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4 11:12:19
今天上午,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在参与“2022上海民生访谈”时以“海派城市考古”总领队的身份,向广大市民发出征集令,邀请市民和游客共同参与“海派城市考古十大新发现”征集活动。
“上海的每一幢建筑、每一条马路,
方世忠在访谈中提到了一段亲身经历。今年春节,他循着网友“望乡叔叔”绘制的“虎年跑步路线图”,从淮海中路、陕西南路路口起始,经过襄阳南路、复兴中路、永嘉路等充满海派风情的马路,以一场17.7公里的慢跑领略了沿途的景致。
在苏州河畔的长风滨河绿地内,一拱“虹桥”为孩子们架起通往知识殿堂的路。7月19日,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长风馆正式向全市少年儿童及家长开放,市民可通过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微信公众号预约入馆。
以“桥”为造型,架起成长的桥梁
临水的优势、城市公园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都赋予了设计师灵感。长风馆整体建筑造型采用了透明的拱形结构体,在营造出宜人阅读空间的同时,贯通南北两个公园的景观,巧妙融合文化建筑与公园绿地两大元素。
长风馆项目主创设计师,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三院院长助理及总师助理严赉赟告诉记者,“桥拱的概念由此而生,既能实现长风馆的功能,又能延续南北的景观通廊。”以“桥”为建筑造型,体现情景交融的城市文化关怀,意在为人类的童年与成熟未来之间架起知识的桥梁。
围绕人工湖的水岸线,设计团队勾勒出一个环形的建筑,并在建筑和湖面之间打造亲水的台阶和平台,在阅读的同时,读者也能到室外亲近自然。严赉赟说,“长风馆的设计是让建筑融于公园之中,而不是让人感觉公园只是建筑的附属景观。”
步入长风馆室内,小读者们会发现馆内分布着大小不同、高低起伏的圆形书架,结合入口的“智慧树”门厅、通高中庭与螺旋楼梯,形成了阅读的“森林”。
据了解,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长风馆目前已完成储备文献总量近53万册,这也让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南西馆+长风馆)成为国内体量最大的省级少儿图书馆,同时也是全国收集少儿出版物语种最多的省级少儿图书馆。
长风馆突出“乐学”、“乐享”、“乐创”三大服务理念,着重于构建儿童与书籍的情感联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层“悦知广场”,通过开放式穹顶将一层分为东、西两部分。步入东侧大厅,“智慧之树”高耸其间,整齐排列的书籍向上延伸入穹顶。工作人员介绍,馆内家具符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求,配置相应的阅读场景,点缀于空间中的格言寄语和互动展项颇具趣味,等待孩子们的发掘。同时,一层还设有无障碍阅览室,配有盲文图书、有声互动类图书及阅读辅助设备,满足有特殊需求的儿童对于知识的渴求。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各层公共空间设置有各类阶梯式阅读交流空间。“每个年龄段的孩子的习性和特征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用分层阅读的方式来创造不同年龄段的空间,”严赉赟介绍,“二三四层分别分配给幼儿、儿童和青少年”。
二层“求知摇篮”服务于幼儿及家长,提供幼儿图书借阅、亲子阅读及专业的阅读辅导。各类符合幼儿特性的阅读设施以及多功能的亲子阅读空间,引导幼儿亲近图书馆,从小培养阅读习惯。值得注意的是,特色的童年档案馆以“树洞”为概念,收集少年儿童的童年心声,通过专业的迷你演播厅,为亲子家庭建立声音档案。
同样位于二层的儿童益智馆专为0至6岁的低龄儿童开设。基于儿童视角,融汇了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物理原理、工程技术、触摸感官等多领域知识,使低龄儿童“乐享”沉浸式探索的过程。
三层“创知空间”服务于儿童及家长。除儿童借阅区外,馆内还提供国际童书馆、典藏馆、乐享天地、名家书屋等多元文化交流空间。其中,国际童书馆“童游世界”展区重点展出“国际大奖获奖童书”;典藏馆“童年书房”展区则展示和收藏了少儿馆80余年的童书,小朋友们在这里能看到少儿馆的“镇馆之宝”——全套《小朋友》。
四层“睿知智库”服务于青少年、教育工作者以及少儿阅读推广行业,搭建文化交流、互动及展示平台,建成青少年的智力后援和知识储备库。此外,四层还设有机器人实验室,小读者可以通过预约进入,了解世界前沿的科技成果,体验基础编程、机器人操控等人工智能培训课程。
少儿馆长风馆的开放,满足了全市少年儿童对于知识的向往、对于世界的好奇、对于生活的探求。在未来的日子里,这里将为全市少年儿童的阅读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也是上海城市变迁的重要见证,更是上海文旅宝贵的都市资源。今天,“2022上海民生访谈”上,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带来好消息,9月就将开通的苏州河旅游水上航线,将是一条水岸联动的航线。游客既可在船上观赏两岸美景,也可多点上岸,漫步岸线,步入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走过乍浦路桥......
“去年,我们组织专业力量,对苏州河黄浦江河口至外环高速段沿岸,涉及长宁、普陀、静安、黄浦、虹口五区约 27 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了文旅资源普查。”方世忠透露,经过评估,具有较高文旅价值的资源达205个。
其中,既有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乍浦路桥,也有“最美加油站”、天安千树等已经成为“网红”的打卡点,还有福新面粉一厂、上海造币博物馆、上海啤酒厂旧址等“藏在深闺人未识”的优质文旅资源。
今天,参与“2022上海民生访谈”的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透露,此前受疫情影响,一度按下“暂停键”的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项目“重启”,打捞出水后的长江口二号古船,将迁移至杨浦滨江上海船厂旧址开展考古、保护,并充分利用两个老船坞和保留的历史建筑来筹建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
“我们希望将其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古船博物馆、全球一流水下考古的研究中心、国际航运贸易中心的展示窗口和人民城市‘生活秀带’的文化地标。”方世忠说。今年3月2日,我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古沉船整体打捞与保护工程,中国水下考古重大项目——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受到市民关注。项目因受疫情影响,一度按下“暂停键”。5月9日项目重启,目前已圆满完成古船打捞迁移预处理阶段工作。
此次古船打捞迁移将采用世界首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依赖中国的高端制造能力,此方案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原生性和完整性。
6月1日-7月5日,承担实施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迁移的主作业船“大力号”在古船遗址现场开展预处理,高质量完成4根弧形梁端板定位桩的沉桩作业,定位桩垂直度小于0.5%、绝对位置误差小于31厘米,绝对位置和垂直度均达到设计要求,为后续打捞奠定了基础。
古船整体打捞迁移专用工程船“奋力”轮也已完成建造。“奋力”轮集提升、运输、进坞、卸载于一体,月池开口如同“袋鼠妈妈”的口袋一般呵护二号古船船体、船载文物,对之后同步进行的考古发掘及文物展示利用工作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该轮已于7月15日正式完工交付,驶抵上海,准备后续作业。
今年,市文旅局将会同相关单位抓紧推进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出水,并完成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项目建议书。这座令人期待的古船博物馆将是一座活态的博物馆,考古人将可在此同步开展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展示教育、国际水下文化遗产的科学研究等。
方世忠表示,文旅业的恢复发展绝不是简单地回到从前,而是要着眼人民文旅消费升级的新需求、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新要求,构建上海文旅行业创新转型和安全韧性发展的能力体系。
一是以安全第一和品质优先为主导的出游心理日益凸显;
二是以近处风景和在地生活为导向的休闲特征更加突出;
三是以虚实共生和沉浸体验为首选的新生世代快速成长。
对应这些新变化,市文旅局正在着力深化文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高品质消费供给、高能级产业投资、高水平数字转型,构建平战结合、以快制快、高效协同的防疫安全应急体系,努力增强上海文旅业的发展韧性。
安全是文旅业的生命线,当前确保防疫安全更是文旅场所恢复开放的重要前提。东方网记者了解到,对于已经开放的文旅场所,市文旅局着力抓实三个方面的“安心”管理措施。
一是“一行业一指南”。市文旅局已修订公布8类恢复开放的文旅场所最新疫情防控指南,明确严把入口关、员工关、应急关,100%落实张贴场所码或设置数字哨兵,100%落实“四码”核验,严格执行“预约、限流、错峰”等防控措施。
访谈中,方世忠特别强调,上海已经进入了预约旅游的时代,“预约、限流、错峰”的旅游方式是文明出游、智慧出游的集中体现。
二是“一主体一方案”。市文旅局督促指导各文旅企事业单位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和安全运营的主体责任,按照防控组织、物资保障、应急预案、内部管理、宣传教育“五个到位”的要求,对行业防控指南细化、实化、具体化。
三是“一场馆一预案”。《文旅场所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工作指引》已于6月20日印发实施。各文旅企事业单位需针对健康核验异常和核酸检测异常两大类场景,构建以快制快、高效协同的应急处置机制,并提前配备充足的应急防疫物资和临时隔离观察空间。
据悉,近期,全市正在开展文旅行业疫情防控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目的就在于对已恢复开放的八类文旅场所加强服务监管和指导,确保疫情防控责任和措施百分之百落实到位;对娱乐场所、网吧、棋牌室、密室剧本杀等一直暂未恢复开放的四类文旅场所,展开拉网式排查,从严从快、依法依规顶格查处违规开放行为,为守法企业营造公平的营商环境,为市民游客创造安全的出游环境。