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9 10:13:51
中国文化中有“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之说,民间对此的解释是仓颉造字立了大功,上天要给他奖励,但是他不要,只求老天爷能让百姓五谷丰登,所以天雨谷粒,给人间下了一场谷子雨。这一天就叫做谷雨了。
这显然是充满了美好意象的神话传说。真正的谷雨节气,却是一个将物候与时令还有农事紧密对应的节气。
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了,谷雨来临的时候,寒潮也基本结束了,大家总说“雨生百谷”,这个时候雨水增多,农作物开始疯狂生长了。
谷雨的物候也是基于温暖湿润的。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这三候都是以雨水增多,天气变暖为前提的。
浮萍不能经霜,所以,人们先是看到浮萍开始生长,这也意味着倒春寒不会再出现了。
然后又看到布谷鸟梳理羽毛,这也是因为天气转暖,鸟要换毛了。
而戴胜鸟出现在桑树上,也是有寓意的。戴胜鸟是一种长得很像啄木鸟的鸟,古人认为,如果戴胜鸟没有落在桑树上,就说明政令教化会落空。
于我而言,谷雨时节是赏花季。清明时节扬花飘,谷雨正当赏花时。民谚有“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之说,此时赏牡丹、芍药正好。“世界读书日”也在谷雨前后,春光大好,开始阅读,岂不美哉。万事俱备,就只欠一杯清茶。
“明前茶、雨前茶”的说法,想必大家都是知晓的。明指清明,雨是谷雨。谷雨时节的春茶也叫“二春茶”,和清明茶一样,同为佳品。无论你手中的是“旗枪”还是“雀舌”,好春天和好心情都是一杯茶最佳的伙伴。
《红楼梦》中写茶的桥段众多,写出一本书来也不为过。人们津津乐道于公子小姐们喝茶的品类,也惊叹于他们品茶的礼仪,所用器皿的名贵,还有各种鲜为人知的讲究。有关红楼之茶事,真是有趣至极。感谢朋友给的灵感,倒是想说一说这一杯茶的故事。此故事非彼故事,也想着从一杯茶中看清些人情世故。
茶,自古以来就是一种社交手段。文人高士“以茶会友”,达官显贵“端茶送客”。茶,既是促进情感的工具,也是游戏规则的棋子。《红楼梦》中有那么几杯茶,其间大有深意。
第一杯茶是贾琏给鸳鸯的茶。
第七十二回,鸳鸯来看生病的凤姐儿,正赶上凤姐儿歇中觉,她便和平儿说起话来。聊了一阵子,贾琏回来了,鸳鸯起身要走,贾琏却苦留鸳鸯姐姐再坐一坐。原文中写:
便骂小丫头:“怎么不沏好茶来!快拿干净盖碗,把昨儿进上的新茶沏一碗来。”
琏二爷为何如此呢?后文中说得极明白。贾府此时早已是入不敷出了,作为当家的贾琏熙凤夫妇而言,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于是,夫妻俩便想出典当贾母金银家伙的主意来。
欲成此事,必要先和贾母身边的鸳鸯商量才行。于是乎,有了贾琏招呼小丫头给鸳鸯换好茶的这出戏码。
贾琏口称“鸳鸯姐姐”,这是对祖母身边大丫鬟的尊称,不为过的,但确实也透着几分巴结与讨好。将新茶拿出来,又换干净碗盏,就将这种讨好又升了一级。
鸳鸯是个百伶百俐之人,加之贾琏说了有事相求,鸳鸯虽未给答复,但定是心中有数的。依结果来看,贾琏熙凤是拿到了贾母这些所谓用不着的家伙了的,也当了银子出来。鸳鸯自是没有喝这进上的新茶的,但是事情也是暗暗促成了的。
这一杯茶,是人情茶,不仅承上启下,还能抬高身价。这一杯茶,化解了尴尬,解决了困境,是绝妙好茶。
古书中总有所谓“一杯茶的工夫”“一盏茶的时间”等说法,都是只时间很短,那么这短短的一杯茶的时间究竟能做点儿什么呢?在第六十四回,“浪荡子情遗九龙佩”的故事中,就让我们见识了仅用一杯茶的时间就能上演一出好戏。
此时伺候的丫鬟因倒茶去,无人在跟前,贾琏不住的拿眼瞟着二姐……说道:“槟榔荷包也忘记了带了来,妹妹有槟榔,赏我一口吃。”……贾琏接在手中,都倒了出来,拣了半块吃剩下的撂在口中吃了,又将剩下的都揣了起来。……贾琏一面接了茶吃茶,一面暗将自己带的一个汉玉九龙珮解了下来,拴在手绢上,趁丫鬟回头时,仍撂了过去。二姐亦不去拿,只装看不见,坐着吃茶。只听后面一阵帘子响,却是尤老娘三姐带着两个小丫鬟自后面走来。贾琏送目与二姐,令其拾取,这尤二姐亦只是不理。贾琏不知二姐何意,甚是着急,只得迎上来与尤老娘三姐相见。一面又回头看二姐时,只见二姐笑着,没事人似的,再又看一看绢子,已不知那里去了,贾琏方放了心。
红楼二尤的故事,倒是可以摘出来自成一本的。尤二姐和尤三姐的故事,其实也都脱离了红楼主线的。但妙就妙在,即可以拿出来,放进大框架去又无比贴合。
而二姐、三姐的形象,又补充了大观园中女儿们都没有的身份角色,由此成为了红楼女子群像中不可或缺又精彩的一部分。
“浪荡子情遗九龙佩”的故事,就是贾琏和尤二姐勾搭调情的桥段。文中“伺候的丫鬟因倒茶去”,贾琏便开始了试探。先是讨了二姐的半块槟榔自己吃了,然后接过丫鬟的茶来,又扔过去自己的九龙佩,慌乱之际忙着和突然出现的尤老娘及尤三姐问好,一扭头,九龙佩已经不见了,只有二姐没事人似的笑着。
且不说这一段文字中,贾琏二姐两个人打哑谜般的你一言我一语,单是丫鬟下去泡茶,复又端上来,贾琏还没等喝到口中,这短短的一杯茶的工夫,这两个人的情就这么定下了。
我只能赞佩曹公,是个写情欲的高手,分寸尺度的拿捏刚刚好。同样的,由一杯茶带出来的情欲描写,还有智能儿给秦钟的茶,宝蟾给薛蟠的茶。一个羞说手里有蜜不成,一个借递茶杯捏手,情色欲望呼之欲出,不过借茶盖脸儿罢了。
一杯茶的人情,暂解了一大家子的燃眉之急,一杯茶的时间,定下了两个人暗通款曲之音,还有一杯茶,却暗含着人性的悲悯和命运的救赎。
妙玉可说是《红楼梦》中最会品茗之人了。她烹茶之水,品茶之盏,都是后人读此书时,最大的赏玩之处。
刘姥姥被邀请游赏大观园时,也曾机缘巧合喝到了妙玉的茶。这茶本是妙玉敬献给贾母的,贾母喝了一口,就递给刘姥姥也尝尝。也是因为这个举动,妙玉便不再要这个“成窑五彩泥金小盖盅”了。后来,宝玉向妙玉讨了这个盖盅又送给了刘姥姥。
这段故事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从来也不是妙玉的孤僻怪诞,反而是贾奶奶和刘姥姥是同饮一杯茶的。这对儿身份阶级差距如此悬殊的老太太,如此自然、亲切的用了一个杯子,喝了同一杯茶。
在这一瞬间,人与人回归到了人本身,情与礼突破了法典桎梏。曹公对人性洞若观火,其大悲悯之心写来却是这般轻轻一笔。
而最后,这只小茶盅还是归了刘姥姥所有。这是宝玉的善心,也是刘姥姥的因果。有学者推测,刘姥姥最后是卖了这只小盖盅换了银子才救了巧姐的。如果真是如此,那命运的轮转真是让人一言难尽,而曾经的施恩也成为了后来的救赎。
同样的,同饮一杯茶的还有宝钗和黛玉。总有把《红楼梦》当宫斗剧看的,说宝钗和黛玉是情敌,是宿敌,是一辈子不对付的两个人。真真是看小了这本书,也看扁了这两个美好的女子。
这两个人在“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之后,好得如同一母所出。黛玉不仅直呼宝钗为姐姐,宝琴为妹妹,还认了薛姨妈做干妈。薛家母女也对这个玲珑可爱的黛玉呵护有加。
第六十二回,大家为庆祝宝玉生日,一起在园中摆宴玩乐。黛玉要吃茶,拿过来一杯,宝钗接着说,不渴,就想漱一漱(就是我们说的润润喉咙),于是宝钗先是渴了一口,剩了半杯,递给了黛玉。黛玉说大夫不让多吃茶,这半杯就够了,然后就喝了。
试想,两个人要是关系不亲,怎么能如此自然地同饮一杯茶。这一杯茶的情感,又岂是断章取义之人可胡乱猜忌的。
曹公笔法,善用小物。在他的笔下,汗巾、手帕、茯苓霜、玫瑰露等等,都是能够引出好戏的小物件。而茶,在古代,既是日常必备饮品,又可成为特殊工具。中国的茶文化,是门大学问。
君子和而不同,都是喝茶,但是其中却有着非常微妙的差异。红楼中茶的故事,也值得读书之人细细品味。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但愿我们可以有和郑板桥一样的心境,谷雨天喝一泡好茶,读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