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四大奇书(下)

2022-07-18 12:43:58

    “且历来三教之争,都无解决,互相容受,乃曰‘同源’,所谓义利邪正善恶是非真妄诸端,皆混而又析之,统于二元,虽无专名,谓之神魔,盖可赅括矣。”——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神魔小说”的概念,就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首次提出的。神魔小说是在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影响之下,将神佛与妖魔作为是非正邪对立的双方,表现其斗争的小说。

“当时的思想,是极模糊的。在小说中所写的邪正,并非儒和佛,或道和佛,,单不过是含糊的彼此之争,我就总结起来给他们一个名目,叫神魔小说。”——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神魔小说者,多言“怪力乱神”,而其本意未必再此,多有影射世情之意。

西游记

    《西游》也经历了漫长的世代累积。从《大唐西域记》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再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故事逐步变得虚幻化、神异化。西游故事到了元代,趋于成熟定型。

    《西游》虽然还是敷行唐借取经的故事,却对以往流传的取经故事作了重大改造,原来的唐三藏在作品中退居次要地位,还处处显得固执、懦弱、迂腐。孙悟空则成为第一人物,作者以浓墨重彩描绘他的故事。随着人物主次地位的变换,小说也不再宣扬的教义,宗教色彩大大减淡。

    孙悟空勇敢、机智,富于正义感和斗争精神,体现了明代中后期人们对于个性理想的追求,但他无法逃脱如来佛的掌心,表明传统的阶级制度不可动摇。孙悟空骂观音、骂佛祖,搅乱蟠桃大会,喊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处处是影射现实。

《西游》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1,小说笔触所至,多处影射明代中后期社会现实

2,小说所写的神佛与妖魔的微妙关系,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统治者与社会黑暗势力之间微妙关系的缩影

3,小说所写的各色神佛,都极似世上人情,展现了尘世间人的种种情态

《西游》的艺术特色

1,奇幻色彩

这是它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它以奇幻思维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光怪陆离、五彩缤纷的神话世界。塑造的各色神魔也是奇幻的形象,凭着奇幻的法宝展现奇幻的本领。奇幻的艺术形象在奇幻的氛围里展开正与邪的搏斗、智与愚的角逐,如“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等富有奇趣的情节,读来令人精神飞跃。

2,幽默诙谐的色彩

“寓庄于谐”,从玉帝、如来、观音,到取经路上的国王,到各地的妖魔鬼怪,乃至取经者本人,都是作者打趣调侃的对象。如“猪八戒吃人参果”,抓住了八戒馋嘴贪婪的特点,在幽默诙谐的氛围中,令读者感到了绝妙的讽刺艺术。大量游戏之笔用于调节气氛,增强趣味,也有不少地方含沙射影、揶揄世态。

3,单线发展的结构

以取经人物的活动为中心,逐次展开情节。“大闹天宫”首先介绍了取经人物孙悟空,又埋伏下他后来取经的命运;“江流儿”故事交代唐僧出世和取经缘起,九九八十一难所包含的四十一个小故事也都通过僧徒、神佛、妖魔间的错综关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地展示出来。每回的故事都相对独立,错落有致,又因果分明

4,趣味语言

轻松活泼,明快洗练,富有乐观幽默趣味的语言。作者善于汲取民间说唱和方言口语的精华,别有风趣。此外,大量采用民间谚语。

    《西游》引发了神魔小说创作的高潮,仅明末几十年间,就出了近三十部作品,形成了一个神魔小说流派。比如《西游》的续书和仿作、为佛道及民间流传的各类神佛立传的小说。

    《西游》的影响持续到了今天,还将持续下去。由于现在各种文化传播的禁令,以后会往什么方向发展就说不清楚了。

    《》是明代四大奇书中唯一没有经过世代累积过程的作品。它以宏大的篇幅写西门庆一家的日常生活,书中的主要人物额情节都找不到相近的雏形或蓝本,所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文人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

    《》的作者——“兰陵笑笑生”,也是一大历史谜团,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找到任何有力佐证来证明他是谁。这本小说大刀阔斧地描写了以西门庆为核心的家庭兴亡史,描绘出一幅广阔的社会画卷,艺术结构高度成熟化,还摆脱了以往小说人物塑造缺点,塑造出了一堆“圆形人物”,开了世情小说的先河……如此有成就,却不知作者是谁。

    《》的书名,是从小说中三个主要女性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人的名字中各取一字而成。小说写的是北宋末年的事,实际反映的却是明代后期特有的社会现实和世俗人情。

《》的内容

1,通过塑造西门庆,暴露社会黑暗

通过对西门庆这样一个兼富商、恶霸、官僚、淫棍于一身的人物的描写,充分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吏治的腐朽,。

2,通过塑造西门庆,展现“圆形人物”

小说不仅写出了西门庆的贪婪与狠毒,也写出了他的精明强干。真实地塑造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新兴商人形象。

3,表现人性思考

通过一个家庭兴衰的故事,表现了对于人性的更为深刻的思考。作者并不否定“好货”、“好色”作为人性的一个层面,但在其客观的描写中表明,如果一味放纵人性中的这一层面,必然是对于人性的扭曲,乃至成为人性的毁灭。

《》的社会意义

1,从西门庆形象看金钱的巨大能量

小说所反映的权钱交易中,,正是明代后期“好货”和“好色”两种社会思潮的畸形反映;由于金钱的力量,使得封建的门第和礼教在金钱的冲击下瓦解;封建社会强大的惯力,使新兴商人缺乏商业方面的开拓和进取精神。如西门庆不是把自己的资本升值,而是主要用在贿赂官府上。

2,女性世界的社会悲剧

以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为代表的西门庆家族的女性群,她们一方面受到社会新思潮的冲击,表现出对传统道德而后名节的淡漠,对情欲、物欲和则充满了渴望。她们的存在和追求不无合理性和进步意义。由于封建道德伦理的根深蒂固,更由于她们活动空间的狭小,这些合理性和进步意义被局限与自己所能活动的范围内。

3,世态炎凉的丑剧

小说通过西门庆家族的兴衰,深刻地暴露了当时世情的虚伪、冷酷和整个社会的利己主义本质。《》是以西门庆一家的兴衰荣枯为主要线索的,其中西门庆生子和加官是他兴盛的顶点,当时他家门庭若市,等到他人亡势孤,世情的冷酷便立即显示出来。

局限性:关于“性爱”的描写

    这最后一条,也是大多数人对《》的唯一印象。《》中,有一部分性行为的描写是与刻画人物、叙述情节有关联的,但大多与此无关,所以拉低了作品的美学价值。另外,《西厢记》中也有篇幅不小的关于崔莺莺的性爱描写,只是影视作品炒作得没《》那么厉害,所以大多数人不知道而已。当然,课本上也不会节选的,有兴趣自行查阅。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奇书”。这四部小说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

历史演义:

小说体裁之一。由宋代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元末明初出现这个名称。“讲史”原是宋代说话四家之一,以说讲历史故事为其特点。其篇幅较长,或取材正史而作不同程度的虚构,或取材野史传说。。

英雄传奇:

把英雄人物的传奇性和现实性、超常性与平凡性结合起来刻画其性格,以“近人之笔”写“骇人之举”。作品既注重对英雄人物的本质特征和传奇行为极力加以夸张渲染,把他们塑造成高度理想化的典型,同时也注意描写他们与常人接近的一面,以富于生活气息的细节把他们置于真实合理的具体环境中,使得这些英雄既可敬可佩,又可亲可信。

神魔小说:

明中后期产生的写神魔故事的章回小说。《西游记》开风气之先。神魔小说者,多言“怪力乱神”,其本意未必在此,多有影射世情之意。

神魔小说主要有:《西游记》(吴承恩)、《封神演义》(许仲琳,一说陆西星)、《镜花缘》(李汝珍)、《绿野仙踪》(李百川)、《野叟曝言》(夏敬渠)、《女仙外史》(吕熊)、《三宝太监下西洋》(罗懋登)、《八仙全传》(无垢道人)、《三遂平妖传》(罗贯中)、《后西游记》(天花才子评点)、《西游补》(董说)


世情小说:

即写世态人情为主的小说。所谓世态,指的是整个社会状况和各种社会矛盾冲突;所谓人情,包含人的思想、情感、心理、愿望和理想等整个精神世界。


章回小说:

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这种形式由萌芽到成熟,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华书店古典小说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