁然大度的。

自嘲,是一种处世的智慧,不嘲人,则是一种圆融的善良。

王熙凤病重,荣国府大权也拱手他人。对于王熙凤,旁人唯恐避之不及。昔日里憎恨她的,在此时暗自拍手称快;和她交好的,也装作若无其事。

她听闻凤姐病了之后,急忙赶到荣国府。天不亮,门没开。她就在荣国府门口等了又等,直到遇见熟人,才将她领进来看望凤姐。一见面,她见凤姐面色枯槁,伤心地落下泪来。

凤姐深知自己时日无多,将自己的女儿托付给刘姥姥,刘姥姥应允。凤姐死后,贾环、邢大舅等一干人立马商量着要将凤姐女儿卖掉。刘姥姥四处奔走,将巧姐藏于家中,这才避免了一场悲剧。

刘姥姥知恩图报,有情有义,也正因如此,她才能成为“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红楼一梦中,最后一抹温暖的存在。

“生命是一种回声,当我们学会了欣赏和感恩,就拥有了幸福和快乐。”受人恩惠容易,难得的是不淡忘、不辜负、不亏欠。

那些走得长远的人,未必是比别人聪明,也未必比别人更富裕,他们不过是常怀了一颗赤子之心,感恩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生命的渺小与宏大,往往并不囿于外部环境的局限,而是关乎内心的格局与选择。所谓智慧的生存之道,莫过如此。

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在万变的世界,用一颗赤子之心热烈地活着,方可得一个圆满的人生。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华书店古典小说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