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4 11:59:03
《红楼梦》犹如一柄巨大无比的聚光镜,把各种人物和社会生活照个遍。
其士农工商生活画卷十分丰厚而清晰,为我们了解和认识清初社会开启了一扇明亮的窗口。
《红楼梦》描写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从兴盛到衰亡的历史,集中反映士大夫和上流社会的生活,所以“士”的生活写得最翔实,也最精彩。
像贾府承的什么封号、入仕途的起源,又是怎么传承的,写得一清二楚。贾府几次大的宴集,请来的什么些人,哪些王公贵族入席,也交代得细致入微。
这是一张贾府的社会关系图,对后文的王熙凤的当家理财、尤其是资本运营做了很好的铺垫。
贾府只有贾政是正儿八经做官的,他做的是四品官,在户部当值,后来转任江西粮道,职级上可能是提了点。但他书生气,清正,木讷、不会做官,没到一年就遭人参劾,这位下派京官又回到原任上。
其他如贾赦、贾琏等,都是领了一个“官”的封号,只是一个官身,不拿薪酬的。
贾府也有几个是花钱买的“官”,说明清代官场的肮脏和吏治的腐败。
“农“,是《红楼梦》描写、刻划的大背景,是基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个总基调的。
“三农”问题的展开,它与人物的关联,对人物命运的影响,都通过府里佣奴、仆人而次第展开的。
精彩的像乌进孝到贾府交租子的情节,就充分地展示了清初农村、农民和农业。农业真苦,农村真穷,农民真可伶!
不信,你再把乌进孝交租子的那份礼单拿出来看看:大大小小几十样东西、前后在路上颠簸了一个多月,这是全村子人忙活了一年的大部分实物,才值那么点钱。送上门还遭贾府主子白眼。
“工”,即工匠,书中没有正面的描写,没有写到某个匠人制造了什么东西或者他有什么样的技艺,只是修建大观园时,点到设计工匠山子野等的名字,其他都是只见物不见人。
至于说到工业,虽然十八、十九世纪欧美国家开始了“工业革命”,而《红楼梦》诞生时,中国还停留在手工业时代,故书里对机器工业一笔未写。
“商”,在中国古代“士农工商”中是排在最靠后的,这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商业现状和全社会鄙视商业的思想意识。
《红楼梦》展示商业的笔墨很多,为我们了解清初的商业环境和商业运作找到了一把神奇的“钥匙”。
贾家、王熙凤娘家、薛姨妈家他们是“官商”。官商是和王公贵族甚至皇宫打交道的,挣的是权力的钱,指令的钱。他们只是经经手而已,他们吃的是垄断的饭,不创造任何价值。
王熙凤的祖上把钱花得“像淌海水似的”,那钱其实不是他自己的,而是朝廷的,皇帝的。这样的财富再多也不足惜,也不能叫“财富”。
薛蟠给皇宫采购这个,采购那个,充其量只是个跑腿的角色,不需要商业智慧和商业思想的,因而就落个骑马游街,风花雪月而已。有一次,薛蟠被人打了,羞于见人,便和管家张德辉一起去外面做生意。可几个月下来,一无所获。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把几个皇商的行为、做派和处事风格写得淋漓尽致,充分暴露了官僚阶级的卑鄙、贪婪、龌龊,以及他们平庸无能的嘴脸。这也是清初国家运作的真实状况。
享誉全球的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是一个没有发展的社会”,客观地对中国自秦汉以来封建发展的滞后与停顿进行了评判。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充满了对皇商的戏谑和嘲弄,也有许多文字,深深地流露出对中国业已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的惊喜和期盼。
那时候字画无市场,京城里类似陈日兴、詹光这些人都是混混,过着“清游”的生活,说得好听一点叫“清客”。
贾探春想要买一些精致、小巧的玩意儿,她的哥哥宝玉就说,你要那些东西呵,包管你几个钱拉一车来。
贾府日常的用的头油香水是生意,花费惊人的洋货是生意……但围绕这些生意的,是暗流和险滩,对国内的物品是刁难和打压,对洋货,则统统拒之门外――锁国闭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