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6 11:53:48
黛玉葬花是整部《红楼梦》里最经典的片段之一。自此书问世近三百年来,画家凡画黛玉,多是在葬花。“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其身姿恰如苏轼所说:“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脂砚斋评黛玉荷锄,乃是“一幅采芝图”。
至于黛玉葬的是什么花,受众最广的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里,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葬的是梅花。她鬓边插的,除了一支珠簪,还有一朵粉色的山茶花。这种山茶正式名为“单体红山茶”,另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美人茶”,花从一月中旬开到三月初,和梅花同时。黛玉弱不胜衣的身姿后面,一株株花树上开满了花,花瓣白色,花萼紫红,这是江梅。
剧组选的外景地是苏州城外太湖旁边的邓尉山,山上旧有石碑,碑上题刻“香雪海”三个大字,是康熙年间江苏巡抚宋荦所写。此处原是当地人种植果梅的山坡,梅树以果量大的江梅为多,还种了些宫粉梅和绿萼梅作点缀。
黛玉葬梅花,是受了1962年越剧电影《红楼梦》的影响。王文娟老师扮演的林黛玉唱道:“看风过处,落红成阵,牡丹谢,芍药怕,海棠惊,杨柳带愁,桃花含恨 且收拾起桃李魂,自筑香坟葬落英。”虽然唱词是牡丹开过芍药将落,电影里的布景却是一片片的粉红花海。若说那是桃花,又无桃叶相衬,朦朦胧胧看上去,像是一片宫粉梅。
影片为了效果好,用柔媚的粉色来代表春光无限,但实际上书中所写的景色,与这个画面全然不同。黛玉葬花这一天,书中写明是芒种:“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
之所以有这样的误会,是因为书中黛玉葬过两次花。一次是第二十七回“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便是浓墨重彩的芒种葬花,黛玉还吟出长诗《葬花吟》。在这之前,还有一次,在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中。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在桃花底下读,正看到“落红成阵”,一阵风过,把树头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得满书满地都是。宝玉恐脚步践踏,用衣服兜了落花,抖在池水里。这时,黛玉来了。她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里拿着花帚,道:
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三月中浣是谷雨之后,所以宝玉看到的是桃花飘落。越剧电影把两次葬花并作一次,电视剧受越剧的影响,更把时令移到了立春之后,以至让娇娇怯怯的林妹妹身着单衫葬梅花,也不怕林妹妹冻着。
梅花、桃花、李花、梨花、海棠花等花瓣轻薄,随风飘飞,因此《葬花吟》以“花谢花飞花满天”开篇,写的是初春仲春风光;到“杜鹃无语正黄昏”,用杜鹃鸟写杜鹃花,暗示已是暮春;再到诗末的“试看春残花渐落”,说明是送春时节,花魂鸟魂总难留,眼前已交芒种,一个春天又过去了。
那黛玉在芒种这天葬的什么花呢?书中有写:
(宝玉)因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叹道:“这是他心里生了气,也不收拾这花儿来了。待我送了去,明儿再问着他。”
黛玉作《葬花吟》这日,葬的是凤仙、石榴等初夏的花。芒种在每年公历六月初,与端午节时常交错,有时早几天,有时晚几天。书中写第二天贵妃赏下端午的节礼,正是一丝不差。凤仙、石榴等也是旧时端午节常供的花卉。宋苏泂《端午日宫宴二首》诗云“羞涩葵榴无举止,尽倾颜色向南薰”,南薰殿前种的蜀葵、石榴,在端午节时都开了。
书中还有两处写了凤仙花。第三十五回,宝玉挨了打躺在怡红院里,众人去探病,说笑一回,贾母回屋吃饭,见湘云、平儿、香菱等在山石边掐凤仙花。这一笔看似闲笔,实则不是。第五十一回,晴雯着了凉,宝玉叫人请了外边的大夫来。晴雯从幔中伸出手去。那大夫见手上有两根指甲足有三寸长,尚有凤仙花染的通红的痕迹,忙回过头去。
正是因为怡红院里就种有凤仙花,晴雯才十分方便地采花染指甲。再到第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晴雯取了剪刀将左手上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齐根铰下,交给宝玉,凤仙花的故事才彻底交代清楚。
凤仙花又名金凤花,开时翘然如凤状,头翅尾足俱有,因而得名。花色有红、紫、黄、白,碧及杂色等,端的是五色缤纷。
凤仙花加明矾捣汁,可染指甲,颜色鲜红,经久不褪,又得名指甲花或指甲草。又因叶细长如桃叶,故名小桃红。成熟的凤仙花果荚,一碰就裂开,果皮反卷如拳,将荚内种子弹出,此花便又有“急性子”的俗名。
凤仙花中有一种白色花瓣有红色斑点的,名洒金。碧桃、梅花、芍药等都有洒金品种,但凤仙花的洒金品种来历不凡。明吴彦匡《花史》记了一则传说:“谢长裾见凤仙花,命侍儿进叶公金膏,以麈尾稍染膏洒之,折一枝插倒影山侧。明年此花金色不去,至今有斑点,大小不同,若洒金,名倒影花。”(《广群芳谱》引)以后见了洒金凤仙花,便可指着它说,这个叫作“倒影花”。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中记载,宋光宗的皇后李后闺名凤娘,宫中避讳凤字,把凤仙花改名为“好女儿花”。传说李后悍妒,光宗一次洗手,见端盥盆的宫女双手白腻如玉,不免多看几眼。几天后,李后命人送上一个食盒,光宗打开看时,里面却是一双手。
这个记载看得人不寒而栗。《红楼梦》中,王夫人狠心好似李后,嫌宝玉身边的丫头晴雯轻狂孟浪,不成体统,寻个理由打发出去了。晴雯那指甲用凤仙花汁染得通红的手,让人联想到端盥盆的宫女之玉手。
石榴先是出现在元春的判词里:“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石榴以多子著称,榴花开在深宫,似有暗示贵妃怀孕的意思。
书中第二处写石榴,是第三十一回。端午节第二天,湘云往怡红院找袭人,一路上与丫头翠缕一边走一边闲聊。翠缕问池子里的荷花怎么还不开,湘云说时候没到。翠缕问这里的荷花是不是和她们家的荷花一样,也是楼子花。湘云说这里的荷花还不如她们家的。翠缕道:“他们那边有棵石榴,接连四五枝,真是楼子上起楼子,这也难为他长。”
楼子上起楼子,就是花里的重台现象,雌蕊瓣化,子房里又开出花来,就像房上复起一阁,故谓之重台。荷花里有重台莲,即翠缕说的楼子花;梅花里也常见重台品种,叫台阁梅;牡丹、芍药里重台现象较多,历史上著名的芍药品种“金带围”便是。
没有了雌蕊,自然不会结实。因此看上去花团锦簇,热闹非凡,如烈火烹油一般,实际上内里是空的,没有果实。元春的判词里有石榴,大观园里的石榴花是重楼,虚耗一场,转眼成空,白担了石榴多子的名头。
石榴自汉时传入中国,经过国人两千多年的栽培,早就有无数品种,按功用分为果石榴和观赏石榴两大类。观赏石榴虽然也结果,但味道不佳,只作观赏用。石榴花除了最常见的大红色,还有白色、黄色、玛瑙色等;另有红花白边、白花红边者等变化,名“红千层”“白千层”。《红楼梦》中提到的花心里再开花、花瓣重叠如楼台的,名“重台榴”。明代陶宗仪编著的类书《说郛》中,记载了九种石榴,其中就有重台榴,并说开封奉慈观有此品种。
石榴之名第三次在《红楼梦》中出现,是第六十二回“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宝玉生日在红香圃设宴,宴席散后众人各自游玩。香菱和芳官、蕊官、藕官、荳官几个采了些花草斗草玩。荳官斗输了耍赖,和香菱在地上滚倒。地上有一汪积水,污了香菱半扇裙子。宝玉见了直说可惜,说这石榴红绫最不经染,又问袭人要了石榴裙让她换了。香菱换裙子的时候,宝玉将斗草用的夫妻蕙和并蒂菱挖个坑葬了,撮土掩埋。
若将花儿来比人,黛玉第二次葬花,上葬石榴似元春,下葬凤仙如晴雯。黛玉的香冢是千红一窟,是万艳同悲。宝玉埋并蒂菱、夫妻蕙,却似是断红尘、了情缘。
明王世懋《艺圃撷余》里载,唐寅居桃花庵,轩前庭半亩,多种牡丹花,至花落,遣仆人捡拾花瓣,盛在锦囊里,葬于药栏东畔,并作《落花诗》送之。唐寅《一年歌》云:“一年三百六十日,春夏秋冬各九十。冬寒夏热最叹当,寒则如刀热如炙。”黛玉《葬花吟》里说“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显然受此启发。
《红楼梦》中,作者不仅用花木来点缀庭院,还巧妙运用植物文化做种种暗示。如大观园中各院落种有不同的植物,怡红院的海棠和芭蕉,潇湘馆的竹林,蘅芜苑的香草,除了装饰园林,还暗示了院落主人的性格和命运。又如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运用花签安插下人物命运的伏笔。本书介绍了小说中各种花木,也解析了其中玄机。全书配有丰富的古画,又邀请插画师绘制更为精准的植物图,以图证文,让读者对红楼植物形成明晰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