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宝钗黛玉二人中选一个做朋友,王熙凤会选谁?非宝钗莫属

2024-09-02 10:28:33

如果从宝钗黛玉二人中选一个做朋友,王熙凤会选谁?只要愿意客观理性地去分析,就会发现,非宝钗莫属。

想要分析一个人会与谁做朋友,至少要从两个层面去看,一是这个人的择友观,二是对方是否符合她的择友观。

很多读者不理解王熙凤为什么会和秦可卿成为闺密。她们无论是从出身、人品、为人处世都大相径庭:出身上,王熙凤是根正苗红的世家嫡女,秦可卿却是寒酸小官从养生常抱养的弃婴;人品上,王熙凤虽然从不避讳与外男的接触,但她在妇道上无可指摘之处,秦可卿却“擅风情,秉月貌”,与公公贾珍做出“扒灰”的丑事;为人处世上,王熙凤极为高调地展现自己的威势,从不在乎下人们如何看她,秦可卿却在死后得到了“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的一致评价。

这样的两个人,是如何成为闺密的?因为她们有一个高度契合的价值观:能干、务实,愿意为家族的兴旺而付出。

秦可卿托梦给王熙凤时,说王熙凤是“脂粉队里的英雄”,她自己又何尝不是呢?正因为她自己也是个有见识的人,所以才能看出贾府在繁华背后隐藏的祸患,也才能给出解决办法。

那么她为什么要托梦给王熙凤?因为这是她们长期交流的主要内容。由这次托梦的内容可知,她们能成为闺密,并不是经常在一起聊男人、聊家长里短、聊化妆品等,她们聊的就是如何管家。

也就是说,当贾府主仆上下都在“安富尊荣”之时,王熙凤和秦可卿这两个年轻媳妇经常聚在一起商谈如何为贾府负重。

人都是渴望朋友的,而且对朋友的渴望,主要来自内心迫切的需求。在年轻一辈中,王熙凤其实很孤独,她对大观园的风花雪月不感兴趣,秦可卿死后,她再也找不到可以满足她交流如何管家的朋友。

第四十五回,作者用一个情节特别描述了王熙凤与宝黛等人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当李纨带着诗社成员找王熙凤要资助时,王熙凤正忙得不可开交,“我才要把这米帐和他们算一算,那边大太太又打发人来叫,又不知有什么话说,须得过去走一趟。还有年下你们添补的衣服,还没打点给他们做去”。

这就是务实与务虚的一次正面交锋。很显然,在贾府,务虚是主流。所以,在李纨的进逼之下,王熙凤既不能生气,还得好言好语地哄着李纨:“好嫂子,赏我一点空儿。你是最疼我的,怎么今儿为平儿就不疼我了?往常你还劝我说:‘事情虽多,也该保养身子,捡点着偷空儿歇息’,你今儿反倒逼我的命了。”

每读至此,总会为阿凤感到委屈和辛酸。那么高傲的人,什么时候这么低声下气过?何况,她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一大家子的生活。

这份委屈和辛酸,她能跟谁说呢?又有谁能感同身受呢?

正因为如此,第五十五回,当她听说探春在代理管家时所表现出来的魄力,大为赞赏,连说了三个“好”字:“好,好,好个三姑娘!”

这样务实且能干的人,才是她所欣赏的,也是她交朋友的唯一标准。

了解了王熙凤的择友观,再来衡量黛玉和宝钗,结论不言自明:以务实、能干为标准,黛玉不合格,宝钗堪称优秀。

先说务实,黛玉正好相反,她是务虚的典型。受宝玉的影响,黛玉不爱俗务。什么是俗务?柴米油盐、“应酬世务”都属于俗务,这正是王熙凤的工作内容,恰恰是黛玉所不愿意做的。

再加上黛玉的世界里只有风花雪月,而王熙凤的世界里只有柴米油盐,她们根本没有共同语言,聊天都没办法聊到一起去,怎么做朋友?

再说能干,这也是王熙凤特别看重的,我们可以从她慧眼识红玉可以看出来。

日理万机的王熙凤,一直希望找到几个得力助手。当她偶然发现办事利索的林红玉时,简直像发现宝藏般两眼放光,想要带在身边重点培养,“你明儿服侍我去罢。我认你作女儿,我再调理调理,你就出息了。”

还有她对平儿的倚重,不仅仅因为平儿对她忠心,还因为平儿能在管家事务上为她分忧。

这都是王熙凤看重能力的体现。

黛玉有没有能力?虽然王熙凤说过“林丫头和宝姑娘她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务事”,也只代表她认可黛玉心性聪明灵活,属于可调教的人。也就是说,如果黛玉愿意像探春一样把精力花在管家上,王熙凤相信她能培养出来。

但是,王熙凤却不会像培养红玉一样培养黛玉。所以,在王熙凤眼里,黛玉终究是一个没有管家能力的人。再加上黛玉“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也属于没能力的一种体现。

首先,宝钗是个相当务实的人,她读书也是为了务实,为了提高生活技能和处世能力。她主张“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

正因为宝钗务实且有学问,能让管理更上层次,王熙凤曾主动向她讨教过,这才有了”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慨叹。

这个慨叹说明,王熙凤想和宝钗做朋友,但宝钗不搭理她。

另外从能力上来看,宝钗是有过成功经验的。她不但管理着薛家的内务,还管理着薛家的商业。这也是王熙凤想学却望尘莫及的。

可以说,自从秦可卿离去,王熙凤失去了这个唯一的朋友,宝钗的到来,让她重新看到了希望。如果能和宝钗做朋友,不但她的委屈和辛酸有处可诉,她还可以听宝钗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能力上迅速得到提升。这一点,在探春身上得到了验证。第五十六回,探春与宝钗关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的一席话,就让探春迅速从初级管理者晋升为高级管理者。

可惜的是,阿凤想和宝钗做朋友,宝钗却不愿和阿凤做朋友,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阿凤心狠手手辣违背良知,宝钗却常怀悲悯扶危济困。所以,宝钗宁可主动和探春深谈,也不肯回应阿凤的求教,只助善不帮恶。

这也注定了阿凤最终交不到朋友,而宝钗却和黛玉结成了“金兰契”。从能力的层面来看,阿凤和宝钗最接近,最适合做朋友,但从心性上来看,却是黛玉和宝钗最接近,最宜交心做知己。

作者的匠心由此体现出来:他一方面肯定王熙凤的能力,怜惜她在管家上的付出,所以她心心念念想和能干务实的宝钗做朋友。另一方面,他又谴责和批判王熙凤见利忘义、作威作福,所以她被以济世为己任的宝钗拒之千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华书店古典小说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