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7 12:45:14
熟读《资治通鉴》、通阅《二十四史》……酷爱中国古代史的他几乎读遍了图书馆所有相关书籍;古文、诗赋、小说、散文、诗歌、公文……喜欢挑战的他无不尝试,各类文章信手拈来;青葱的大学岁月,不过短短四年, 坚持写作的他创作了70余篇古文、写下一部30万字的历史小说《残唐五代尽英雄》,文字写作总量累计突破80万字;他是老师、同学眼中的才子,但只有他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倾注了多少汗水,才终于在一片历史书香中浇灌出烂漫的花——他就是90后新晋作家、公共管理学院2017级硕士生及兼职辅导员马逍遥。
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才子,听他聊一聊创作过程、读书心得、学习经验,以及那段荡气回肠的残唐五代史吧~
为什么要写《残唐五代尽英雄》
马逍遥直言,写作这本书主要是兴趣使然。“写《残唐五代尽英雄》可能就源自于小时候家里有一本《残唐五代史演义》,让我对这段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众所周知,五代属于中国古代史中一大冷门时期,史料短缺,史实混乱,极易让人望而却步,不愿意去读、去研究。但“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乱世可能比盛世更加精彩。读过各种史料后,马逍遥更加希望写一写这段历史。他说:“残唐五代这个时期目前仍处于历史的边缘地带,不但被长期忽略还被后世无限诟病,历史的真相确实如此吗?我们需要从书中寻找答案,寻回遗落的精彩。”从马逍遥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对这段偏冷门历史的喜爱,“这段历史精彩纷呈、豪杰并起,并不比汉唐宋明逊色,只是缺少一些经典著作供读者品鉴罢了。”
而谈及《残唐五代尽英雄》,就不得不提当年风靡一时的《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开创了写史的新思路,让晦涩难懂的历史古籍变得风趣幽默、鲜活动人。”马逍遥的历史新作,正是深受《明朝那些事儿》的影响。“写史即写心,”马逍遥对记者说,“历史可以很精彩,可以很有趣,历史并不仅仅是那二十几本通史古籍,它存在于人们心中,活在人们精神世界里,历史有感情、有温度、有趣味,需要我们去挖掘,去感悟。我们这些写历史的人就应该把那些枯燥的历史写得精彩一些。在尊重历史史实的前提下把它尽量的用精彩的语言、幽默的风格展现出来,向大家普及一下这段历史的知识。”
出书历程
马逍遥自言,他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写书的,到大四就基本完成了。
写这本书经过了三遍修改。第一遍先把总体的稿子整理好;第二遍润色,把历史故事用更幽默更灵活的方式阐述出来;第三遍就是精细地查找一下有没有一些史实的错误。这三遍修改也是不断完善作品和自我进步的过程。
终于,2018年1月份《残唐五代尽英雄》出版了。
查阅的资料
据马逍遥叙述,他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几乎读遍了图书馆所有相关书籍,没有的书就自己买。“可以说现在图书馆已经没有这些书可以看了”(笑)。
为了撰写这本《残唐五代尽英雄》,马逍遥更是花了大量时间去看各种参考书目。经过仔细比对,从史料中寻找历史的真相。“我看了像《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资治通鉴》等等的相关史籍。还有一些演义类的,像《五代史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像唐五代时期的那些小说……可能都看到了。”优秀的作品正是来自于厚积薄发。
写作心得
万事开头难。马逍遥笑谈,写《残唐五代尽英雄》第一章的时候就特别慢,而后思维越写越开阔、越写越宽广。
马逍遥告诉记者,坚持写作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基础不牢固不行、坐不住不行、心不静不行,只有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写出上乘之作。“我在大学四年,真正值得自豪的就是自己的文章,我能写古文、词赋、小说、散文、诗歌、公文,这是我的核心竞争力,有这一点,足矣!”
马逍遥还提到,灵感会转瞬即逝。所以要抓住灵感赶紧记录,“那段时间会是你产出最高的一个时间段。我很多的文字都是在那一段时间写出来的。刚开始是一个预热的过程,收尾是一个总结的过程,而灵感到来的时候是主要的工作阶段,这段时间可能并不长,但却是写作的黄金时间。很多跳跃的观点、幽默的语句都是在有灵感的时候才能写出来的。”大概正是因为不断的坚持写作,以及善于抓住灵感,马逍遥才能在短短四年时间、学习工作之余,达到80万字的写作总量。
谈到《残唐五代尽英雄》的写作风格,马逍遥说,虽然这本书不是一本典型的意义上的小说,但是也加入了很多小说元素,比方说情节的铺垫、一些伏笔、人物的内心活动和对比等。而与小说不同的是,书中也融入了很多自己对历史的态度和思考,像百家讲台一样,分享的是自己的见解。“当时写书也是花了很多时间去修改、精简一些内容,让它变的更加鲜活”。正是这种不同形式的交融让这本书有了更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兴趣可以让人坚持一辈子
马逍遥谈到,当时除了宿舍的同学,知道自己写书的人不多。“因为大家都不会关注你在做这件事,可能都在忙着学习啊、准备实习啊、考公务员之类的。”
他笑言:“其实我不能算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霸,只不过是我会比大多数同学们更提前一些复习、复习得用功一点,在学有余力的时候去做感兴趣的工作。这可能是一个把握时间的问题吧。”懂得合理调配时间和规划生活正是马逍遥取得取得成绩的一大优势。他说,虽然写书用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自我感觉也没有耽误其他事情。他从没有因为写作荒废学业,每次考试都会比别人更早地进入复习状态。凭着优异的成绩,他在大三的时候就获得了保研资格,于是有了充足的时间去写《残唐五代尽英雄》。
马逍遥还提到,自己可能属于对时间比较焦虑的那种人,闲的时间太久的话就会感觉很焦虑。“有人闲下来就会去打篮球啊、看电影啊、逛街之类的,而我就比较喜欢坐下来写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其实就是一种不一样的打发时间的方式。”
相信很多人会有和记者一样的疑问: 既然这么喜欢中国古代史和写作,为什么会选择继续读行管专业而不是历史或者中文专业呢?马逍遥回答道:“于我而言,我并不想把兴趣变成自己的职业,因为一旦兴趣成为职业就可能会变得枯燥无味。而兴趣是可以做一辈子的。写书嘛,本来就是自己一个业余的爱好,我就不会把它当做一个主业去做,而是把它当做一个业余兴趣,在闲下来的时候有个事情可以做,然后会一直一直做下去。”这也许可以给与自己喜欢的专业失之交臂的同学们一点启示。
下一部书的计划
谈及眼前取得的不俗成绩,马逍遥表示,第一本只是拉开残唐五代史的序幕,目前第二本书稿即将完工,打算写上三本形成系列,完整的讲述残唐五代。
他还不无憧憬地设想,未来会尝试不同的创作类型:写一本标准意义上的历史小说,或者历史比较作品。他表示,自己肯定会继续在历史创作的道路上奋力奔跑,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把更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带给读者,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并爱上中国古代史,这是写史人的不忘初心,更是读史人的现实需求。
头条号“读史有趣味”
马逍遥还在今日头条上做过一个叫“读史有趣味”的头条号,写一些趣味性的历史文章。
在去年粉丝最多曾达到两千多,这半年工作比较忙推送有所减少,主要宣传一下自己的书。
他还谈了对头条号的一点看法:
“一、与微信相比,头条号可能没有微信公众号的普及量大。但它的文章内容、精准推送会更方便一些。
二、 历史文章属于小范围群体,但于我是喜欢且有意义的。
三、头条号的宣传很重要。
四、头条号内容要有‘干货’。要图文兼美、 简洁欢快。”
对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的看法
马逍遥表示,电子阅读可能是一种趋势,它的受众更广泛一些。现在,如果不是特别喜欢读书的人,可能很少会去买出版的纸质书了。
马逍遥谈到:“像我这本书的风格就和十年前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是相似的,他的书卖得那么好,我感觉可能有一个原因是他当年在网上已经火了,还有一个原因是电子书在那个时候还不是那么普及,大家都喜欢买一些纸质书。但现在也不能否认,如果有好的内容、够用心,宣传的力度也够,出版的书肯定还是有受众的,肯定还是有人愿意买的。”
在马逍遥看来,其实不好说电子书和纸质书谁好谁强:“毕竟纸质书存在了那么多年,我感觉纸质书永远不会消失。 像我平时就不怎么看电子书,电子书永远也取代不了纸质书那种感觉吧。就对我个人而言还是喜欢纸质书,而很少去关注电子书。”
对学弟学妹的建议
当问到对学弟学妹有什么建议时,马逍遥指出,大学四年要挖掘兴趣、发挥优势,把自己的兴趣特长发挥出来。大学就是一个舞台,努力展现自己才会变得闪光。并且希望所有的学生都更重视自己的学业成绩。因为自己是有了保研资格才有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去做想做的事。懂得平衡学业与兴趣爱好至关重要。
“繁花美则美矣,美到遮住眼的地步很容易反受其害,成熟的人会欣赏沿途的风景,但不会为之止步;稳重的人会眷恋过程的美好,但不会为之停留;执着的人会赞叹过往的繁华,但不会为之回头,”他告诫学弟学妹们:“如果你热爱写作,那就带着态度和情感出发,写作的过程注定漫长而艰辛,可能无人关注,可能短期毫无收获,可能时常遭遇瓶颈,惟有耐得住寂寞和枯燥,才能真正在写作的道路上留下绚烂的光辉。”
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内容:
♢ 矿大人注意了!本周日“徐马”开跑,你想要的交通信息都在这里了!
♢ 刚刚!中国矿业大学获批创办3个新工科专业!
♢ 势在必行!智能采矿,传统采矿工程专业的再升级
采访:孟维
图片:马逍遥 杨佳瑾
美编:孟维
镜湖有约网络文化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