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三万焦虑者的破局之道

2022-07-08 15:02:50

半年前,许知远邀马东做了期节目。


他问马东:你真的喜欢这个时代吗?


马东没有任何犹豫,连说了三句:喜欢。


在许知远不依不饶的追问下,马东意味深长地补了句“我没那么自恋”,成为他半生的注脚。


比起许知远的自视清高,同为精英知识分子的马东,放下前半生赋予的优越感,以拥抱大众的方式获得传播,热热闹闹地做成了文化商人。

目前这群精英知识分子基本都聚集在北上深,活得像繁花一样耀眼,穿着几万元的西装,穿梭于各种高端场所,深夜回到自己月租两万以上的 Loft,望着窗外的霓虹品位杯中酒。


体面是给别人看的,当夜更深,霓虹渐渐熄灭时,这群白天熠熠发光的高收入人群还是会迷茫地点支烟,在知乎上提问:


为什么我在上海,月入三万,却依然感到很焦虑?


下面的跟帖一石激起千层浪——


不要说你月入三万,我月入十万,也同样很焦虑。


不要说你月入三万,我月入十万,也同样很焦虑。



1



焦虑,从心理学角度简单来说,是一种对未来无根据的恐惧。


说是无根据,其实潜意识中是有答案的——对未来稳定收入的不确定。


克服这种焦虑要从收入结构说起,下面三位白领,哪位收入质量最高?




正确答案,张亭>迈飞>小王。


在普世价值观里,小王最好,因为月薪三万,比起另外两个人的杂项收入,更稳定。


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铁饭碗。张亭随时敢停下工作,他除了固定的薪资收入外还有三分之二来源于资产性收入,随时炒老板鱿鱼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没人拦得住他。


小王却不敢停,他的收入全部来源于劳务报酬,一旦他去追逐诗和远方,全家断粮断电,无以为继。


前有中兴通讯管理层跳楼,后有华为员工买房被辞退后全家崩溃。当人到中年,背负着全家人的期待和各种债务,中层不高不低的薪水勉强度日。加之工作上面对的是年轻有拼劲的后辈,心中的压力与焦虑不言而喻,被替换的恐慌与日俱增。


这也是为啥月薪3W的高级白领会焦虑地在深夜跑到知乎上提问,而月薪1W的人却能更淡定地享受人生。


自由资产性收入的占比,决定了你的安全感和焦虑感,是决定收入质量最关键的因素。


当有房租、基金回报、公众号广告费甚至饮品店分红这些持续收入源源不断进账,才能跳出薪酬越高越累的怪圈,活出该有的生活质量。


2



可以称之为自由交易资产的,必须具备很好的流动性和市场价值的一种资产,白话说就是在市场上想买买得到,想卖又出得了手。


比如你手里的基金产品,可以赎回拿到本金,也可以享受到长期收益分红。


比如房子,本身有明确的资产价格,平日里还可以定期收房租,也是一头很好的现金奶牛。


再比如公众号、饮品店,本身能被估值,可以作为轻资产打包出售,日常还能通过广告费或者盈利分红来获得长期正收益。


如果你的收入来源中,以上的自由交易资产占大比例,自然不会焦虑。


因为哪怕你宅在家三年、五年不工作,生活质量也不会下降。


而如果你的收入全部来源于工资,你中止劳动的时候,收入即刻停止。唯一的经济来源被切断,你说能不焦虑吗?


收入质量直接决定着生活质量。


质量最高的收入是劳务收入占比无限趋于0,自由交易资产占比无限趋于1


3



有的人听完更焦虑了——“我又没有房子能收租,也没有饮品店产生现金红利,更不会写公众号打广告卖钱,那我这辈子就要困死在恶性循环里了?”


不会赚钱,那省钱会不会?


净资产=收入-支出。


没有资产的人只能靠 “开源节流”,不断增加可支配收入,减少不必要支出。


在我看来,支出分为两类——消费类支出和投资类支出。


如果一项支出的结果是是暂时的、消耗的,那就可以计为消费。比如说你今天花了两千大洋吃了顿西餐,这就是典型的消费类支出,它给你带来的是一时的满足,并无法产生可持续的收益。


相反地,如果这支出带来的是持续性的、长久的影响,那就可以计为投资。比如为了更好地提升工作效率,你买了台2w的电脑,预计可以用四年,工作效率的提升为升职加薪带来更多可能,那这笔支出就可以计为投资。它会为你的未来带来潜在的持续性收益。


亚洲首富的李嘉诚坐拥普通人几辈子也赚不到的财产,可人家依旧皮鞋坏了,修修接着穿,西装穿个十年八年是常事。但抢夺起北京的黄金地皮来,却是一掷重金。


李首富的世界离我们太远,记住这两句萌女的叮嘱就行:


1. 提高自由交易资产;


2. 尽量减少消费类支出。


想摆脱低收入质量的现状,从量化每月支出开始,减少消费类支出,增加投资类支出。当你手里的资本积攒到一定程度后,尽可能多元化投资,去构建自由交易资产组合。.


寥寥几段话,背后要做到却是经年累月勒紧裤腰带的艰辛,和初涉投资的茫然失措。毕竟,成人的生活,从来就没有容易二字。


4



2013年,马东从央视离职,打了整整8个月的高尔夫,陷入标准的中年危机,每一次挥杆,对未来的无力感和烦闷就喷薄而出;


也是在同一时间段,许知远的书被限制出版,呐喊的文章不能发表,曾经迷恋他文字的年轻人对他不再狂热,取而代之的是质疑、无视。作为一个失意的文青,他只能在黑暗的沟渠里做着和俞飞鸿们的梦。


幸运的是,在14年前后,他们都找到解药,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春。所以马东在面对许知远时连说的三声“喜欢”,我相信他发自肺腑。


不幸的是,在他们的身后,更多北上广的精英分子还沉浸在欲望填不满的焦虑之中。


面对“你喜欢这个时代吗”的拷问,他们张了张口,哑然无声。






  欢迎识别二维码关注我哦


如果你觉得内容不错,也欢迎点赞和分享给更多朋友。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华书店古典小说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