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义英雄】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

2022-05-14 07:27:35


    金庸是武侠小说界当之无愧的大师。首先是由于金庸的读者量为天下第一。金庸小说上世纪50年代一出世就热,从港台、东南亚到80年代以来的神州大地,可以说热了半个世纪;从空间上看,有华人处,便有金庸小说,地域之广超过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柳永。用北大教授严家炎先生的话说,“金庸小说的读者群体广泛,老至耄耋之年,少至总角之辈,,下至平民百姓,全世界‘凡有华人处,均有金庸书’,且历经四十余年而风靡不衰,确实是当代文坛的一大景观。”
    金庸小说从地摊读物到文学研究的经典文本,除了人们阅读尺度的放松外,很大一部分也与金庸小说本身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有着密切的关系。陈墨先生的《金庸小说与中国文化》一书,从“文化知识论”和“文化精神论”两个部分,很详细地论述了金庸小说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金庸小说在旧武侠小说的基础上,做了全面的提升,使武侠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都焕然一新。小说中重点塑造了一系列救民于水火的侠义英雄形象,并把他们置于一个真实的历史环境中,以历史在真实烘托人物的精神内涵。始终贯彻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宗旨,继承了《史记》、《水浒传》所歌颂的侠义精神,拓展了侠义精神的内涵,提升了侠义精神的思想境界,从而并把这种传统的民族精神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一、与传统侠义精神的关系
    “侠义”二字,应该分成“侠”和“义”两个部分。侠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最独特的一部分,也是较能体现只能中国文化本质的一部分。中国古代对于“侠”的理解可谓是大相径庭,韩非子认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司马迁则不以为然,他说“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并做《游侠列传》为侠客高唱赞歌,《游侠列传》的价值,不只是记述了朱家、剧孟、郭解等侠客的事迹,连同《魏公子列传》中的侯嬴、朱亥,也成为后世侠客的典范。
    这里,司马迁从道德观上肯定了游侠的正义性,为游侠辩护。尽管司马迁也说"其行虽不轨于正义",但紧接着就称颂了游侠行侠仗义、舍己救人的行为和诚信和谦让的美德。再联系《太史公自序》中的"仁者有乎"、"义者有取焉",可见司马迁实际上是肯定游侠具有仁、义、诚信、谦让之德,而这些美德,又正是儒家道德规范的核心,也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

    不过,传统的侠义精神往往是轻生命,重信诺,锄强扶弱,惩恶扬善。从本质上来说,这种侠义精神仍未脱离封建社会传统思想的框架,侠士们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是传统的封建道德,正义中透射出浓厚的忠君或报恩思想。就这一点而论,旧的武侠小说在表现行侠仗义的同时,又成为了封建社会的载道文学。
     金庸的小说在旧武侠小说的灰烬中腾空而起,有如凤凰涅槃,可以说很成功、很精彩地继承和发展了《史记》、《水浒传》所歌颂的侠义精神,金庸的侠义精神既张扬了侠士的自由个性,又不完全受那种“ 忠君报国”、“除暴安良”之类框框的限制,塑造出了一系列救民于水火的侠义英雄形象,始终贯彻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宗旨,从而把这种传统的民族精神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二、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第一、金庸小说中的侠精神 
    “侠”可以说是金庸的小说着力塑造的重点,在《飞狐外传》的后记中,金庸写道:“在我所写的许多男性的人物中,胡斐、乔峰、杨过、郭靖、令狐冲这几个是我比较喜欢的。” 其实,这也是金庸着力塑造的几个侠义形象
    郭靖是金庸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三部小说中塑造的一个人物。有人称他是“完美的近乎于假”的英雄。郭靖的一生始终贯穿着家国仇恨,在《倚天屠龙记》后记中,金庸说“郭靖在大关节上把持的很稳。”只要是关乎民族大义、国家存亡的大原则,他是从来不含糊的。他自小在蒙古长大,对蒙古人有着极深厚的感情,包括与拖雷结拜,与华筝订婚,替成吉思汗西征等等。但是当蒙古覆灭金国之后,又欲吞并大宋的时候,他是毅然帮助宋朝的将领抵抗蒙古南侵。在《神雕侠侣》中,他与黄蓉共守襄阳,鞠躬尽瘁;在《倚天屠龙记》中,襄阳城破,他夫妇二人双双自尽殉国。直到这里,郭靖“大侠”的形象终于是塑造完成了。他的一句话:“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被引为经典,他本身也是在实践着这句话。他对杨过说过:“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是本分,但这只是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的助守襄阳

    以郭靖的武功,在城破之日自保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但是最终他选择自尽,正是在履行自己的那句座右铭。为国家、为百姓、不惜牺牲自己,这是 “侠”的精神。郭靖赴难,就是如此,所以无愧于江湖上人称“郭大侠”。  

      金庸在《笑傲江湖》后记中评价道:对于郭靖那样舍身赴难,知其 不可为而为之的大侠, 在道德上应该有更大的肯定。
    “侠”还应具有的品格是仁和义,在郭靖身上,这点体现的更为明显。在《射雕英雄传》中有这么一个细节,郭靖和黄蓉在牛家村密室中疗伤,为不让人知晓,黄蓉欲杀傻姑灭口,书中写道:
    “黄蓉向外走了两步,回过头来,之间郭靖眼光中露出怀疑的神色,料想是自己脸上的杀气被他瞧了出来,心想:我杀傻姑不打紧,靖哥哥好了之后,定要跟我吵闹一场,又想:跟我吵闹倒也罢了,说不定他终身不提这回事,心中却老是记恨,那可无味的很了。罢罢罢,咱们冒上这个大险就是……”
    这里从黄蓉的心理活动展示了郭靖平时的做人准则“坏人可以饶恕,好人决不能错杀。”侠只能损己利人,而不能损人利己。傻姑只是一个普通的村女,为了自己的安危杀之灭口,这等事郭靖杀了头也作不出来的,这样的例子在小说中俯仰皆是。

      还有对于欧阳锋,郭靖三番几次的相救,他却反生相害之心,但最终到了危机的关头,他还是相救了。洪七公说的好:“乘人之危,岂是我辈侠义道所为。”郭靖一生秉承的正是洪七公的这句话。最后在小说尾声,他还是三擒三纵了欧阳锋。“忠恕之道,以爱己之心爱人,以责人之心责己”这是儒家的观点,无怪有些研究文章把郭靖称为“儒侠”。
    可以这么说,郭靖身上体现的是金庸对于“侠义”的理想,是侠义精神的化身。 “对国家忠,对朋友义,对爱情贞”,这是郭靖一生贯穿不便的原则。在《神雕侠侣》中,他助守襄阳,抵抗蒙古的入侵,可以说正是在实践他自己所说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时的郭靖其实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江湖恩仇框架,完全是把国家兴亡,百姓疾苦与自身联系在一起了,所以江湖上人人都称郭靖“郭大侠”,这并不是因为他武功高,而是因为他为国为民的情怀。

      《神雕侠侣》中的鲁有脚,武功并不算一流,但就是因为他领导丐帮抗击蒙古,所以人人也称他“鲁老侠”。在金庸的观念里,一个人若要成为侠,不在于他的武功或地位有多高,而在于他是否为国家,为百姓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或是他为正义,为他人作出了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与传统文化的“侠”相比,金庸赋予“侠”更多的责任感和正义感。李白的《侠客行》有云:“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古代的侠士可以为报知遇之恩舍生忘死,像荆轲,像专诸,像聂政,与其说他们是侠客,,是为了报答知遇对方来实现自己的自身价值,比如荆轲,他去刺秦王决不是想到刺杀秦王能拯救天下百姓,天下太平,而是想到去刺杀秦王能报答燕丹的一番知遇之恩。这正是金庸小说对中国传统的侠义精神的提升。
     纵观金庸的15部武侠小说,从《书剑恩仇录》的陈家洛到《鹿鼎记》的陈近南,可称之为侠的人都曾经为国家、为他人、为正义而奋不顾身:陈家洛是反清组织的头目,为了反清复明不惜抛弃自己心爱的女人;袁承志是抗清大将袁崇焕的儿子,名为承志,所作所为当然也是子承父业;胡斐只因恶霸凤天南逼死人命,千里追凶,不畏生死;乔峰更是为了宋辽两国息战,百姓免于战火而自尽而亡;陈近南一生鞠躬尽瘁,为的是光复大明的江山。以上所举的例子,金庸在小说中都作了可歌可泣的描述,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飞狐外传》中的赵半山说的好“咱们学武的,功夫自然有高有,但只要心地光明磊落,行事无愧于天地,那么武功高点的固然好,武功低也是一般的受人敬重。”这也可以说是金庸小说对于“侠”的最基本要求。


        第二、金庸小说中的“义”内涵 
       如果说“侠”是金庸小说的血肉的话,那么“义”则是“侠”的灵魂,是金庸小说中最富有人文精神的一个方面。围绕着“义”,金庸小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豪气干云的故事。《雪山飞狐》中胡一刀、苗人凤英雄惺惺相惜的义气;《射雕英雄传》中丘处机和郭啸天、杨铁心的义气;《笑傲江湖》中正教高手刘正风和魔教长老曲洋的琴萧结义;直至《鹿鼎记》中的韦小宝在康熙和天地会之间来回,从头到尾,他也没有作过对不起任何一方的事。武侠小说中常描写到帮会、社团。他们集结的一个根本的原则就是要讲义气,是喝过血酒,拜过关公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背叛朋友是要三刀六洞,为人不齿的。在金庸看来,“义”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英雄人物肝胆相照,惺惺相惜,一诺千金,不负于人。在《韦小宝这个小家伙》一文中,金庸写道:“中国人讲义气,是中华民族能够保存下来而且发扬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重视情义当然是好事……一个人群和谐团结、互相爱护,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尽量采取合理的方式与之适应,这样一个人群,在与别的人群斗争时自然无往而不利,历久而常胜。” 

            萧峰出生于契丹武士之家,未满周岁时到外婆家去,在雁门关外遭中原武林高手劫杀,母亲惨死,父亲投崖,他被汉人乔氏夫妇收养,故又称乔峰。他在汉人的养育下成长,从小就痛恨契丹人,后来他为丐帮立下七大功劳,被立为帮主,而"丐帮一直暗助大宋抗御外敌,保国护民" ,乔峰自然也以契丹为不共戴天的仇敌。但当他在雁门关亲眼目睹宋军残杀契丹平民、甚至马踏婴儿时,立即挺身而出,将那些大宋官兵杀尽,纵声长啸。当他终于明白自己本是契丹人之后,心中苦恼之极,但终于解开了心中的郁结,他对阿珠说:"我一向只知道契丹人凶恶残暴,虐害汉人,但今日亲眼见到大宋官兵残杀契丹的老弱妇孺,我……我……阿珠,我是契丹人,从今而后,不再以契丹人为耻,也不以大宋为荣。" 后来他官居辽国的南院大王,手握雄兵数十万,却不愿领兵伐宋,因为他明白:"如此杀来杀去,不知何日方了?" 当他求少林寺老僧解救父亲时,那老僧说道:"施主宅心仁善,以天下苍生为念,不肯以私仇而伤害宋辽军民,如此大仁大义,不论有何吩咐,老衲无有不从。" 最后,他迫使耶律洪基当众折箭发誓:"于我一生之中,不许我大辽国一兵一卒,侵犯大宋边界。" 而他自己旋即身亡。英雄往矣,浩气长存。萧峰的大仁大义,大智大勇,实践了孔子和孟子所倡导的,舍生取义,达到了中国传统道德的最高境界,当然也是中国武侠小说前所未有的思想高度
            所以,金庸小说的“义”和一般的哥们义气自然是不一样的,旧派小说一味强调无原则的江湖义气,快意恩仇,这在金庸小说里是看不到的。因为所有的义气必须有一个前提------“正义”,与正义相联系,或以正义为基础,有时为了维护正义,当然“大义灭亲”也是难免、义不容辞了。《神雕侠侣》中杨过在不明杀父真相的情况下,屡次欲杀郭靖,但是当了解到父亲杨康的可恶行径之后,马上就放弃了报仇的念头;《倚天屠龙记》中宋青书杀害师叔莫声谷,父亲宋远桥最终也是大义灭亲,成就师兄弟的恩义。
        正是从“正义”二字出发,金庸小说中的“侠”与“义”便有机地、完全地联系到一起了。正义是侠义的交集,是共通的地方。金庸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说:“我以为侠的定义可以说是奋不顾身、拔刀相助这八个字,侠士主持正义,打抱不平。”     

         前文说过“侠”的基本要求就是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而“义”也正是以着一切为前提的。所以在金庸小说中,赋予了传统的侠义观念以全新的内涵,使其升华到人性精神光辉的高度,也使这样的侠义精神拥有更多的道德、正面的光彩。加上金庸的妙笔生花,读来不觉枯燥,反觉真挚感人。
            总之,武侠小说的精神基础是“侠义”,金庸小说对侠义精神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发掘和延伸。从金庸这里开始,武侠小说不单是以武为本,追求武功的千变万化,而是转变为对侠义内涵的深层阐释


         三、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与时代的关系
       1、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国家安定统一的和谐思想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众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尽管历史上有过多次汉族与某些兄弟民族的战争,但广大民众总是盼望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而每一次民族战争的结果,也总是从反面教育了民众,从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团结。王昭君之所以留芳千古,并非由于她的美丽,而是因为她与匈奴呼韩邪单于和亲,赢得了六十多年的和平。文成公主之所以永垂青史,是由于她与松赞干布联姻,促进了唐王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与文化交流,推动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萧峰这位大侠的不同凡响之处,就在于他代表了中国各民族人民厌恶战乱、渴望和平的普遍意愿,体现了民族要团结、国家要安定统一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倡导见义勇为的社会公德
       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后记》中说:"郭靖说:'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句话在今日仍有重大的积极意义。"严家炎先生在《金庸小说论稿》中,列举了当时的一些社会现象,如大街上勇斗歹徒而受伤的记者倒在血泊之中,无人援手;劫匪在公共汽车或火车上公然抢劫,无人反抗;餐馆里被盗的顾客不敢指证,致使抓小偷的人反被小偷暴打,多处负伤。严先生说:"据粗略统计,从1979年到1983年,报刊上报道的这类触目惊心的事实就有一百七十多起。一个多么突出的社会现象。"然而,从1983年到现在,见义勇为者孤身奋战、围观者甚多却无人相助的事情仍然屡见不鲜。此类现象,已成为当今中国的社会问题,成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危害。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请猛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





      古龙市场策划中心     

               地址:山西省文水县堡子村

   官方博客:http://blog.sina.com.cn/kucm

   首席执行官:李甲刚

   业务咨询:18235881166  18835164155 

   客服QQ:931704945 

   个人微信号:ikulon

   腾讯官方微博:klmrcn

   微信公众号:古龙互动传媒


给朋友推荐好文章,就将本文分享转发到朋友圈、微信群和QQ群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华书店古典小说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