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0 11:42:22
猪八戒一生都是猪,那是因为他一生都没有任何变化。
那么本性有多难移呢?就比如说猪八戒吧。老猪出身名门,乃是天罡之数,这跟孙悟空的地煞之数有着本质区别。本来,虽然破除六识、消除二心,成佛指日可待。可是直到最后,他的贪嗔痴欲都没有消减,最后成了一个净坛使者。
净坛使者是什么呀?说白了,就是别人吃剩下之后,由他负责舔盘子舔碗。这样,他跟大鹏倒是成了一对。人家大鹏是佛祖未吃自己先吃第一口,猪八戒是大家都吃完了自己来个“大包缘儿”,佛祖还这样说:“因汝口壮身慵,食肠宽大。盖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诸佛事,教汝净坛,乃是个有受用的品级,如何不好!”
反正,那都是猪八戒自己的事儿。
悟空很聪明。在六耳猕猴出现之前,悟空已经被贬三次了。
第一次被贬,他去了东海龙宫,喝了杯茶,被龙王劝回去了。
第二次被贬,他回到了花果山,正好杀了一千多猎人,又借来东海龙宫之水,恢复了花果山的山前水秀。
第三次被贬,也就是这次,他是去了观音菩萨那里。为什么去紫竹林呀?因为他迷茫了。
强盗先看见唐僧的。唐僧怕强盗打他,于是就说,我后面有一个徒弟孙悟空,银子在他身上呢。其实唐僧这话非常不好,顺口就胡说八道,这叫什么呀?这叫妄语。乃是出家人第一忌讳之事。
于是,强盗们信以为真,等孙悟空来了,强盗们傻呵呵等着孙悟空给银子,结果被孙悟空打死了。
打死就打死吧,唐僧让八戒把强盗埋了,然后自己给强盗念《倒头经》。
唐僧是这样念的:拜惟好汉,听祷原因:……你到森罗殿下兴词,倒树寻根,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僧人。
然后八戒说:他打时候也没有我们两个。
唐僧于是又补充念道:好汉告状,只告行者,也不干八戒、沙僧之事。
这一通念经,也让悟空不高兴起来。于是他也祷告了一番。他说:玉帝认得我,天王随得我;二十八宿惧我,九曜星官怕我;府县城隍跪我,东岳天齐怖我……总而言之,你告到哪里,咱老孙也不怕。
唐僧生气了,说:徒弟呀,为师就这么一说,你你怎么就认真起来呀?
那么从这之后呢,师徒之间就生出嫌隙来了。这里有一个词叫做“面是背非”。那么大家都“面是背非”了,这就要出事了。
强盗的事情并没有完。因为悟空只是杀死了两个。后面还有。
当悟空杀了他们借宿的老汉的儿子的时候,唐僧直接就把悟空赶走了。
这次悟空被贬之后,他去南海找观音菩萨了。
他为什么不回花果山呀?别误会,你以为他去落迦山干什么去了,他是找菩萨理论,然后帮自己摘了紧箍咒再回花果山。
观音菩萨说,你先别急,那唐僧马上就有难,然后会来寻你。
让八戒去化斋找水,如泥牛入海;又让沙僧去找八戒。唐僧自己是含泪无言。
这事闹得,离了悟空,连口水都没有。这就看出来,平时到底谁干事了。
那么就在这时候,六耳猕猴捧着一碗水来了。
唐僧在气头上,肯定是不喝这碗水的。这叫做:志僧不饮弃徒之水。
为什么是象征性呢?很显然,从后面六耳猕猴的战斗力来看,他这根棍子并不在定海神针之下。唐僧只不过一个凡人,定海神针一沾也就血肉模糊了。这个细节也可以佐证,六耳猕猴其实就是孙悟空的一个真阳神。
六耳猕猴肯定是不会打死唐僧的。是因为他对孙悟空有救命之恩,孙悟空这个人,一生的执着点就是恩怨分明。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
知道不?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学会了分寸。也就慢慢悟出“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的道理。
当然了,唐僧带着使命而来。他不孤独,但很沉重。
就这样的几个人凑在一起了,大家都想从别人那里得到温暖或者认可。于是乎,这就是矛盾的根源。
越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就越是会卖力气表现自己。只不过,这种表现,是以自己的方式。
八戒的方式就是拼命讨好唐僧,讨好的方式就是在师父面前中伤比自己强的,弹压比自己弱的。说句文言文就叫做:胜如己者害之,不如己者弄之。也叫做能人背后有人弄。
悟空的表现方式相对简单了。他有能力,于是处处通过能力来证明自己。这叫做太高人欲妒。别说八戒了,就连沙僧也是嫉妒他的。
按照现在一种流行的说法,悟空就是情商太低。但他自己并不知道。谁知道呢?是观音菩萨。观音菩萨说,你先别走,马上就会有事情发生了。
其实自始至终,六耳猕猴都没有算是现出原形。问题是他根本就没有原形。因为他本身就是孙悟空的“三尸”之一的恶尸。
那么“三尸”都是什么呢?就是“善尸”、“ 恶尸”和“执念尸”。孙悟空为什么一直都“爱憎分明”和“嫉恶如仇”呢?关键是他的“恶尸”始终未除。
六耳猕猴就是这个“恶尸”。我们看,六耳猕猴很横的,什么托塔天王、地藏王菩萨、观音菩萨、如来佛祖,他可是谁都不怕。你说去那辩看,我马上就跟你去。结果,他最后被罩在如来佛祖的金钵盂之下,被悟空打死了。悟空算是“斩恶尸”成功。
那么说起来,六耳猕猴到底犯了什么死罪呢?他是不是真得罪大恶极呢。其实没有,他象征性打的唐僧这一棍子就是证据。而他的目的,其实就是抢夺唐僧的包裹。因为他要自己组团去西天取经。大家觉得六耳猕猴这个想法是不是有些异想天开?甚至有些可笑呢?因为取经团是佛祖与观音菩萨内定的佛法东传大业,唐僧是法定取经人,怎么可能认你六耳猕猴呢?
如果说,这种想法是六耳猕猴独有的,他这可能就是痴心妄想。但是,同样有这样想法的人还有一个,他就是弥勒佛祖身边的黄眉。
黄眉也曾经对孙悟空说过,一向久知你往西去,有些手段,故此设象显能,诱你师父进来,要和你打个赌赛。如若斗得过我,饶你师徒,让汝等成个正果;如若不能,将汝等打死,等我去见如来取经,果正中华也。
如此看来,六耳猕猴想替代唐僧去取经,就不是妄想了,而是成为了一种执念。这就是“三尸”中最难斩的“执念尸”。
孙悟空与六耳猕猴纠缠着打到灵山的时候,当时如来佛祖正在讲经。他这段经非常值得研究:不有中有,不无中无。不色中色,不空中空。非有为有,非无为无。非色为色,非空为空。空即是空,色即是色。色无定色,色即是空。空无定空,空即是色。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为照了,始达妙音。
请大家仔细看,平时唐僧读《心经》总要说的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而如来佛祖现在说得是,空即是空,色即是色。大家可以自己体会一下。
如来佛祖始终告诫大家,别立文字。怕的就是大家陷入一种执念之中。这也是无字真经的真谛所在。只不过,不要说凡人,即使是悟空这等智慧之人,也始终执着于“善恶分明”不能自拔。直到杀了六耳猕猴之后,孙悟空终于开窍了。所谓的开窍就是心智终于“混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