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祖国的千里眼,
国家的长空之盾,
他们用自己火热的生命
编织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电磁天网,
捍卫着祖国辽阔壮美的领空。
百人一条枪,千人一张网,
!
《天眼风云》讲述雷达部队的故事
近年来,我国的航空航天和国防事业发展突飞猛进。我国发射系列火箭,往返于地球和太空之间,发射火箭后,各种跟踪信息能够迅速、......
这些伟大成就,都离不开“Radar”一词和幕后英雄的奉献。大家可曾知道,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雷达技术、装备和系统,均是“零”基础。在祖国最需要懂得雷达知识的人才的当口,最急需了解雷达近况的学子之际,交大人当仁不让地承担起这样的重担。
他们有着怎样的报国情怀?烽火岁月中演绎了怎样的励志故事?一部雷达兵题材电影《天眼风云》将为大家揭开雷达部队的“神秘面纱”,!
天眼风云
影片取材于原空军雷达学院院长郭锡林将军的长篇小说《天波浩渺》,生动讲述了1949年上海解放后,,人民解放军成立首支雷达队,彻底保卫了上海安全的故事。解放上海的英雄连连长周长生,一群意气风发的大学生,一队骁勇善战的苏联空军英雄,在充斥着挑战危机和使命担当的战斗中经历着萌发的友情、爱情;奉献着青春、生命……
影片真实展现了新中国第一代雷达兵科技报国的赤胆忠心,还原了知识青年科技报国的使命追求。寄托了几代雷达兵的革命情怀,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雷达兵题材的 “军事故事片”。
首映礼
时间丨6月22日(周五)中午12:00
地点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文治堂
内容丨12:00-13:30电影首映
13:30-14:00主创及交大雷达兵分享
报名方式丨扫描下方二维码,凭jAccount账号报名,每人限领2张,满额为止。
雷达部队与交大学子
上世纪40、50年代交集,新中国刚刚诞生之际,百业待兴,百民思平,。“二六大轰炸”后,,直接向交大“召唤”,迫切期望交大学子赴情报处(暂借)工作三个月。这个无比重要的任务经校党委研究,落在了工学院电机工程系“电四讯”毕业班同学的肩上。
面对祖国的召唤,上海大城市的迫切需要,“电四讯”毕业班的20多名党团员自愿放弃尚还有一个学期即将毕业的“愿望”,在1950年2月16日春节大年夜的下午,毅然赶赴上海警备司令部情报处(提篮桥安国路76号一幢8层楼高的大厦)报到。3月1日,华东军区组建上海防空司令部,郭化若任司令兼政委,4月初成立上海防司指挥部。这样,这批21位学子全身心投入掌握雷达技术的实践中,同时也融入大上海防空保卫工作的事业中。
他们的名字被载入雷达事业的史册(以年龄排序):黄秀铭、李曾善、曹美琪(女)、计燕华、林学昌、石松年、史济民、周思文、吴炯明(女)、孙祥麟、卢象畴、乔云台、叶隆骏、陈辅伦、李龙荪、刘瑜(女)、夏克同、沈逢吉、唐安琪、刘箎、桂体仁等21位交大学长。
1950年6月21日,部分学子回校,摄于图书馆前。
至1950年底,经市政府同意和发文,动员上海各所高校大三以上学生参干参军。许多学子不光自己一人报名,还出现了姐妹、兄弟或姐弟一起参军的感人景象。当年,交大何捷明同学就带着自己的弟弟一起参干。有学长回忆,交大这次参干参军总数估计在300人以上。这批人中有不少于12位学子,在赴京的列车抵达南京后调转方向回沪,加入到上海防司雷达部队,进行为期半年的雷达培训。他们是:何捷明(女)、李均(女)、李著勲、吴翔、杨炳元、蒋泽廉(女)、黄为群、黄绩生、陆平(女)、陈乐水和史健波等。而在这个雷达培训队里,第一批交大大哥、大姐担任了培训队的教员。
1956年,给女兵授衔,后排左起为陆平,中间为何捷明。两位1950年底参干,加入雷达部队。
当年登在《解放军画报》的第一位女雷达技术副连长陆平。
边干边学,交大学子勇担责任
在安国路报到后,交大学子分成七个组,边学习原版的《无线电原理》“雷达”章节、《雷达原理》等书籍知识,边拜师请教边摸索各类雷达的名词、技术和装备。在交大蒋大宗等老师的指导下,交大校友钱尚平的帮助下,他们很快承担起了观察、操纵、报告等值勤重担。在缺资料、缺器材的情况下,克服了无数的困难。刘瑜学长回忆道,她曾经协助防空处领导,以身说“法”,动员中学、技校或社会青年,积极参加到人民解放军的行列中。这样的实例、事迹在交大学子参与防空工作的初期举不胜举。
有了交大学子的参与,许多雷达专业技术的难题被一一解决和攻破。交大学子来到安国路后,第一次向上海人民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同时,由此产生了多个“第一”。第一个破解了雷达有“眼”(号称:千里眼)无影的难题。第一个在雷达荧光屏上发现敌情、执行战斗任务的雷达站,诞生在交大人的手中。第一个用雷达替代人工跟踪初见端倪,具有真正意义的雷达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开始诞生。第一次由雷达、火力等部队协同作战的雏形开始萌发。由此,也有军事学者评价到,安国路76号是诞生新中国“雷达兵的摇篮”。交大第一批学子无疑是这个“摇篮”中的骨干人群,许多交大人为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0年3月,架在安国路76号楼顶的“日四式雷达”,人物左起叶隆骏、曹美琪、石松年、夏克同
2017年,上海交大学生雷达兵周耐德、刘瑜、乔国生出席电影开机仪式。
刘瑜老前辈是1949年上海交大电机系四年级大学生,,曾经在安国路76号四式雷达工作值班。周耐德先生、乔国生先生分别在上海第一、二期雷训队结业,加入雷达兵。曾在上海大厦Π-3雷达工作值班。多年过去,,他们用过的雷达兵器早就化为灰烬。在《天眼风云》的道具中,部分还原。
回顾雷达部队的初创时期,也就是在1950年期间,参加防空雷达部队的交大学子不少于52位。他们后来在祖国天南海北,像“种子”一样,做技术带头人、技术副连长或教员等,培养出一批批雷达部队的骨干队伍。回顾这段历史,在新中国初创时期,交大学子的作用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他们为雷达部队的诞生、发展和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炼金岁月里总酝酿着别样的味道,
那一段埋藏在岁月长河里的故事,
交大学子义无反顾、勇担使命。
他们以满腔热血,
诠释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交大精神。
让我们向第一代雷达战士致敬!
来源:文明办
值班编辑:葛颖颖
责任编辑:金雪 祁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