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9 11:48:37
红楼梦是一部篇幅浩瀚、头绪纷繁的长篇巨制,全书写了四百多个人物,其中作者着力刻画、具有典型意义的主要人物,不下几十个。而且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无不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
除此之外,对于场景的描写,曹雪芹也下了极大的功夫。他在蓬牗茅椽、绳床瓦灶之间艰难创作,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为了烘托故事情节,也为了完美地描写各个人物,场景描写自然是必不可少,而虚幻的景物展现,尤其显得构思奇特。下面分享《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场景,虚实结合,技法高妙。
太虚幻境这个场景,最初出现在小说的第一回。甄士隐梦见一僧一道将自己手里的“蠢物”夺走,然后就过了一个大的石牌坊,上书“太虚幻境”四个大字。
此后书中还多次提到这一场景,比如第五回中,贾宝玉在贾蓉之妻秦可卿的卧室里睡着了,然后就飘飘然进入了太虚幻境,还在那里看到了描写金陵十二钗的对联。
在书中的第十七回,贾宝玉在大观园试才题对联。书中描写了一座青松拂檐、玉兰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的正殿前面,也刚好现出一座玉石牌坊。
宝玉见了这个所在,心中忽有所动,寻思起来,倒像在哪里见过的一般,却一时想不起到底是那年那日之事。
其实贾宝玉当然见过,只不过是在梦中,所以印象不深,但也难以忘记。最重要的是,作者采用了虚实交替的方法,目的是为了彰显出红楼梦中讲述的故事,也是真真假假,无从考察。
那么曹雪芹为何要煞费苦心地构造这么一个虚拟的幻境呢?要说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不过也是一言难尽,至少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太虚幻境这个场景,具有一种梦幻般的色彩,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更能激发作者的创作欲望。作者虚拟了一些神话人物,比如神瑛侍者、绛珠仙姑,还有芙蓉花神、警幻仙子等等,令人目不暇接,却又让人信以为真,更能感受到作者高超和娴熟的艺术表现能力。
其次,可以让作者回避当时非常严格的审查,也对自己起到了一种保护作用。作者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结局。
曹雪芹故意将真事隐去,而借助一块通灵宝玉,敷衍出一段故事。其中既有一块玉石的来龙去脉,也有金陵十二钗的恩爱情仇,还有四大家族的兴衰荣辱,更有王朝兴替的必然规律。
作者构思精妙,出语含蓄,用无数的梦境与幻觉,连缀了一段段感人肺腑的传说,既能破人愁闷,也可警醒后世,幻境的作用毫不逊色于真实故事。
最后,这种情景的设置可以让作品结构更加严谨,也能很好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贾宝玉进入太虚幻境之后,不仅看到了描写金陵十二钗的对联,而且听到了各种演绎红楼梦的曲子,诸如《红楼梦引子》、《飞鸟各投林》等等,预演了贾府的盛衰,也揭示了作者写作的动机。
试想,如果没有这样的虚幻场景,作者所讲的故事就不具有如此的浪漫性,读者也对故事中的人物了解不透,也就缺乏了感同身受的共鸣。
曹雪芹为了让这部鸿篇巨制可以流传久远,可谓煞费苦心,不仅隐去了时代特征,而且采用神话和幻境描写,却让深邃的主题,隐藏在一层层奇幻的烟雾之中,令人赞赏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