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再入高考作文,“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审题难在哪里?

2023-11-29 10:19:40

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再现《红楼梦》选题,还因“难”上了热搜。一时间网络和朋友圈炸开了锅,关于“审题”成了核心。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却仍旧被人津津乐道,就简单聊聊个人看法。

全国甲卷这道《红楼梦》节选“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作文选题,很难!

难在不是命题作文,而是开放选题。如何审题成了最难。对此专家和广大网友各有看法,也都说的在理。本人就不拾人牙慧。

虽然我第一时间的审题也认为给“沁芳亭”取名,核心价值在于摒弃传统的《醉翁亭记》,站在现实的“泻出于两峰之间”,来升华出“沁芳”的意蕴,重点在贾宝玉的“突破和挑战”。

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取名,虽经典却不免因循守旧。

贾政提出的“泻”,是对现实的权威摹写,却又受制于条条框框的限制。

而贾宝玉的“沁芳”,敢于打破传统和权威的束缚,走出自己的风格又升华了意蕴。

如此审题基本上不太会出错。不过,既然是开放式的选题,以《红楼梦》内容为出题。如果拣选了“打破传统、教条和权威”等类似议题,则《红楼梦》便没有了意义。何必节选《红楼梦》呢?

所以,我认为作文就难在“是放弃还是遵循”《红楼梦》之上。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是《红楼梦》非常著名的一篇,也是当年初中课本里的一篇必修课。

这一章的核心是什么?表面看是贾政对贾宝玉的考核。但真正的深意要在第十八回才揭开。

(第十八回)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弱弟,贾妃之心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且同随贾母,刻未离。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自入宫后,时时带信出来与父母说:“千万好生抚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父母之忧。”眷念切爱之心,刻未能忘。前日贾政闻塾师背后赞宝玉偏才尽有,贾政未信,适巧遇园已落成,令其题撰,聊一试其情思之清浊。其所拟之匾联虽非妙句,在幼童为之,亦或可取。即另使名公大笔为之,固不费难,然想来倒不如这本家风味有趣。更使贾妃见之,知系其爱弟所为,亦或不负其素日切望之意。因有这段原委,故此竟用了宝玉所题之联额。那日虽未曾题完,后来亦曾补拟。

贾政考核贾宝玉是表面,真正用意则体现出他对贾宝玉和贾元春含蓄的父子之情。

贾宝玉用“沁芳”,贾政“点头默许”,是对贾宝玉一向悖逆,嘴里恨铁不成钢,实则取得一定成绩暗自欢喜的认可。

贾政对贾宝玉的父子情是“爱你在心口难开”。

而贾政采用儿子贾宝玉的“题对额”,展现给女儿贾元春看,是借小儿子温暖大女儿的内心,表达对元春的愧疚。

贾元春省亲当晚抱怨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可见对父亲送她入宫颇多怨怼。即便贵为贤德妃也是不谅解。

贾政对牺牲女儿入宫心中有愧,又不能低头认错。便委婉以贾宝玉“题对额”对贾元春以心灵抚慰,也是一番拳拳老父之心。

门客们都知道贾政的心思,才会用一些“翼然”“泻玉”之类的俗套之词故意搪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实则是贾政的拳拳父爱,为家族绸缪的不得已,对儿女的愧疚之情的表达等等心情,都不能被忽略。

所以,沁芳亭取名这段故事,门客们提议“欧阳修”被贾政反对,贾政自己提“泻”字,贾宝玉偏不采用,提出“沁芳”让贾政“点头默许”,其中的“父爱”岂非是越嚼越香?

当然,学生作文审题可以多种,抛下《红楼梦》核心内容可以,以大观园“山水”着手可以,以《红楼梦》以情入境更好。

君笺雅侃红楼作为《红楼梦》的读者,当然希望作文不要偏离《红楼梦》的内容展开。但我也在想,若以贾政对儿女之情的角度去展开作文,究竟能不能得到认可?好在我已不是考生,便松了一口气!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华书店古典小说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